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街今昔
田背码头街地处田背村中,二条大路交叉成十字形状,码头街居其交叉处,交通、用水极为便捷,据资料记载,原是十郎、十一郎兄弟迁居时兄住上片弟居下片的分居界址,也就是十郎公住田背上屋乡、十一郎公住田背下屋乡之称的来历。
(图为田背码头街 刘永安拍摄)
刘氏二房裔孙于明万历年间(1753--1620)将原旧寨背靖戍侯王搬至溪唇堤,形曰蛇龟相会,四时享祀,为村人集会中心,尔后,将跨溪跳石改搭木桥,清嘉庆己卯岁又于溪右建凉亭供过往行人客商憇息,并创建有茶会,长年有茶水,冬日亦可取饮,十分方便,亭居十字路口,沿溪堤东到中都圩、直下峰市广东等地,西到象洞、武平,南可去各房祖祠、经罗溪、新坊到石礤、松源,北可到上都、杭城。各房裔孙在街两边建有多个店铺,开展经营、加工、贸易等经济活动,逢四时祭祀、年节,来往人员摩肩接踵,尤以每年的农历七月廿四日靖戍侯王生辰、五年一大醮、三年一小醮会期,做木偶戏、大戏,亲戚朋友来往,更是人山人海,此时的码头街似乎真有点大都市的货物装卸、客旅上落的大码头的繁忙景象啦。
(图为田背村的 油菜园 刘增荣拍摄 )
建国前,码头街有豆腐作坊、酿酒、油烛加工、小百货副食油盐京菓,亭子里亦有花生、果脯、烟酒等方便行人选购。建国后,村里组织了平民合作社,成立了樟油公司,码头街更加热闹,有铁匠铺进行生产生活器具的加工,尤其是缝衣店在联营以后,有多名师傅,随时都制作新衣,豆腐加工每日都有新鲜豆腐及豆花供应,还有供销社的代销店,货物琳瑯滿目,定价销售,还有农机修配、粮食加工、粉干加工、医疗站、理发店,农忙时还有猪肉销售,节日还有活禽交易。1989年后有康乐球、麻将、录像放映、还有不定期的巡回电影来村里放影,农技知识宣传、政府布告、通知、业务信息、节日告示等都贴满街两边的墙壁上,因此,有人戏称田背码头街是小香港,码头街确是村民不论白天、晚上休闲娛乐的好地方。村部大楼建造以后又把大礼堂重新大修更是富丽堂皇,名符其实地成为村的政治、文化中心了。正是:
山环水绕矗中央,
榕树荫浓夏日凉。
文化宣传新阵地,
交通枢纽好经商。
三层建筑窗明净,
四壁图书画满墙。
弦乐喧天歌盛世,
和谐再创国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