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读】必须要学会把爱和规矩同时给孩子!

【父母必读】

必须要学会把爱和规矩同时给孩子!
    爱孩子,他很快没有规矩;管孩子,他很快感觉到父母不爱他。
    怎么办?一爱就乱,一管就死!
    用爱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才能感受到规则是爱的一部分;用惩罚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感受到的是恨,而不是规则。这就是这几次家长会交流的一个重点——替代惩罚的方法。
    生活中,“惩罚”已经成了很多家长最常用、最爱用的杀手锏了,的确很好用,也很省事,似乎身边所有的家长都是这么做的。那么,大家都认可的选择就一定是最科学的吗?当然不是,只是因为这是大家最无奈的选择,除了这“招”我们的确想不出什么好“招”了,这里要告诉您一些可以代替惩罚的好方法,供您参考。
    一,对于惩罚的认识
    1.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
    2.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到如何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3.惩罚作为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
    4.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可以抵消他们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
    5.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让他感到,在一个相互关心的亲子关系中,是没有惩罚的。
    二,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及案例参考
    1.转移注意力: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助家长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
    适合:不太严重或者偶然性的问题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随意拿货架上的商品
    反例(家长):“你再乱拿,看你爸爸来了,怎么收拾你!”
    正例(家长):“宝贝,你来帮我挑三个最红的苹果吧!”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
    适合:行为的后果比较严重,需要及时予以纠正、明确态度的问题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来跑去
    反例(家长):“你太鲁莽了,晚上不许看电视!”
    正例(家长):“我不喜欢你这样!小孩在过道乱跑会干扰别人购物!”
    3.表明你的期望: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并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
    适合:问题影响不大,属于主观上非故意的行为
    【案例】孩子把从家里带出去的玩具弄丢了
    反例(家长):“你怎么又把玩具弄丢了,以后不许你带玩具出去了!”
    正例(家长):“我希望你能保管好自己的玩具,下次能让它和你一起回家!”
    4.提供选择:提供给孩子合理的、且我们能接受的选择,给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强迫感。
    适合:行为相对顽固,但有可替代的选择的问题;也可以用于引导孩子开始某种行动的建议。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来跑去
    反例(家长):“你再乱跑,我就不带你回家了!”
    正例(家长):“齐齐,别跑!给你个选择,你要么好好走,要么坐在购物车里,你来决定。”
    【案例】孩子在看电视不愿意洗澡
    反例(家长):“赶紧洗澡,你再不过来,我就关电视了!”
    正例(家长):“你是愿意现在洗澡、一会儿讲两个故事听,还是现在看电视,洗澡后没时间讲故事。你来选吧!”
    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适合:由于无知而导致的失误,需要补充孩子相关常识的事件
    【案例】孩子用水彩笔画画时,把没盖笔帽的笔放在沙发上,染了一大片颜色。
    反例(家长):“你看看你干的好事,以后别用水彩笔了!”
    正例(家长):“看沙发都花了,以后用完笔就把笔帽盖起来,放在桌上!”
    6.采取行动:对于反复建议多次的问题仍然没有改正,可以采取适当的行动。
    适合:相对严重的原则性问题,特别是“屡教不改”的问题,需表明正确的原则
    【案例】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反复玩弄桌上的物品
    反例(家长):“你再不专心吃饭,就干脆别吃饭了!”
    正例(家长):“宝贝,专心吃饭!”,数次劝说未果,可以把桌上附近的东西拿远,说:“吃饭时候应该专心,吃完饭你可以随便玩这些东西。”
    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适合:孩子存在一定的主观意识的行为,即“明知故犯”的行为,需要承担因此引起的后果
    【案例】孩子在都是油的餐桌上玩小汽车
    反例(家长):“别在上面玩,都是油!听见没!是不是要我没收才行!”
    正例(家长):“桌子上还有很多吃饭洒的汤和油,把小汽车都弄脏了,你要负责把它们洗干净!”
    三,针对特别顽固且不易改正的习惯
    可以采取相对复杂的措施:
    结合案例分析理解:孩子晚上总想玩耍、说话,不愿意睡觉
    第一步: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如:坐在一起,问问孩子睡觉前都喜欢做什么?
    第二步: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如:告诉孩子妈妈每天上班很累,需要早点睡觉、得到休息。
    第三步: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
    一边讨论,一边将双方所有的想法逐一记录,让孩子有受尊重感和参与决定感,更利于提高孩子日后行动的主动性。如:
    (孩子)听三个故事、看会电视、翻跟头、十点睡觉……
    (家长)一个小时的游戏时间、九点上床后可以聊会天、九点半准备睡觉……
    第四步: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需要付诸行动。(家长也应给予适当的让步,会带动孩子主动的让步)
    如:分别在各自能接受的方法上“打勾”,不能接受或者想去掉的方法上“打叉”,在双方达成共识的方法上画“五角星”
    第五步: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总结达成共识的意见,双方共同努力完成。
    如:我们都同意每天八点半到九点自由活动,可以讲两个故事、九点半睡觉(可以写在纸条上,贴在冰箱上)
    四,要点提示
    1.当我们发生冲突时,不要把精力用于彼此的对抗,或者担心谁输谁赢。而是把能量和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寻找一种方法,让我们的个人需求都得到尊重;
    2.在气头上时,暂时不要开始“解决问题”,当自己足够冷静时再开始。再科学的语言技巧如果是叉腰瞪眼下说的都是不会有效果的;
    3.挑选建议时,不要评价“主意不好”“那不行”,而是记录每个想法,让想法得到尊重;
    4.当一个计划执行一段时间后,贯彻不下去,可以选择回到老路,也可以选择再做计划;
    5.如果孩子不愿意坐下来商量解决问题,可以用便条方式表达我们的想法:(适合相对较大的孩子)
    “亲爱的××,我想听一听关于……的问题,你是怎么想的?你是不是觉得……我觉得……请告诉我你有什么解决方法,我们都能接受。爱你的爸爸”
    【个人心得】
    惩罚原本是以让孩子改正问题为目的,却常常最终成为我们发泄自己情绪的借口,我们痛快了,可是孩子却受伤了。多一些对孩子的尊重、会多一份孩子对您的尊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0)

