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往世界尽头 西藏冰川自驾路线
李珩
想象这样的一个长镜头:从海平面开始,沿江河入海口逆流而上,穿过下游的富饶平原、中游的湿地丘陵、上游的高山峡谷,告别沿岸的城市、乡村、芸芸众生,随着海拔的上升,水流越来越小,越来越清……最终,这滋养万里的生命之流,止步于雪域高原的雪峰脚下,在绝对的高度和绝对的低温下,化为凝固了形态和时间的白色冰川。
冰川之上,雪峰的另一面,则是以另一条冰川为起点,正序播放以上的一系列画面……所以,如果真有“世界尽头”这个概念,冰川,应该是最契合“世界尽头”的地方了吧。
在西藏,有无数的“世界尽头”。我们能有条件接近的冰川,可能仅仅是西藏冰川总量的万分之一。西藏正在不断延长的公路线,方便了我们与冰川之间的绝大部分路程。当然,接近冰川的最后一段路还是要靠双腿去丈量,但这样也许才是朝觐冰川的正确方式吧。
来古冰川群号称是“世界上三大海洋性冰川群之一”,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位于来古村对面山谷的那一条“来古冰川”。这条从群峰间蜿蜒十多公里延伸入谷底的大冰川是冰川群中最大的一条,但它其实并不叫“来古”,真名是“雅隆冰川”。来古,是个总称,十余条不同形态和规模的冰川,组成了这个藏东南的冰川大家族。
從来古村望过去,雅隆冰川从海拔6000多米的雪峰上倾泻而下,巨量的冰体填满了4公里宽的山谷,冰舌一直延伸入海拔4000米的冰碛湖。冰舌与冰湖相接的十几米高的冰川断面散发着冰川冰独有的蓝光,冰湖里漂浮着几座从冰舌上崩裂下来的冰山,一派极地风光。
想亲密接触雅隆冰川,那得费些体力才行。从冰湖下面是很难上去的,冰川就是一台巨型推土机,把两侧山体掘得非常陡峭,塌方落石频繁。我们爬到冰川右侧的山体上,沿着山腰徒步两三小时,切进冰川的上部,再找个坡度比较缓的位置下到冰川上。
远观冰川,冰川那种超出常规认知的尺度和规模,只能让人有一种感受:震撼,这种震撼可能让人完全不会再去关注到冰川的细节。而走进冰川,零距离去接触冰川,才会发现冰川的宏大之下,是由各种微地貌支撑起来的,而单从欣赏角度说,这些微地貌都是特别奇妙的存在。
沟壑、冰坡、大大小小的融水湖,当然最多的还是冰川的“皱纹”:冰裂缝。深浅、宽窄不一的裂缝看着吓人,但徒步时只要看着脚下,与它们保持安全距离,这些透着幽蓝的冰裂缝不失为冰川旅程中的一道美妙风景。
来古村后山上的东嘎冰川,体量比较小,在雅隆大冰川的盛名之下只能算是小透明,连很多本地村民都没有上去过。我们从冰川所在的山沟向上攀爬。沟里到处是古冰川运动留下的痕迹,基岩上的冰川擦痕、冰川漂砾等等,这说明这条冰川的冰舌曾经延伸到过山下,后来随着气候变暖,冰川慢慢消融退缩,最后隐居山上去了。
徒步了两个小时,爬到海拔4600米的位置,终于看到冰川全貌,一堵白色高墙横亘在山谷尽头。这是一座典型的海洋性冰川,经过多年重压重结晶生成的冰川冰从粒雪盆的出口溢出,顺着山谷地势向下运动伸展,形成长长的冰舌。让我们惊喜的是,这座冰川的冰舌末端,冰川融水出口处发育着一个巨大的冰洞,从远处都能看到透出的魅惑蓝光。
