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去的11员大将是谁,就明白他败得有多惨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对诸葛亮的慨叹与惋惜,诸葛亮,不仅是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三国时代里的英雄,也是浩渺的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重要人物。

诸葛亮画像

那么诸葛亮为人所称道的的奇才与智谋为何无法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目标呢?其实祸根早已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就已埋下。

形势大好

北伐前的蜀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南定南中后,诸葛亮勤于内政,把蜀国内部打理得井井有条,特别是对后主刘禅的叮嘱和劝导,在《出师表》中已表现得淋漓尽致。

外交上诸葛亮派邓芝与孙吴结为同盟,互为掎角之势共抗曹魏,又积极联系北方鲜卑等各少数民族希冀瓦解曹魏在凉州的势力,之后的凉州三郡并降,给蜀军带来巨大的精神鼓舞。

公元228年正月,诸葛亮率近十万大军北伐,一路势如破竹,魏国高层惊骇万分。

此时的曹魏集团正处在征吴战争带来的疲惫和困顿中,曹丕驾崩已过去两年,张辽、曹洪、夏侯惇等大将已死,张郃的重兵正在荆州吴国作战,曹休的十万大军中了吴国的埋伏损失惨重,曹真正辅佐幼帝曹睿。孟达的叛乱(此为诸葛亮的调虎离山之计),又给他们心头一击,司马懿火速奔赴上庸平定叛乱,仓皇间只能调出六万士兵迎战。

诸葛亮采取自己擅长的声东击西的战法,蜀军进驻南安往陇西前进,赵云邓芝走斜谷道进驻郿县,据守箕谷,设一万疑兵用以牵制曹真的重兵,诸葛亮率九万士兵进攻祁山。颇受争议的“子午谷奇谋”也是在这时候出现的。

诸葛亮北伐示意图

这一年诸葛亮四十七岁,他的身边良将如云,兵强马壮,胜利的天平似乎在朝着蜀军倾斜,但历史告诉我们,许多灾难出现前都会披着美好的假象。

危机显现

凉州三郡真的被蜀军牢牢掌握了吗?并没有。并且事实证明这是个关键而致命的错误.

陇西郡仍有敌人把守,像是一颗顽固的钉子阻挡着蜀军前往陇西大高原,而退守上邽的郭淮、马遵也不断侵扰蜀军,整个凉州,并未给蜀军带来理想中的前进基地,反倒像个四处漏水的袋子,消耗着蜀军的实力。

诸葛亮剧照

蜀军的行军速度和作战意志也成问题,第一次北伐的持续时间只有史料记载的“十余日”,这十余日内他们既没有快速消化三郡并降的战果也没有肃清凉州境内的残敌,所谓“兵贵神速”,蜀军没有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应对威胁,反倒沉浸在一路顺利的喜悦中无法自拔,这种盲目乐观将使他们付出巨大代价。

大溃败,痛失11员大将

蜀军的情况早已危机四伏, 正值诸葛亮拔除上邽守军时,张郃的军队,快得超乎想象,他没有如预想般被赵云阻住,而是想以街亭为突破口打入陇西境内,诸葛亮挑来挑去,选中了那个日后人们耳熟能详的马谡来守街亭,也就有了“挥泪斩马谡”的典故。

“挥泪斩马谡”剧照

街亭失守,粮草基地没了,诸葛亮以“进无所据”为由退兵,后人对诸葛亮此举多报以质疑嘲讽的态度。

但分析当时的情况,诸葛亮无力控制凉州地区,前面是攻破马谡的张郃轻骑兵,凉州守军游楚、徐邈等人,上邽的守军,还有源源不断赶来的魏军重兵,致使蜀国前军溃败的战报不断传来,至此,攻守易势,分割凉州,蚕食曹魏的目的已落空。为了保存有生力量,诸葛亮不得不撤军。

在第一次北伐途中,马玉、丁立、阎芝、阳群、白寿、刘郃以及邓铜战死沙场,马谡、张休和李盛被斩,赵云更是身染重病最后不治身亡,诸葛亮一共失去了11员大将。

号称“川中刀王”阳群,曾和赵云打得不相上下,惜才的诸葛亮想收为己用,却被不二心的阳群拒绝,最后甚至三擒三放阳群才得以成功,阳群一生忠肝义胆,是火烧连营后牺牲的第一位将领;

发诸县兵五千人弥补东征兵力不足,遣将马忠的巴西太守阎芝;被称“川中无敌将”的邓铜;还有那“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的五虎上将之一赵云……

他们哪一位不是蜀军中的“主心骨”,结果都在第一次北伐期间离去。

赵云,剧照

此外,十万大军折损四万,这些鲜活的生命或年轻或年迈,昨日还与自己誓言驱逐曹贼的人们,此刻竟变为一抔抔黄土,沉入历史无情的烟波中,诸葛亮仰天长叹,捶胸顿足,可一切都已回不去了。

剩下的军队落寞地返回蜀国,第一次北伐以蜀军的惨败告终,途中唯二的收获可能是在天水收降姜维和虏获数千百姓回汉中。

结语

诸葛亮用后半生的征战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意义,他在深刻反思了第一次北伐的教训后又几度出师,最终积劳成疾,星落五丈原,他的一生,既抱憾也无憾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