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别让等你的那个人失望
教育·美文·感悟
1
有一则让人泪奔的公益广告,很多人都看过:
一位老人做好了一桌饭菜,结果儿女们和孙辈都纷纷打电话回来说,不回家吃饭了。原因五花八门。
老人叹了一口气,说:“都忙,忙,忙点好啊……”
画面的末尾,老人坐在沙发上睡着了,电视屏幕上已经出了“雪花”。
画外音:别让你的父母感到孤独,常回家看看。
2
老年人在一起拉家常,互相最常问起的一件事,就是“你的儿女回家了吗?”尤其节假日之后,这个问题几乎见面必问。
儿女回了家的老人,回答时一脸容光,幸福之情溢于言表,儿女们没有回家的,则会找出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帮儿女搪塞,但满脸的遗憾总是掩饰不住。
每逢佳节倍思亲,盼儿女回家是每一位父母的愿望,中秋、春节这样代表着团圆的节日尤甚。
其实,每一个假日,每一天,父母都在等我们回去,只是他们嘴里不说而已!
3
对此,老家的一位堂兄就深有感触。伯母孀居多年,身体不好,精神亦差。但堂兄孝顺至极,虽然工作繁忙,却昏定晨省,坚持不懈,每天都抓时间去母亲的屋里陪着聊一会儿天。
一次和堂兄谈及此事,他说,多年来发现一个规律,只要天天去母亲那儿坐会儿,她就很少生病,如果隔一段时间不去,肯定会身体不舒服,甚至要住院治疗。
我们当然可以说这位母亲矫情,但即使是医生,也不会否认,精神愉悦对于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益处。
如今大多数家庭在物质上都已经吃穿不愁,此时,满足老人精神上的需求就显得特别重要。时常去父母那呆会儿,陪父母聊聊天,可以让他们的生活有一个盼头,由此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真的胜过给他们买药。
要知道,儿女的孝心,其实就是治病的良药。因为,有时候他们最大的“病”,是对孩子们的思念啊!
4
曾经,有一篇题为《我的父亲是一个收棒子的》网文感动了无数人,击中了我们内心最脆弱的地方。文章的结尾,尤其让人深思:
“那天,在马路边的板面摊上,都穿着后背中间一溜被汗浸透了的衣服的爷俩,一人搂着一碗板面在寒风中吃着,父亲不时的向马路上停着装满棒子的车上张望,然后看看吃面的儿子,前者是他今天的收成,后者是他这一生希望……”
我们,作为父辈的希望,已经长大,成为家里的顶梁柱。而父母在希望什么,却从未说出口。而那些没有说出口的希望,我们本应知道,本应去满足。
在父母的身体走下坡路的时候,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力量,让父母老去的速度得更慢些,让他们的快乐更多些。
5
“你知道我在等你吗/你如果真的在乎我/又怎会让无尽的夜陪我度过”,这是一首情歌,但同样可以适用于亲情。
也许,生活的无奈让我们不能给父母我们生命的全部,但至少,我们可以尽量多地满足他们对我们回家的期待。
“世上最美好的事莫过于:我已经长大,你还未老,我有能力报答,你仍然健康。”在这个中秋节,千万不要让等你的那个人失望,只要条件允许,我们应该陪父母一起度过。
带上爱人,带上孩子,和父母一起过个团圆的节日,让他们能够带着一天的劳累与幸福甜甜地入梦,这也许是为人子女的我们,在这三天里最重要、最需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