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3.21【2016-9-6】
#每日学论语#3.21【2016-9-6】
【原文】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suì)事不谏,既往不咎(jiù)。”
【译文】
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栗。”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微言微感】
宰我,名予,字宰我。孔子著名弟子,是“孔门十哲”之一。
宰我能言善辩,口才超级棒,曾被孔子派往齐国、楚国等出使,是难得辩才。
宰我很个性,喜欢独立思考,不喜欢亦步亦趋,包括对恩师的观点,也常常直言不讳——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宰我在《论语》中,似乎大多时候是反面教材,对他的记录都是他犯错了,被孔子劈头盖脸一顿臭骂。
宰我该被骂吗?
这一次“哀公问社”的故事背景,我猜测是哀公在“投石问路”。三桓大权在握,不听国君招呼,哀公形同虚设,很想找个由头震慑一下三桓。
“社”,有人说是祭祀土地神时候栽树纪念,有人说祭祀土神时候所立的木制牌位,也叫”社主”。
我赞同后者。“夏后氏以松”,松树象征“不宜凋零生存永久”;“殷人以柏”,象征“丰茂勃勃永顾长青”。但是,被孔子一直推崇的周礼却选好用了栗木,直言快语的宰我说,这是为了让人战栗。
周用栗木做“社主”,本意是不是为了让人心存敬畏,战战兢兢呢?
我想大概是的。哀公是知道的,孔子也应该心知肚明,只是宰我过于直白。
宰我在暗示哀公:该出手时就出手,该给三桓以及反对派一点眼色看看,不要心慈手软。一国之君要有自己的权威,要让大家心存敬畏,不能太宽厚,太懦弱,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孔子当然不主张以暴制暴,用暴力推翻暴政,建立的往往还是暴政。他以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国君重要的是先做好自己,以德服人,以礼化人,对三桓,对百姓,重要的是教化和牧养。
孔子认为,一个智慧的人,要善于“断舍离”。“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要认清形势,立足现实,眼往前看,不在昨天的事情上纠结。
木已成舟,不可更改,那就不要说了,多说无益。三桓的问题,早就如此,军队、钱粮、人事,既然已成事实,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又何必急于一时,贸然采取行动呢?
事情已经结束了,盖棺定论,别劝了,劝也没意思,何必呢?就像子女找对象,你不太喜欢,但是人家年轻人热火朝天,该说的你已经说过了,道理讲清楚了,态度也亮明了,人家铁了心要走到一起,那就不要劝了,该接受就接受吧!
事情已经过去了,已经成了往事,《射雕英雄传》上有个“铁掌水上漂”裘千仞,作恶多端,曾经杀死过瑛姑和周伯通的儿子。后来,恶有恶报,他一败涂地,被迫放下屠刀,皈(guī)依佛门。一灯大师劝大家给他悔改机会,给他改名“慈恩”,不让瑛姑和周伯通寻仇。
人生的幸福,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你放下了多少。祖上的功德,过往的成绩,对人的恩德,你不背在身上,该忘记的就忘记,该过去的就过去,无欲则刚,何来忧愁?
忘不了过往的光辉历史,忘不了过去的恩恩怨怨,到处炫耀过去的丰功伟绩,高谈阔论先人的伟大光荣,用来掩饰当下的碌碌无为,有意思吗?
同样,面对曾经的失败,面对既成事实的现实,面对别人已经发生的错误,多说无益,埋怨无用。已经发生,无法弥补,那就接受吧,那就从头再来吧!
后悔,愤恨,怨天尤人,于事无补。接受、改变、成长,亡羊补牢,塞翁失马。
我喜欢看NBA球赛,因为除了精彩绝伦的球技,还有永不言弃的拼搏。一方刚刚进了一球,欢呼声音很没有停止,另一方马上来一个成功反击。
伟大的人物,从不会纠结于昨天的得失。他们会分析昨天获得智慧,经营当下奔向明天,“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把精力和能量聚集在每一个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