我们原本计划远远打望一下冰川就下撤,但抵挡不住蓝冰洞的诱惑,在望山跑死马的高山上又徒步了1个小时,走进了蓝色冰世界。蓝色的洞壁上,冰一层一层的积压着,蓝色中透着乳白色的纹路,就像一大块蓝色千层冰淇淋——事实上,我们此刻的心情也跟小时候在夏日午后吃到一口冰淇淋一样兴奋。洞底乍一看堆满了白色的大石头,踩上去滑了一跤后才知道那也是冰。从洞顶塌落的碎冰,融化了棱角,有了石头的质感,跟羊脂玉一样圆滑温润。
我们自知悬在头顶上的是累积了成百上千年的重量,行动都轻手轻脚,也不敢大声说话,生怕冰塌下来就成“千年冰人”了。而几个月后,随着天气回暖,这个冰洞真的可能会在新一轮消融中坍塌消失。
康布措,是一个湖色蓝地很美妙的冰斗湖。冰斗湖是冰川地貌的一种,康布措,是一个湖色蓝得很美妙的冰斗湖。冰斗湖是冰川地貌的一种,是冰川不断消融退缩后,融水积蓄到曾经的冰斗洼地中形成的。康布措一湖幽蓝,镶嵌在雪山脚下的山谷中。湖下方,一挂大瀑布从几十米高的岩壁跌落,镇守秘境;湖上方,悬着雪峰东坡的大冰川,联结着天界……在我看来,康布措称得上是藏地的一处极致秘境。
汽车在到著名的卡若拉冰川之前拐进一条不起眼的山谷。拐过一个90度大弯,宁金康桑主峰赫然出现在眼前,毫不吝啬地把它的完全态展示给我们。雪山通体覆盖着终年积雪,在阳光照耀下很像是耸立天际的一大块奶油冰淇淋,而“融化”的冰淇淋汇聚成一条大冰川,向下流淌。
一堵几十米高的陡直大岩壁,是去往康布措路途中的一道关卡。这是冰斗湖地貌中的“岩槛”,形象一点说,这面岩壁就是拦着一湖冰川水的“水库大坝”。冰川融水充盈的夏季,湖水从冰斗湖中溢出,分成几股水流从岩壁顶上倾泻而下,形成一组在西藏境内难得一见的壮观瀑布群。
沿着朝圣者和修行者在岩壁上踏出的小道,登上岩槛顶,视野马上就被一片蔚蓝灌满了。冰斗湖康布措,像一颗品相上好的大绿松石,静静地镶嵌在三面陡崖之间,最高的那一面就是宁金康桑的东坡。随着光影的变化,这颗绿松石的色相也在不动声色地变幻着,时而湖蓝时而天青。
往前望,湖的尽头,是一面大断崖,百米高的崖顶上,冰川裂成一块块“冰豆腐”,摇摇欲坠。随着冰川的向下运动,冰豆腐们会一块块舍生取义般的坠下悬崖,粉身碎骨,化为康布措中的浮冰。想远一些,很多年前,一条巨型冰川瀑布覆盖着那片断崖,气势汹汹的倾泻下来;很多很多年前,康布措也是冰川的领地,蜿蜒数公里直抵瀑布下方……随着全球气温上升,冰川不可逆地消融退缩着,要不了多久,从康布措望过去,看到的可能就只有一面光秃秃的岩墙了。
曲登尼玛冰川在日喀则岗巴县境内,喜马拉雅山脉北麓。从岗巴县城沿西南方向的一条土路直直往雪山开。穿过一片平缓荒芜的谷地,快到雪山脚下时,大地裂开一道口子,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圣地的入口。三条由雪峰蜿蜒而下的山谷汇聚于此。
从地图上看,这三条相邻的山谷似乎商量好一样,尽头都各卧着一条冰川,冰川前也都发育着一座冰川湖。中间山谷中的冰川则被称为曲登尼玛。
