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助丈夫打江山,又助儿子做皇帝,死后被诛全族,易中天:她真冤
导语:吕雉,历史上的名人,汉高祖刘邦的皇后,人称吕后。刘邦死后,其儿子刘盈继位,贵为吕太后,一个和武则天齐名的厉害女人。吕雉,当年嫁给刘邦,实属下嫁。刘邦当年不过是一个小亭长,差不多就相当于现在某个村的治安队队长,管管村里治安之类的。而吕家,富甲一方,和许多官员名流都有密切往来,结交甚广,家族势力也很强大,按理,这门婚事门不当户不对,刘邦当时又有私生子,这吕家为何会将吕雉嫁给刘邦呢?
她助丈夫打江山,又助儿子做皇帝,和武则天齐名!这还得从吕父说起,据说吕父会面相,觉得刘邦气度不凡,将来可能颇有成就。古代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于是吕雉便在吕父的作主下,嫁给了刘邦。那么,吕家对刘家的帮助具体有哪些呢?首先,刘邦为人仗义,花钱大手大脚,狐朋狗友也很多,若不是吕雉请人织布,维持家里开销,估计刘家的日子不好过。刘家生计在吕雉的操持下,一家大小过得还是挺滋润的,让刘邦全无后顾之忧,能够安心去打天下。
其次,刘邦当年因押解囚犯,途中醉酒导致囚犯逃跑,刘邦怕掉脑袋,便逃到芒砀山躲难,吕雉除了要照顾家里老小,劳作,还要长途跋涉去给刘邦送衣食。如果吕雉当年不管他,指不定他就有可能被饿死了,何来后面的千秋大业。再次,刘邦与项羽交恶,刘邦身处险境,若不是吕雉哥哥前去营救,刘邦后话也难说。但吕雉和刘家老小后面却被项羽抓住,作为人质在项羽的地盘待了三年,忍辱负重,受尽磨难。为了刘邦的千秋大业,吕家可谓是贡献了家里的全部。
楚汉表面议和后,吕雉回到了刘邦身边,刘邦身边却已经有了比吕雉更年轻貌美,招刘邦喜欢的戚夫人。古代立太子都有立长不立幼的说法,但刘邦因为宠爱戚夫人,便打算立戚夫人的儿子为太子,但朝中大臣反对,吕雉又使了些手段,最后刘邦只能作罢。刘邦死后他和吕雉的儿子刘盈继位,可惜刘盈继位时间不长,因性情软弱,被她母亲将戚夫人做成人彘的做法吓到了,有心理阴影,整日胆战心惊,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刘盈死后,吕雉几乎大权在握,在政事上也做出许多贡献,历史评价其人,也是功大于过的。吕雉死后,吕家全部被诛,易中天替她喊冤,这是为何呢?她为何冤枉呢?
吕氏一族被诛的理由是“吕氏擅权”,这里其实主要指吕雉擅权,吕氏家族作乱,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刘邦死后,辅佐刘盈继位,刘盈没在位几年也死了,刘盈的儿子还小,吕雉本来又是个有才华谋略和政治才能的人,又和刘邦一起打过江山。当时,朝廷中有三股力量,一股是功臣力量,另外一股是刘氏力量,还有一股是吕氏力量。这三股势力中,吕雉的威望最高,所以她参政,一方面是自己的能力,一方面也是形势所需。
吕雉参政后,也学刘邦搞封地封王,其中吕氏一族就有许多被封了王,但吕氏一族封王,她一则是学习的刘邦,二则也是问了当时的功臣派,征得他们大部分人的同意的。刘邦临死前,吕雉询问朝中有何人可重用,刘邦说了陈平、周勃、王陵三人,以后有什么事情可以问他们的意见。封王的事,吕雉问了他们三人,陈平和周勃都同意,只有王陵不同意,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事儿也不算吕雉擅作主张。周勃和陈平当时也不是因为私人关系,而是清楚当时想要朝局稳定,必须得保证吕雉的权力,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吕雉也不算擅权。吕氏家族作乱,这个也说不过去。吕氏手握兵权的就两人,一个吕产,一个吕禄,分管南军和北军,这两支军队的目的是保护皇帝和国家根基。手握重兵的吕禄,本来牢牢控制着京师,但经挚友郦寄一劝说,竟没有任何犹豫地交出了兵权,他真要作乱,怎会交出兵权?
总结:再说吕产,他当时已经知道了吕禄的下场,他如果真要作乱,难道他不应该整顿兵马,杀进城去吗?反正横竖都是死,他再怎么也应该搏一搏,结果他没带一兵一卒,在城门口,他就被杀了。吕氏手握兵权的两位重要人物都被安了个擅权作乱的名头被杀了,那吕氏其他人还能善了,吕氏一族被这些莫须有的罪名全族被灭,能不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