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边的风吹柳
梁东方
水边的风,在五月下旬的日子里,穿过灼烈的阳光,送来的却都是清爽与宜人。坐定了去观赏眼前的风景,会发现季节的诸多细节,诸多不这样坐定了你就很难发现的细节:水波上的银光和飘飘的柳丝之间有着明暗玄妙的对比,一只鸟从中间划过就是给这种对比画出来的一条恰如其分的线;岸边被浸润的泥土之上水草水花和旱草旱花之间的分界是模糊的,也是清晰的,两种植被互相参差,只是标志着地面下,看不见的地方水的滋润的自然进退;坐在柳树下的石头上,阳光下的炽烈的灼热一下就会全部消失,代之而来的是人之为人在各个不同的季节里的享受,落实到了这五月下旬的时候的那种既独一无二又自然而然的妙趣横生。
沿着绿道骑车,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就走出去很远。婆娑的绿树和姿态各异的灌木草花,让路途上的风景层出不穷;骑行人的眼目心思完全无暇顾及诸如已经跑了多远路,还有多远路才会到什么什么地方的念头。人整个沉浸在季节的原始样貌之中,沉浸在从水面上吹来的风,从柳丝上荡漾来的滋味里。
偶尔这样坐下来,总是能有意想不到的、超越既往经验的丰富多彩,一切好像都是新鲜的,都是闻所未闻的全新体验。
这样的享受,在现代城市在污染日益严重,绿色日渐其少,人居越来越密集,而留给自然的空间几近于无的环境下,尤其显得难能可贵。想想,我们自古而然的传统,就是改变不了大环境就只改变自己的小环境,建私家园林,弄只属于自己的小桥流水。现在城市里没有了这样自家院落的基本条件,那干脆就到外面租个院子,建个院子,关起门来享受只属于自己的人与自然之和谐。然而终究是狭促,终究是拘囿,终究没有广阔的天地和无垠的清风。在这样的背景下,现在这样的公共绿道建设,让每一个感兴趣的人都可以置身尽量巨大的自然空间里,约略可以体会到仿佛大自然本身原来的无穷细节,善莫大焉。
尽管,尽管只要稍稍逾越了绿道的范围,就会发现再没有这样浓荫匝地的阴凉,就只剩下了车辆的喧嚣和没有树木没有花草的干涸与烈日灼灼。但是我们尽量不去触及那样的事实的真相,我们宁愿相信这绵延的绿道现在就是属于自己的园林,不出其墙,就可以闭塞眼目,假装自己在恢复了原始自然的季节风貌里徜徉。
甚至在很多很多时刻,我们已经完全忘记了这所有的水面都已经是水泥打底儿的池子,而不再是真正流淌的河;我们已经完全忘记了,所有的树木花草都是在众多的绿道管护人员的每天每日的完全不亚于公园的管护之下——而事实上,绿道的每一段也都已经被命名成了不同的公园名字,它们就是公园,不再是,从来也不是真正的环境自然。
这也是环境建设的初级阶段的一种表现吧。距离那种真正将整个生活环境、整个人类的季节环境完全恢复到工业化之前的纯净与纯正里去的远大目标,尚远矣。这个距离,也即所谓“生活里有花园”和“花园里有生活”之间的距离;它既是衡量一个社会真正发达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比工业化和后工业化之间的距离更其遥远的一个理想。
好在一般情况都没有人去考虑这样的花园真假问题,大家都自顾自地坐在水边垂钓,沿着绿道走路骑车,在大树荫下推着孩子挨过他们稚嫩而漫长的成长时光……毕竟,能在雾霾挥之不去、干旱肆虐、植被稀少的大环境里,有这样一处尚可一待的地方,已经是阿弥陀佛了。
立足现实才知进退,比较事实才明你我——在诸多改变不了也无法改变的情形之中,能在自己生命的当下收获这样阴凉的庇佑,就已经是现阶段的知足之乐。只是,在这样具体的微观享受里,不应忘记更高的理想之境,尽管它还非常遥远,遥远到我们未必能赶得上。但是心中有和心中无,在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里的所造成的晦暗不明与心明眼亮之不同,还是有着至少精神性的天壤之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