徒步到曲登尼玛冰湖边,冰川一览无余。蓝色的背景前,雪峰至高无上,几道曲线勾勒出雪山腰间柔美的大雪坡。在这雪坡之下,锻造了千万年的自然之力,具象为气势汹汹的冰舌,越过雪线奔流而下,最终止步于山谷中的一湖碧蓝,化为一堵挡在世界尽头前的白色高墙。
沿着湖岸往冰川方向走去,走得越近,冰川看得越真切。临近冰湖的那面冰壁,散发着幽蓝的微光,上方冰塔林身上细密的纹路,让它们看起来更像一只只巨大的白色海螺。这些纹路是冰川的年轮,记录着冰川形成时的气候信息。
没有任何预兆,一面冰壁忽然崩塌了。开始是一声巨大的闷响,那是冰裂开的声音。我们当时正在欣赏岸边温润如玉的浮冰,听到声音一抬头,正看见那坍落的数十吨重的冰慢动作一样向湖中砸去,冰与水相撞的爆裂声响彻山谷。
激起的水浪向四面涌去,却被封冻的湖面压制于冰面之下。沉睡的巨兽正在苏醒,冰面上隆起一道波峰,伴着咔咔声响,极速向岸边袭来。最终,能量找到发泄的出口,从岸边的冰缝间喷薄而出……目睹了这史诗级的一幕,我們被惊吓得手足无措。
虽然我们能驶过千山万水,但在大自然的洪荒之力面前,人类卑微得连渣都算不上。
拉萨-林芝-然乌-来古冰川群约800公里
典型的海洋性冰川,巨量的冰体极为震撼人心
想象这样的一个长镜头:从海平面开始,沿江河入海口逆流而上,穿过下游的富饶平原、中游的湿地丘陵、上游的高山峡谷,告别沿岸的城市、乡村、芸芸众生,随着海拔的上升,水流越来越小,越来越清……最终,这滋养万里的生命之流,止步于雪域高原的雪峰脚下,在绝对的高度和绝对的低温下,化为凝固了形态和时间的白色冰川。
冰川之上,雪峰的另一面,则是以另一条冰川为起点,正序播放以上的一系列画面……所以,如果真有“世界尽头”这个概念,冰川,应该是最契合“世界尽头”的地方了吧。
在西藏,有无数的“世界尽头”。我们能有条件接近的冰川,可能仅仅是西藏冰川总量的万分之一。西藏正在不断延长的公路线,方便了我们与冰川之间的绝大部分路程。当然,接近冰川的最后一段路还是要靠双腿去丈量,但这样也许才是朝觐冰川的正确方式吧。
来古冰川群号称是“世界上三大海洋性冰川群之一”,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位于来古村对面山谷的那一条“来古冰川”。这条从群峰间蜿蜒十多公里延伸入谷底的大冰川是冰川群中最大的一条,但它其实并不叫“来古”,真名是“雅隆冰川”。来古,是个总称,十余条不同形态和规模的冰川,组成了这个藏东南的冰川大家族。
从来古村望过去,雅隆冰川从海拔6000多米的雪峰上倾泻而下,巨量的冰体填满了4公里宽的山谷,冰舌一直延伸入海拔4000米的冰碛湖。冰舌与冰湖相接的十几米高的冰川断面散发着冰川冰独有的蓝光,冰湖里漂浮着几座从冰舌上崩裂下来的冰山,一派极地风光。
想亲密接触雅隆冰川,那得费些体力才行。从冰湖下面是很难上去的,冰川就是一台巨型推土机,把两侧山体掘得非常陡峭,塌方落石频繁。我们爬到冰川右侧的山体上,沿着山腰徒步两三小时,切进冰川的上部,再找个坡度比较缓的位置下到冰川上。
远观冰川,冰川那种超出常规认知的尺度和规模,只能让人有一种感受:震撼,这种震撼可能让人完全不会再去关注到冰川的细节。而走进冰川,零距离去接触冰川,才会发现冰川的宏大之下,是由各种微地貌支撑起来的,而单从欣赏角度说,这些微地貌都是特别奇妙的存在。
