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3.14【2017-5-27】
【原文】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译文】
冉求退朝回来,孔子说:“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呀?”冉求说:“有政事。”孔子说:“只是一般的事务吧?如果有政事,虽然国君不用我了,我也会知道的。”
【微言微感】
“政”和“事”是有区别的。国家大事,才可以称之为“政”。局部的,琐碎的,只能称之为事。
冉求在季康子家做事,季康子大权在握,颐指气使,常常违背纲常,有僭越言行。大家敢怒不敢言,孔子不喜,但是无可奈何,只能发牢骚,得住机会挤兑季康子一下。
有一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说:“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意思很明确,尽管季康子有恩与孔子,是他遵从父命,把孔子迎回鲁国的,生活起居颇多照应,但是孔子不领情。
为什么呢?
一是他没有重用孔子,只是养着,闲置一边;二是季氏确实不守礼法,行为不检点。孔子认死理——对我好是小节,对君王不尊敬是大节。
所以,孔子看不上、看不惯,就常常挤兑季康子:“子欲善而民善”,你少做一些僭越违礼之事,你安分守己,老百姓自然能做好。
还有一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什么意思?你问我的政,不正是正吗?您本人带头,走得正,行得端,以身作则,遵守礼法,谁敢不走正道呢?”
孔子不满意季康子,就会殃及池鱼。冉求是孔门弟子,政事科的高材生,却投靠季康子做了家臣。孔子不满意季康子,能有好脸色给冉求吗?况且,冉求只求自保,不得罪季康子,没有很好进谏,甚至随波逐流,“助纣为虐”,为季康子搜刮民脂民膏。
不尊君王,不爱惜百姓,这都是孔子不能容忍的。冉求还认识不到老师的心态,洋洋得意说回来完是有政事,有国家大事需要处理。
孔子批评冉求,你牛哄哄狂个啥?在季氏府就了不起啊!还“有政”呢?季康子还得来找我请示国家大事呢?你干的那些,都算不得国家大事,国家大事我怎么会不知道?
冉求该批评吗?
有些委屈。
吃人饭给人干,端人碗归人管。季老板发工资,冉求敢不听老板的?况且,冉求也规劝过季康子降低税收之类的话。
其实,冉求也该批评。孔子爱惜冉求,不希望他越走离仁义越远,不希望这个聪明能干的弟子被季康子的贪婪给毁了。老师一再敲打徒弟,要牢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要跟着季康子胡作非为。
谦虚一些,低调一些,坚持原则一些,万万不可乱了纲常。
做官的,为政的,一定要公私分明,不要滥用公权谋求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