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想改变吗,还是只想扮演“受害者”?
WeGo团队原创
今天一大早又收到了朋友F发来的消息,内容不用看都能猜出来,感情的事。今天才9号,这个月已经是第8次问我了。
F:我真的受不了了,她脾气不好,人也任性,谈个恋爱我还得小心翼翼的挑着话去说,生怕惹到她,以前没觉得,现在是真的累!
我:你有和她聊过这些感受吗?
F:我知道应该沟通,但是我不敢啊,你听我说那么多也知道一点她的性格,从小就被惯成了公主,我去说了不还是吵起来吗?
我:如果真是这样,你在这段关系里连正常的表达感受都做不到,那也不值得你继续下去了,趁这个机会摊牌了吧。
F:是啊,太累了我都不想谈,但是好不容易摆脱28年母胎solo,再找一个也不容易,家里也在催尽快把事情定下来了。何况现在提分手她会不会误会我是骗她上床的渣男?天地良心我是真的奔着结婚去谈的,同居前没想到有这么一堆问题啊。
我:还好吧,你要是真不想继续了,趁早说开了对谁都好。
F:你说的有道理,可是……
类似的对话重复8次,就是这个月我们的对话内容。
从事情感咨询工作多年,我深知他的问题在哪里,也曾经直截了当地给他指出过,不过他还是自说自话地忽略掉了,继续自己的吐槽。
“你说得对,但是……”是他的常用句式,与其说他前半句是思考过后的认同,倒不如说只是一种语言习惯,重点在于后半句“但是”的内容上。
其实他并没有那么想改变现状,只是想找个人吐槽一下,证明错不在自己身上,扮演一个“受害者”的角色而已。
在常见的沟通模型中,“yes……but……”属于颇为典型的一种心理游戏。当某人开启对话进行求助时,接话方往往会自觉地代入“拯救者”的角色,去给朋友出谋划策。
和F的对话就是这么开始的,但是仅仅多聊几句,我就发现不对劲了。
经过思考,我找到了违和感的源头,那就是他本来就没打算寻求建议,他只是沉浸于扮演“受害者”,给压力找到一个释放的出口而已。
于是我指出了他的问题所在,不过正如刚才所提到的,他忽略了,继续吐槽。
第二天他再来找我聊,我在再次指出他的问题后,告知他不会再对他的情况进行讨论了,我很忙,还有很多付费学员要跟进。想吐槽释放压力可以找其他人,我这边就不回应了,花钱办服务都不行。
F:为什么给钱都不行?
我:我们的服务是给到学员有用有效的建议,但仍然需要你去执行,才会有改变的。如果只是把这边当成情绪垃圾桶,那就别来了。
他回了个“……”,消停了一天。
对,仅仅一天。第三天又来了,直到今天。
我想会有人觉得我这样的处理方式实在是不近人情,的确,站在朋友的立场,连吐槽都不听,忽略他的感受,对他实在是太残忍了点。
不过站在咨询师的角度,我是不能听这种吐槽的,不仅是为了保证一天的美好心情不受“污染”以便更好的服务学员,而且是因为如果我继续听他抱怨,提建议,他会越坐实自己“受害者”的角色,但不会改变,只会越来越痛苦,心安理得地维持原样。
对热衷于“受害者”角色扮演的人而言,“yes……but……”句式是非常好用的,它表达出了【不完全认同】。
我认同你的说法,但不完全认同。
因为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你不是我,所以不懂我的感受。
我有我的难处,这事真不怪我,我也不想。
不停地给自己下心理暗示:我是受害者,改变有心无力……
小孩犯错了,大人会说“他只是个孩子”,以此作为辩解,求得别人原谅。
而我的朋友F,则像是在说“我只是个孩子”。
他的行为在心理学上称为退行(regression),在亲密关系遇到问题时退回到幼儿的人际处理模式,用来回避现实、摆脱焦虑。
后来我忽略来自他的消息,不回应,让他去其他地方抱怨,其实是希望他经过一轮又一轮的逃避后,察觉到这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退行作为逃避行为的一种,几乎无法避免地会把问题加重,变得越发不可收拾。
当然在他的情况上问题加重未必是坏事,让问题尽快暴露,尽早面对。能用分手解决的问题,就别拖到离婚了,伤害更大。
将这件事情分享出来,是希望大家更多地思考和关注自己真实的需求。
试着问自己三条问题。
我真的想要改变吗,还是只想抱怨、发泄情绪?
我真的无力改变吗,多次尝试未果,还是没出发先打退堂鼓?
为了最大程度地避免后悔,现在我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