相关推荐

  • 孩子什么道理都懂,就是任性看电视

    方法1:给孩子立规矩 日常生活中,做事都有规矩,就是所谓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孩子行为规范的培养是从最基础的立家规开始的,家长在家要立规矩.看电视的问题,也应该立规矩. 孩子看 ...

  • 必须要学会把爱和规矩同时给孩子!

    爱孩子,他很快没有规矩, 管孩子,他很快感觉到父母不爱他. 怎么办?一爱就乱,一管就死! 用爱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才能感受到规则是爱的一部分;用惩罚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感受到的是恨,而不是规则 ...

  • 亲子教育|| 学会把爱和规矩同时给孩子!

    进入维度之门,打开心灵密码,享受智慧人生 爱孩子,他很快没有规矩, 管孩子,他很快感觉到父母不爱他. 怎么办?一爱就乱,一管就死! 用爱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才能感受到规则是爱的一部分;用惩罚的方式 ...

  • 不管没教养,太爱没规矩,优秀孩子离不开这6条教育法则

    作者:范叔 来源:读书有范(ID:dushu259)  01  前不久,一则新闻让不少父母震怒.反思. 10月12日,就在武汉地铁2号线金银潭站,有个妈妈匆忙地推着2个行李箱跑着,问路人天河机场怎么走 ...

  • 如何把爱和规矩同时给孩子,太重要的!

    爱孩子,他很快没有规矩,管孩子,他很快感觉到父母不爱他. 怎么办?一爱就乱,一管就死!用爱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才能感受到规则是爱的一部分:用惩罚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感受到的是恨,而不是规则.这 ...

  • 不管没教养,太爱没规矩,优秀孩子离不开这六条教育法则

    作者:范叔 01 很多人都知道-- 太过溺爱孩子,不仅父母遭罪,孩子的性格发展也在逐渐扭曲,变得没教养,没规矩,不仅不懂得尊重父母,就连最基本的礼貌礼节也做不到位. 可管教太严,也容易让孩子生出反叛之 ...

  • 如果你学会了爱自己,就能爱和接纳别人

    ​如果你现在就能爱自己 接纳自己. 对自己满意, 当有美好的事物出现时 你就会觉得幸福 如果你学会了爱自己 就能爱和接纳别人

  • 学会宽容,就学会了爱自己

    每一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学会包容欣赏别人,这是具有健全人格的重要方面.福菜曾经说过,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因为每一个人都犯过错误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会宽学会 ...

  • 婚姻里,女人最应该做的一件事是,学会好好爱自己

    王尔德说:"爱自己,才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可是在生活中,大多数女人在结婚后,都会把家庭看成是唯一重要的事情,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和家庭,却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 电视剧< ...

  • 当代“陶行知式”的教育家杨瑞清:学会赏识 爱满天下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爱的达成,是有规律.有原则可循的.这些规律.道理并不深奥,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东西,这些已经深深地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