沟壑、冰坡、大大小小的融水湖,当然最多的还是冰川的“皱纹”:冰裂缝。深浅、宽窄不一的裂缝看着吓人,但徒步时只要看着脚下,与它们保持安全距离,这些透着幽蓝的冰裂缝不失为冰川旅程中的一道美妙风景。
来古村后山上的东嘎冰川,体量比较小,在雅隆大冰川的盛名之下只能算是小透明,连很多本地村民都没有上去过。我们从冰川所在的山沟向上攀爬。沟里到处是古冰川运动留下的痕迹,基岩上的冰川擦痕、冰川漂砾等等,这说明这条冰川的冰舌曾经延伸到过山下,后来随着气候变暖,冰川慢慢消融退缩,最后隐居山上去了。
徒步了两个小时,爬到海拔4600米的位置,终于看到冰川全貌,一堵白色高墙横亘在山谷尽头。这是一座典型的海洋性冰川,经过多年重压重结晶生成的冰川冰从粒雪盆的出口溢出,顺着山谷地势向下运动伸展,形成长长的冰舌。让我们惊喜的是,这座冰川的冰舌末端,冰川融水出口处发育着一个巨大的冰洞,从远处都能看到透出的魅惑蓝光。
我们原本计划远远打望一下冰川就下撤,但抵挡不住蓝冰洞的诱惑,在望山跑死马的高山上又徒步了1个小时,走进了蓝色冰世界。蓝色的洞壁上,冰一层一层的积压着,蓝色中透着乳白色的纹路,就像一大块蓝色千层冰淇淋——事实上,我们此刻的心情也跟小时候在夏日午后吃到一口冰淇淋一样兴奋。洞底乍一看堆满了白色的大石头,踩上去滑了一跤后才知道那也是冰。从洞顶塌落的碎冰,融化了棱角,有了石头的质感,跟羊脂玉一样圆滑温润。
我们自知悬在头顶上的是累积了成百上千年的重量,行动都轻手轻脚,也不敢大声说话,生怕冰塌下来就成“千年冰人”了。而几个月后,随着天气回暖,这个冰洞真的可能会在新一轮消融中坍塌消失。
康布措,是一个湖色蓝地很美妙的冰斗湖。冰斗湖是冰川地貌的一种,康布措,是一个湖色蓝得很美妙的冰斗湖。冰斗湖是冰川地貌的一种,是冰川不断消融退缩后,融水积蓄到曾经的冰斗洼地中形成的。康布措一湖幽蓝,镶嵌在雪山脚下的山谷中。湖下方,一挂大瀑布从几十米高的岩壁跌落,镇守秘境;湖上方,悬着雪峰东坡的大冰川,联结着天界……在我看来,康布措称得上是藏地的一处极致秘境。
汽车在到著名的卡若拉冰川之前拐进一条不起眼的山谷。拐过一个90度大弯,宁金康桑主峰赫然出现在眼前,毫不吝啬地把它的完全态展示给我们。雪山通体覆盖着终年积雪,在阳光照耀下很像是耸立天际的一大块奶油冰淇淋,而“融化”的冰淇淋汇聚成一条大冰川,向下流淌。
一堵几十米高的陡直大岩壁,是去往康布措路途中的一道关卡。这是冰斗湖地貌中的“岩槛”,形象一点说,这面岩壁就是拦着一湖冰川水的“水库大坝”。冰川融水充盈的夏季,湖水从冰斗湖中溢出,分成几股水流从岩壁顶上倾泻而下,形成一组在西藏境内难得一见的壮观瀑布群。
沿着朝圣者和修行者在岩壁上踏出的小道,登上岩槛顶,视野马上就被一片蔚蓝灌满了。冰斗湖康布措,像一颗品相上好的大绿松石,静静地镶嵌在三面陡崖之间,最高的那一面就是宁金康桑的东坡。随着光影的变化,这颗绿松石的色相也在不动声色地变幻着,时而湖蓝时而天青。
