【051】河南棠溪宝剑集团公司“棠溪杯”有奖征文奚家坤作品

行走于江湖的棠溪宝剑

奚家坤

一条消失于历史深处的小溪

《资治通鉴》:西平,故柏国。有龙泉,水可用淬刀剑。

西平西南部山区。蜘蛛山、茅芽山、油篓山、龙泉寺山、跑马岭耸峙并立。

在蜘蛛山东南麓山脚,有一处清泉,泉水长年不断,当地人认为此泉通海,称之为——龙泉。

龙泉水下注汇流而成了一条小溪,因两岸生长茂密的棠棣树,故名棠溪。

这条毫不起眼的小溪,因其溪水中含微量元素,是铁器淬火的特殊介质,在中国历史上曾大放异彩。

当地丰富的铁矿资源、坚硬细腻的棠棣木和适合淬剑的棠溪河水构成了宝剑铸造三要素。

“十里棠溪十里城”。正是这条全长仅17公里的小溪养育了多达7000工匠的棠溪城、合伯城、冶炉东城、冶炉西城4座城池,使棠溪成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四大冶铁中心之一。

棠溪铸剑鼎盛时期,其规模达480平方公里。作坊林立、冶炉遍布。“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山川”。可以说没有棠溪就没有韩国战国七雄的地位。

辉煌了1700多年后,铸剑工艺于唐末战乱散失民间。官军平叛,“毁城池,戮工匠”,加上宋代火器的兴起,棠溪最终消失于历史深处。

漫步于古棠溪,观千年冶铁炉,仿佛听到古人豪放的歌声:

“棠溪之剑天下雄,

欧冶干将人中龙,

铸出名品擎天宇,

一洗北郡万马空。”

两代人的寻宝之旅

《河南日报》:高庆民锋芒闪闪,铮铮作响。

人世沧桑。千年古棠溪,难道只留传下来一个个鲜活的地名和一段段铸剑的传说。

不能,决不能!

高庆民父子。铁匠之家。1977年,两代人开始了独特的寻宝之旅——发掘棠溪宝剑铸造工艺。

炉棚里,白天就是黑夜,冬天也是夏季。反复实验、锻造,埋头就是多年。

然而,任性的钢条就是不听命于他们。

多少个日日夜夜过去了……

1984年的一天,当从炉膛里抽出的那根铁条锻过淬过之后,熠熠闪烁成一柄利剑时,两代人欢呼跳跃、热泪盈眶——

高庆民以独特的工艺恢复了棠溪宝剑强、硬、韧、弹的特点,使沉寂了千年的宝剑重新光耀人间。

2001年棠溪宝剑被全国权威专家鉴定会鉴定为“中华第一剑”,并经过ISO国际认证机关认证。2004年,棠溪宝剑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审定颁发了原产地保护证书。

十年磨一剑。高家父子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成功完成了两代人的寻宝之旅。

(陈铭鉴)诗曰:棠溪仍似旧,淬剑又何人。今夜既照月,临流荡俗尘。

行走于江湖的棠溪宝剑

《盐铁论》: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

棠溪一出,谁与争锋。棠溪宝剑自从1984年重出江湖以来,备受武林关注。经过大小百余次比武,十多年的时间里打遍江湖无敌手,“混”出了“天下第一”的名头。

在国家重大活动中,经常能见到它矫健的身影。

1997年、1999年,创意研制赠送香港、澳门的大型回归剑,第一次解决了复杂的技术参数难题,以相关的文化元素为主题,两剑以全新的形象被香港、澳门收藏。

2007年,黄帝故里新郑拜祖大典,研制的巨型轩辕乾坤剑,把黄帝文化与西平的嫘祖文化统一于一体,被新郑博物馆收藏。

2008年北京奥运会,研制的巨型奥运剑,完美地突出了人文奥运的主旨,被国家体育博物馆收藏。

2005年,邀请考古界、文物界知名专家,在北京万里长城举办了“长城论剑”活动……

(陈庭兰)诗曰:“光芒万丈彻宵悬 ,剑气凌云出碧渊……

闻说冶炉曾此铸,物换星移几经年。”

【作者简介】奚家坤,男,河南西平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驻马店市诗歌学会副会长。获河南省第三届“五四”文艺奖、河南省第四届“十佳诗人”、《新国风》诗歌奖、《关雎爱情诗》诗歌奖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