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山文学】陈晓||名 声(小说)
主编:非 鱼
这阵子卜耀生犹如一个大忙人,积极得很,每天雷打不动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在群里更新班上同学捐款的最新数额:“给苟老师捐款的数额是XXX元,有多少多少同学捐款,名单如下”
“给苟老师捐款的现在是XXX元,有多少多少同学捐款,名单如下”
……
当然还不忘加上一句“代表苟老师向各位同学的爱心表示感谢!”
苟老师是我们上初中一年级时的老师,那时教我们历史科的老师没到位,学校就安排苟老师代理我们的历史课程。前后不过一个星期,苟老师就抽到毕业班把关去了,我们初中毕业后以及他调离学校,就很少谋面。倒是班上的卜耀生同学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苟老师后来工作的学校,与之成为了同事。
听人介绍,苟老师是今年刚退休的,本想就此安度晚年,谁知却被查出患有恶性肿瘤,送到外省的大医院住院治疗。我们得知苟老师患病的消息,就是卜耀生同学在群里告知的,大家不胜唏嘘,都祈祷苟老师能挺过这一关,早日康复。
给苟老师捐款的事经他一倡议,很快就得到大部分同学的响应与支持。由于毕业的时间太久,三十多年了,很多同学都没了联系,只能采取能联系到多少就算多少,尽可能地向自己昔日的老师表示一下心意。虽说现在每个人都享有医保,但治疗大病的费用可是天文数字,可不是一个普通家庭能承受得起的。
他是班上第一个捐款的,600元,款子打到他专为苟老师捐款而特意开的一个账户。之后每天要做的事情也是他视为第一要紧的事,就是查询同学捐款数并及时在群里更新同学们的捐款数额和姓名。有些持观望态度的同学也不好左等右等,多少是个意,赶快找到他,完成任务了事。除了每天在群里及时公布同学捐款的事外,卜耀生每天的上午会把头天捐款进展情况告诉苟老师的女儿。每每此时,苟老师的女儿总是感动得两行眼泪直流,说自己的父亲真是好福气,教了卜耀生这样有情义的学生,真不知让自己对卜耀生说什么才好。由于卜耀生把苟老师这个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对待,而且非常用心,连苟老师的亲朋好友都知道这件事,不管认不认识他,只要一提起他,都会竖起大拇指夸他不错,是个尊师的好学生。
学校对苟老师刚退休就患大病也是非常同情的,在学校经费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挤出一万元来作为苟老师的治疗费用,但对于巨额的费用数字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考虑到卜耀生已经在他的初中同学中发出了倡议,校领导委托他负责起全校为苟老师募捐的重任,号召全校的师生都为苟老师的健康伸出援助之手,具体事项找卜耀生详谈。一时我们的卜耀生同学工作量大增,白天是不用说,即使到了晚上他的手机仍旧响个不停,肯定是热心人士受了他的感染而找他谈论有关捐款事情。虽说辛苦些,可丝毫无损他工作的热情。看到捐款数额不断地增大,看到苟老师治疗有保障,我们纷纷夸赞卜耀生给同学树了一个好榜样。
昨天在我下班的路上,碰到卜耀生同学的父亲正在大街上,手里捡着几个矿泉水瓶,看到我忙给我打招呼。虽说都住在同一个县城,我都快有上十年没见到他。十年不见,他衰老了许多。
我问起他最近的生活,他叹了一口气,说早几年住在儿子那里帮着照顾孙子、接送上学,现在孙子上了高中,可以生活自理了,儿子和儿媳以二老会妨碍小孩的学习为由,要求他们住出去。没办法,卜父擦了一下眼泪,说都和老伴商量好了,准备回乡下去住,总要自在些?就在动身之际,小女儿的儿子转学到城区小学,顺便在街上找了一份事做,就和女儿合租在一起,相互有个照应。
“卜耀生会支付你二老日常生活开支吗?”我冒味地问了一下。
“一个月能接到他的一个电话就烧了高香,还指望他别的?”卜父苦笑了一下,“还好年轻时在广东等地打了几年工,积攒了一点,与老伴过个三两年的粗茶淡饭钱还是有的。”
我刚想再说点什么,手机铃声响了,是卜耀生发来的短信,说苟老师已经从外省治疗回来,他准备代表全班同学明天去看望,顺便把同学们的捐款交给他。
接过卜耀生代表全班同学捐出的爱心款,苟老师一定会热泪盈眶的,我心里想道……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陈 晓,男,江西樟树人,国企改制后下岗在当地一私企工作至今,闲暇喜欢和文字打交道,在人民网、中国作家网、望安山文学及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数十篇(首)文章(诗词),收获虽有限,喜欢文字的初心不改。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