往前望,湖的尽头,是一面大断崖,百米高的崖顶上,冰川裂成一块块“冰豆腐”,摇摇欲坠。随着冰川的向下运动,冰豆腐们会一块块舍生取义般的坠下悬崖,粉身碎骨,化为康布措中的浮冰。想远一些,很多年前,一条巨型冰川瀑布覆盖着那片断崖,气势汹汹的倾泻下来;很多很多年前,康布措也是冰川的领地,蜿蜒数公里直抵瀑布下方……随着全球气温上升,冰川不可逆地消融退缩着,要不了多久,从康布措望过去,看到的可能就只有一面光秃秃的岩墙了。
曲登尼玛冰川在日喀则岗巴县境内,喜马拉雅山脉北麓。从岗巴县城沿西南方向的一条土路直直往雪山开。穿过一片平缓荒芜的谷地,快到雪山脚下时,大地裂开一道口子,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圣地的入口。三条由雪峰蜿蜒而下的山谷汇聚于此。
从地图上看,这三条相邻的山谷似乎商量好一样,尽头都各卧着一条冰川,冰川前也都发育着一座冰川湖。中间山谷中的冰川则被称为曲登尼玛。
徒步到曲登尼玛冰湖边,冰川一览无余。蓝色的背景前,雪峰至高无上,几道曲线勾勒出雪山腰间柔美的大雪坡。在这雪坡之下,锻造了千万年的自然之力,具象为气势汹汹的冰舌,越过雪线奔流而下,最终止步于山谷中的一湖碧蓝,化为一堵挡在世界尽头前的白色高墙。
沿着湖岸往冰川方向走去,走得越近,冰川看得越真切。临近冰湖的那面冰壁,散发着幽蓝的微光,上方冰塔林身上细密的纹路,让它们看起来更像一只只巨大的白色海螺。这些纹路是冰川的年轮,记录着冰川形成时的气候信息。
没有任何预兆,一面冰壁忽然崩塌了。开始是一声巨大的闷响,那是冰裂开的声音。我们当时正在欣赏岸边温润如玉的浮冰,听到声音一抬头,正看见那坍落的数十吨重的冰慢动作一样向湖中砸去,冰与水相撞的爆裂声响彻山谷。
激起的水浪向四面涌去,却被封冻的湖面压制于冰面之下。沉睡的巨兽正在苏醒,冰面上隆起一道波峰,伴着咔咔声响,极速向岸边袭来。最终,能量找到发泄的出口,从岸边的冰缝间喷薄而出……目睹了这史诗级的一幕,我们被惊吓得手足无措。
雖然我们能驶过千山万水,但在大自然的洪荒之力面前,人类卑微得连渣都算不上。
拉萨-康布错-岗巴-曲登尼玛冰川约490公里
小众秘境,气势磅礴
想象这样的一个长镜头:从海平面开始,沿江河入海口逆流而上,穿过下游的富饶平原、中游的湿地丘陵、上游的高山峡谷,告别沿岸的城市、乡村、芸芸众生,随着海拔的上升,水流越来越小,越来越清……最终,这滋养万里的生命之流,止步于雪域高原的雪峰脚下,在绝对的高度和绝对的低温下,化为凝固了形态和时间的白色冰川。
冰川之上,雪峰的另一面,则是以另一条冰川为起点,正序播放以上的一系列画面……所以,如果真有“世界尽头”这个概念,冰川,应该是最契合“世界尽头”的地方了吧。
在西藏,有无数的“世界尽头”。我们能有条件接近的冰川,可能仅仅是西藏冰川总量的万分之一。西藏正在不断延长的公路线,方便了我们与冰川之间的绝大部分路程。当然,接近冰川的最后一段路还是要靠双腿去丈量,但这样也许才是朝觐冰川的正确方式吧。
