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石讨论:玩石头的境界

玩石头的人和石友在一起的时候偶尔会谈起玩石头的境界,这是很有意思的,因为我们绝大部分石友都对高层次的玩石境界有所向往,得不到东西的往往对人有很大的吸引力。我写了不少关于奇石理论探讨的文章,对于玩石头境界的问题也有过探讨,今天我们就再讨论一下。

精品奇石欣赏

说句实在话,对于奇石鉴赏能力而言,我觉得我的水平算是一般,我主攻赏石理论,理论水平强于鉴赏水平。我的审美能力中等偏上,这还得益于我学了几年的美术。关于玩石头的境界问题,我觉得应该分成两种情况来理解,一种是审美境界,一种是思想境界。为了便于理解,我拿绘画方面来做比喻,比如我们会听说某某人绘画的水平很高,但是为人就差得远了。就是说这个人的绘画造诣较高,思想道德水平较低。绘画水平主要在于其绘画技术和审美认知,为人处世主要在于他对世界的看法和人生态度。对于我们玩石头的人而言,审美认知对应的就是审美境界,为人处世对应的就是思想境界,这两种境界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交融,因为道法自然。

精品奇石欣赏

我们欣赏奇石的“真”和“美”,我们追求道德的“真”和“善”,奇石的“真”和“美”符合自然规律就是一种“善”,人在道德方面是纯真和善良的就是“心灵美”。奇石的“真善美”是一种奇石外在的表现形式,人的“真善美”是一种意识形态,玩石头的实质就是我们的意识对奇石形式进行审视和判断,让形式美满足意识的需求,在形式美的不断刺激下,意识需求的规格就会提高。意识需求是有品位的也是有境界的。

精品奇石欣赏

有人说赏石也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看山是山”,第二种是“看山不是山”,第三种是“看山还是山”。这三种境界可以这样理解:我们刚玩石头的时候迷恋奇石本身的形式美,后来就会看重奇石的意境美,再后来就会追求奇石的“本真”和自己对“本真”的感悟。第一种境界和第二种境界是审美境界,第三种境界是思想境界,对石头的欣赏已经上升到意识形态的哲学高度,跟石头本身的形式美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第一种境界是“看山是山”这个山是指山本身,第三种是“看山还是山”这个山是指对山存在的一种认知。

精品奇石欣赏

玩石头从本质上讲有两种玩法,一种是“修心”,一种是“修技术”。我们常说陶冶情操、赏石悟道就是修心”的玩法;我们对奇石的“形、色、质、纹、韵”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根据奇石的形式美进行文化内涵的赋予,这一种玩法就是“修技术”的玩法。当然这两种玩法在有些时候分的并不是那么清楚。这就好比寺庙中的和尚,有的专修武学,有的专修法理,学武的和尚当然也会懂一些法理,专修法理的和尚也会学一些武术用来强身健体。“修技术”的玩石者对奇石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修心”的玩石者对奇石的要求可能会越来越低,但是他们的水平肯定是越玩越高。

精品奇石欣赏

我们玩石头的人经常谈论的“精品奇石”、“孤品奇石”、“神品奇石”都是从奇石的技术层面去说的,也就是奇石的形式美去谈论的。奇石的观赏价值主要取决于奇石的形式美,玩石头获得的快乐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玩石头的人心态和看法。赏石艺术主要是立足于奇石的形式美,跨越或弱化奇石的形式美去谈奇石的价值就是出耍流氓,事实上有些专家利用自己的地位把一些看起来很普通的奇石进行“文化包装”后高价出售就是一种“流氓”行为。“悟石”主要取决于人,“悟石”本身并不能增强奇石的观赏价值,“悟石”的结果是对开悟的人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当年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开悟成佛,他的开悟与菩提树没有必然联系。

精品奇石欣赏

玩石头的境界从审美的角度来讲,如果玩石者能对奇石之美赋予恰当的内涵并能进行令人信服的解读,这已经是很厉害了,如果玩石者能把自己对“真、善、美”的认知与奇石的形式美结合起来进行解读也许就是最高境界了。玩石者以玩的开心为目的去赏石、悟石,那么追求真善美也许是最基本的境界认知,最高的境界是什么估计没有谁能够说得清楚,也许是“人石合一”,也许是“无我之境”。

精品奇石欣赏

我个人认为玩石头最难得的心态是平常心,最顶级的奇石是不像石头,最高的赏石境界是未知的。我们玩石头如果追求奇石的价值,就在鉴赏和审美上下功夫,如果是为了陶冶情操就从保持平常心开始。

精品奇石欣赏

声明:图片来自网上,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