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祖国好·家乡美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有奖征文李光彪作品

我的住房“五部曲”

李光彪(云南)

提起买房,我半辈子的薪水几乎都付诸于房子之上。

刚参加工作时,正值“吃公家的饭、端公家的碗、住公家的房”的时代,自己单身,最大的愿望就是早日结束住单位招待室、集体宿舍,奢望有一间放得下一张床的住房,谈情说爱图个方便。可是,由于自己所在的单位人多房少,还得论资排辈,等啊——等!不仅我如此,大多数年轻人都如此。没有住房,推迟结婚,也是见怪不怪的事。熬了两年,结婚时终于分到了一套二十多平方米的二手房,顺利成了家。婚后的第二年,女儿呱呱坠地,打破了我和妻子两个人的宁静生活。母亲从农村来帮我带孩子,亲戚朋友登门前来祝贺,窄窄的小屋一下子显得挤头夹耳朵的,若遇炒菜,就满屋子的油烟味。睡觉的床、吃饭的桌子、坐的凳子,也只能尽量选择买成折叠的,用时打开,不用时折叠起来,堆码在墙角,因陋就简担待客人,料理生活。但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玩具增多,再加上天真好奇的女儿不论家里的什么东西都要搬弄,很多有序摆放的物品被弄得乱理麻然,拦脚绊手,一片狼藉。每天女儿入睡后,都要反复不停地整理好多次,才能勉强把家收拾成窝的样子。但尽管如此,每天回家,吃着母亲煮的饭,逗着天真的女儿,窄窄的小屋却让我感到无比的温馨。

转眼进入九十年代,第一次房改来临,彻底打破了住“公家房”的历史。而对于渴望住上宽敞漂亮住房的我,由于工龄短、工资低,刚结婚成家,生儿育女欠下的账都还没有还清,加之来自农村,无依无靠,要筹万把块钱买套住房谈何容易!而买房的机会却又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再说自己火烧眉毛在眼前,不住不行,只好硬着头皮找了不少亲戚朋友,东拼西凑借了近一万元钱,相当于当时妻子和我两年的收入,买了一套两室一厅五十平方米的住房,终于让母亲不再睡沙发,六岁的女儿和我们分了床。住房虽然改善了,日子却几乎是勒紧裤带过。为了还账,我和妻子利用工作之余还做过不少倒卖蔬菜、水果、百货之类的小本生意,还遭到不少非议和周围同事异样的目光。

真是苦钱还账的速度赶不上涌来的房潮!住房改革的政策一步步放宽,允许单位提供土地,配套基础设施,建盖职工集资房。住房面积也不断扩大,宽敞、漂亮的房子越来越多,多么诱人啊!可屈指细算,买一套近百平方米的房子至少要四五万元钱,是我和妻子四五年不吃不喝的收入总和。为了买房,我和妻子不知有过多少次思想交锋,有过多少次同床异枕的辗转背战。

没过几年,住房又从单位集资房脱胎换骨,由房地产公司开发。平层、跃层、别墅,各式各样的房子,不同位置、不同楼层、不同房价,如商品一样,可自由选购,自己原来买的住房也可以上市交易,购买时,银行还可按揭,办理抵押贷款,先交首付款买房住,再按月慢慢赔账。不少人又蜂拥而上,贷款、买房,三代人、两代人,不论是几个子女,都以夫妻为单位,各买各的房,各住各的房。自己所在的小县城倏地突飞猛进,两三年就长大了很多,一片片土地被一幢幢住房踩在了脚下。

进入二十一世纪,房潮如一列未停的列车,仍在疾驶。县城的街道在不断拓展,每年都有临街的小宗土地拍卖,允许私人购买土地,自建商住楼房。我和妻子还是抵挡不住房潮的诱惑,一合计咬咬牙卖掉原来的住房,找熟人朋友借,贷了20万的住房公积金贷款,买了一宗土地,投资四十多万,建盖了一幢六百多平方米的商住房。除自己住以外,全部出租。心想,此生住房已心满意足,从此可以不再为住房的事操心了。没过几年,身边不少人本来已有住房,却纷纷跑到楚雄鹿城买房,有为以后调往州府打算的,有为退休后落脚养老的,还有买房后等着涨价、炒房赚钱的,大部分人家都有两三套住房。惟有刚还清欠账,有喘息之机的我,不论妻子怎么吹枕头风,都没有动心。心里暗想:自己仅一个女儿,以后成家还要买房子,如果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像我一样,留下两三套房子,女儿以后至少有五六套(处)房子,可以开房产公司了,买那么多房子干什么?妻子一气之下,把获得的房租全部拿去炒基金,很快就赚了一把,但为了赚房子钱、轿车钱,不甘心退出。结果,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亏得一塌糊涂,丢了大半本金。总在抱怨我,都说是我不随大流,不去鹿城买房的错。

十年前,一直恪守“吃得再好,只不过一日三餐;住得再宽,只不过睡一张床”的我,还是被磁性一样的房潮俘虏了。按当地政策,我可以到鹿城参与公务员团购别墅商品房,每平方比市场价低两三百元,即使不住,以后转手也能赚我三四年的工资。心想,不买吧实在可惜,买吧又去哪里筹四五十万元钱呢?在不少人撮合下,我又债台高筑,定购了一套别墅。

第二年,我却意外地走进了这座城市。后来,全家人随我迁居楚雄。

安居才能落业。如今,年过半百的我,经历了住公家房、买房改房、集资房、自建房、商品房“五部曲”的变迁,房子越住越宽,一家人住在宽敞的别墅里,过上了小康生活,感到无比的幸福。

作者简介李光彪,笔名虎三。云南省楚雄州文联主席、楚雄州作家协会主席,《金沙江文艺》主编,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文苑》杂志签约作家。执著于乡土母爱亲情散文。散文见于《云南日报》《散文百家》《读者》《中国建设报》《工人日报》《华夏散文》《中国散文家》《青年作家》《中外文摘》《乡镇论坛》等。已出版文集《随笔漏拾》《沾满泥土的情绪》和《母亲的气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