来古冰川群号称是“世界上三大海洋性冰川群之一”,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位于来古村对面山谷的那一条“来古冰川”。这条从群峰间蜿蜒十多公里延伸入谷底的大冰川是冰川群中最大的一条,但它其实并不叫“来古”,真名是“雅隆冰川”。来古,是个总称,十余条不同形态和规模的冰川,组成了这个藏东南的冰川大家族。
从来古村望过去,雅隆冰川从海拔6000多米的雪峰上倾泻而下,巨量的冰体填满了4公里宽的山谷,冰舌一直延伸入海拔4000米的冰碛湖。冰舌与冰湖相接的十几米高的冰川断面散发着冰川冰独有的蓝光,冰湖里漂浮着几座从冰舌上崩裂下来的冰山,一派极地风光。
想亲密接触雅隆冰川,那得费些体力才行。从冰湖下面是很难上去的,冰川就是一台巨型推土机,把两侧山体掘得非常陡峭,塌方落石频繁。我们爬到冰川右侧的山体上,沿着山腰徒步两三小时,切进冰川的上部,再找个坡度比较缓的位置下到冰川上。
远观冰川,冰川那种超出常规认知的尺度和规模,只能让人有一种感受:震撼,这种震撼可能让人完全不会再去关注到冰川的细节。而走进冰川,零距离去接触冰川,才会发现冰川的宏大之下,是由各种微地貌支撑起来的,而单从欣赏角度说,这些微地貌都是特别奇妙的存在。
沟壑、冰坡、大大小小的融水湖,当然最多的还是冰川的“皱纹”:冰裂缝。深浅、宽窄不一的裂缝看着吓人,但徒步时只要看着脚下,与它们保持安全距离,这些透着幽蓝的冰裂缝不失为冰川旅程中的一道美妙风景。
来古村后山上的东嘎冰川,体量比较小,在雅隆大冰川的盛名之下只能算是小透明,连很多本地村民都没有上去过。我们从冰川所在的山沟向上攀爬。沟里到处是古冰川运动留下的痕迹,基岩上的冰川擦痕、冰川漂砾等等,这说明这条冰川的冰舌曾经延伸到过山下,后来随着气候变暖,冰川慢慢消融退缩,最后隐居山上去了。
徒步了两个小时,爬到海拔4600米的位置,终于看到冰川全貌,一堵白色高墙横亘在山谷尽头。这是一座典型的海洋性冰川,经过多年重压重结晶生成的冰川冰从粒雪盆的出口溢出,顺着山谷地势向下运动伸展,形成长长的冰舌。让我们惊喜的是,这座冰川的冰舌末端,冰川融水出口处发育着一个巨大的冰洞,从远处都能看到透出的魅惑蓝光。
我们原本计划远远打望一下冰川就下撤,但抵挡不住蓝冰洞的诱惑,在望山跑死马的高山上又徒步了1个小时,走进了蓝色冰世界。蓝色的洞壁上,冰一层一层的积压着,蓝色中透着乳白色的纹路,就像一大块蓝色千层冰淇淋——事实上,我们此刻的心情也跟小时候在夏日午后吃到一口冰淇淋一样兴奋。洞底乍一看堆满了白色的大石头,踩上去滑了一跤后才知道那也是冰。从洞顶塌落的碎冰,融化了棱角,有了石头的质感,跟羊脂玉一样圆滑温润。
我们自知悬在头顶上的是累积了成百上千年的重量,行动都轻手轻脚,也不敢大声说话,生怕冰塌下来就成“千年冰人”了。而几个月后,随着天气回暖,这个冰洞真的可能会在新一轮消融中坍塌消失。
康布措,是一个湖色蓝地很美妙的冰斗湖。冰斗湖是冰川地貌的一种,康布措,是一个湖色蓝得很美妙的冰斗湖。冰斗湖是冰川地貌的一种,是冰川不断消融退缩后,融水积蓄到曾经的冰斗洼地中形成的。康布措一湖幽蓝,镶嵌在雪山脚下的山谷中。湖下方,一挂大瀑布从几十米高的岩壁跌落,镇守秘境;湖上方,悬着雪峰东坡的大冰川,联结着天界……在我看来,康布措称得上是藏地的一处极致秘境。
