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吧,展示!中医护理技术之气交灸
一个陶瓷样的小杯,平平无奇,却在气交灸治疗中举足轻重。
气交灸
气交灸源于《内经》所说:“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内经所言天枢,在剑突之下八寸,耻骨之上六寸,大概相当于人体脐部的位置,这里就是人气中心。
何为气交?《内经》:“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内经把人比较成天地,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认为身半以上是天气主之,身半以下是地气主之,天枢之位是人气主之。上下之位,气交之中。毫无疑问,气交其实也是任督二脉阴阳相交之处,任督二脉的气交之处就是肚脐。中医内病外治,历代中医名家都把脐(神阙穴)作为调理疾病的主要手段。脐是人体先天之本源,因脐通百脉,脐治百病。通过对脐灸温补,可补虚泻实,治标固本。
气交灸功效
气交灸,即有供热、传热、聚热、散热的快速反应,又有通经活络的显著效果。既能沟通表里上下,加速气血运行。又能安五脏、平六腑、养胃气、守元气、保精气、提神气、驱邪气。把体内的有害毒素排出体外,起到无病先防的作用,并能够把即将要发生的疾病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预防疾病的发生,调整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是气交灸疗法的最终目的,从而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目的。
注意事项
1、每次不可强求多灸,一般每日一次,每次3-5壮为宜,常规的身体调理不宜灸得太多太久。
2、灸治过程中要用毛巾覆盖肚脐周围,给予皮肤保温,防止受寒。灸治前后不可饮冷饮,宜喝热水。灸治后不可立即大量喝水,隔15分钟之后再喝水较好。灸完用棉签吸干肚脐眼里的水汽,尽快穿衣,防风寒。
3、正常气是很轻而且往上浮的,湿气才往下沉,而人体的主要排湿通道是经脉,经脉是与皮肤横向行的,不是纵向走,所以绝不可以用力重压瓷碗。也不能任意把瓷碗放于肚脐上悬空灸,要患者双手轻轻扶着瓷碗,微微下压,贴住皮肤就行,这样做可以让患者守神。
一般灸到半壮,肚脐就能感觉到温度了,灸到第二壮的时候,肚子里面就会发出“咕噜咕噜”的水流声及气流的滑动感,有的人很快还会出现舌下口水增多,这是生津效果。有的人比较敏感,在气交灸的过程中,会感觉到气流往下肢或后背脊方向串行。还有的人甚至感到整个身体皮肤充盈着气体,如同漂浮在太空中。灸完肚脐会有一些水气,有的人多,有的人少,有的整个肚脐满满都是水。
灸后调养
1、不可即食,恐滞经气。
2、尤忌大怒、大劳、大饥、大饱、受热、冒寒。
3、忌食生冷水果,宜食茹淡养胃之物,使气血流通,使艾火逐出病气。
4、要节饮食,不宜大吃大喝,以伤胃气,产生腹胀腹泻。
5、不宜饮酒,酗酒,致生痰涎,阴滞病气。
6、注意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饮食正常有节制,有助于疾病的祛除。
7、宜入室内静卧,远人事,远色欲,平心定气,凡百惧要宽解。
8、不宜吹凉风,忌食辛辣刺激食物、牛羊肉。
9、不宜用凉水洗治疗处,宜用温水洗后干毛巾擦干。
临床应用
中医认为冠心病是血瘀而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气塞不通,血塞不流”,气与血关系密切,气虚与血凝互相影响,因此在治疗上应标本兼顾。
现代医学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属于中国传统医学“胸痹”“心痛”和“真心痛”范畴,以胸闷、心前区压榨样疼痛为突出的临床特征。根据中医病因病理的认识,大多由于阴阳寒热失调,气机逆乱导致气血瘀滞,心脉痹阻,不通而痛。
活血化瘀法是治疗冠心病的通则,但又不能忽视痰浊湿阻,往往要祛痰浊利水湿与活血化瘀并重。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且湿性重浊、黏滞,祛浊利湿要一鼓作气,既要祛内湿,亦要除表湿,以使无留存之地,以利恢复气机,助复阳气。
利用气交灸的通经活络,沟通表里上下,加速气血运行,守元气、驱邪气等功效,让心血管患者在康复的道路上能够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