汽车在到著名的卡若拉冰川之前拐进一条不起眼的山谷。拐过一个90度大弯,宁金康桑主峰赫然出现在眼前,毫不吝啬地把它的完全态展示给我们。雪山通体覆盖着终年积雪,在阳光照耀下很像是耸立天际的一大块奶油冰淇淋,而“融化”的冰淇淋汇聚成一条大冰川,向下流淌。
一堵几十米高的陡直大岩壁,是去往康布措路途中的一道关卡。这是冰斗湖地貌中的“岩槛”,形象一点说,这面岩壁就是拦着一湖冰川水的“水库大坝”。冰川融水充盈的夏季,湖水从冰斗湖中溢出,分成几股水流从岩壁顶上倾泻而下,形成一组在西藏境内难得一见的壮观瀑布群。
沿着朝圣者和修行者在岩壁上踏出的小道,登上岩槛顶,视野马上就被一片蔚蓝灌满了。冰斗湖康布措,像一颗品相上好的大绿松石,静静地镶嵌在三面陡崖之间,最高的那一面就是宁金康桑的东坡。随着光影的变化,这颗绿松石的色相也在不动声色地变幻着,时而湖蓝时而天青。
往前望,湖的尽头,是一面大断崖,百米高的崖顶上,冰川裂成一塊块“冰豆腐”,摇摇欲坠。随着冰川的向下运动,冰豆腐们会一块块舍生取义般的坠下悬崖,粉身碎骨,化为康布措中的浮冰。想远一些,很多年前,一条巨型冰川瀑布覆盖着那片断崖,气势汹汹的倾泻下来;很多很多年前,康布措也是冰川的领地,蜿蜒数公里直抵瀑布下方……随着全球气温上升,冰川不可逆地消融退缩着,要不了多久,从康布措望过去,看到的可能就只有一面光秃秃的岩墙了。
曲登尼玛冰川在日喀则岗巴县境内,喜马拉雅山脉北麓。从岗巴县城沿西南方向的一条土路直直往雪山开。穿过一片平缓荒芜的谷地,快到雪山脚下时,大地裂开一道口子,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圣地的入口。三条由雪峰蜿蜒而下的山谷汇聚于此。
从地图上看,这三条相邻的山谷似乎商量好一样,尽头都各卧着一条冰川,冰川前也都发育着一座冰川湖。中间山谷中的冰川则被称为曲登尼玛。
徒步到曲登尼玛冰湖边,冰川一览无余。蓝色的背景前,雪峰至高无上,几道曲线勾勒出雪山腰间柔美的大雪坡。在这雪坡之下,锻造了千万年的自然之力,具象为气势汹汹的冰舌,越过雪线奔流而下,最终止步于山谷中的一湖碧蓝,化为一堵挡在世界尽头前的白色高墙。
沿着湖岸往冰川方向走去,走得越近,冰川看得越真切。临近冰湖的那面冰壁,散发着幽蓝的微光,上方冰塔林身上细密的纹路,让它们看起来更像一只只巨大的白色海螺。这些纹路是冰川的年轮,记录着冰川形成时的气候信息。
没有任何预兆,一面冰壁忽然崩塌了。开始是一声巨大的闷响,那是冰裂开的声音。我们当时正在欣赏岸边温润如玉的浮冰,听到声音一抬头,正看见那坍落的数十吨重的冰慢动作一样向湖中砸去,冰与水相撞的爆裂声响彻山谷。
激起的水浪向四面涌去,却被封冻的湖面压制于冰面之下。沉睡的巨兽正在苏醒,冰面上隆起一道波峰,伴着咔咔声响,极速向岸边袭来。最终,能量找到发泄的出口,从岸边的冰缝间喷薄而出……目睹了这史诗级的一幕,我们被惊吓得手足无措。
虽然我们能驶过千山万水,但在大自然的洪荒之力面前,人类卑微得连渣都算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