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德国运动医学博士詹元硕:如何用运动改善孩子的注意力

今天为大家推送我今年6月在台湾对运动医学博士詹元硕博士的采访。

  • 运动如何改善孩子的注意力?

  • 大脑与注意力发展的关键期是什么时候?

  • 吃什么可以增加孩子的注意力?

  • 从欧洲起源的运动治疗理念如何帮助多动儿童?

詹博士在访谈当中都一一做了详细解答。

您可以点听上方音频,时长41分钟,也可以阅读下方的文字实录。

詹元硕

台北教育大学特殊教育中心 主任

德国波茨坦大学运动医学与预防研究所 博士

德国科隆运动大学预防与复健研究所 硕士

德国联邦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DOSB)运动治疗师执照

畅销书《动出孩子专注力》作者

Facebook:运动改善过动 创办人

微信:andre55229

刘小羊:詹博士您好!您写过很多本书介绍用运动来改善注意力,这个概念在我们听起来还是蛮新鲜的。运动和注意力之间是有关系的吗?注意力到底怎么样可以通过运动来进行改善?

詹元硕:这是一个蛮有趣的问题。在了解运动跟注意力之间的关系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注意力?

我们在学习或者对于外在讯息的截取过程当中,需要靠注意力来筛选重要的讯息,而在筛选的过程当中要排除不重要的讯息。

就是当我们上课时你要听老师的话,旁边有很嘈杂的声音的时候,你要把嘈杂声音排除掉。

接下来第二个问题是运动跟注意力有什么相关?

当我们在运动过程当中,比如说球类运动,我可能要看着球,然后旁边还有很多的队友或者是对方的人,这时候我要排除其它不重要讯息。我要看着球,踢过来我要能够接球,这也是注意力在运动中的体现。

运动对于我们的神经系统也是有帮助的。我们要控制我们的专注力,需要有一个很强的抑制功能,而这个功能它取决于两种脑部的神经传递物质:一种叫做多巴胺,另外一种我们称为正肾上腺素。

正肾上腺素可以让我们的清醒度提升起来。也就是说,当我们要专注的时候,我们第一步要觉醒,清醒度要先提升。

运动可以促使我们这个神经传递物质的提升,所以我们在运动过程当中会发现精神越来越好,清醒度提升。

另外一种多巴胺,也是在运动过程当中被分泌出来,我们才能够排除不重要讯息,截取重要讯息,这就是运动跟注意力之间的相关性。

刘小羊:就是在大脑当中,这种神经递质的分泌,包括它的信息之间的传递,其实是有共同的原理的,所以这也就是您倡导用运动来改善专注的一个理论基础是不是?

詹元硕:是的,没有错。以前的人会认为这两者没有相关,但是现在发现,原来在运动过程当中,一些大脑里面的物质开始产生微妙的变化,让我们的觉醒度、注意力能够提升起来。

我们一般人可能还不需要借由运动来提升我们的觉醒度,但是有些小朋友或者有一些在注意力上比较欠缺的人,他就因为是这些物质的欠缺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我们借由运动的模式来提升这些物质。

刘小羊:就像ADHD,在台湾翻译成“过动儿”,大陆叫“多动症”的孩子,他们其实就是在大脑方面有一些生理上的不足。有人说是前额叶发育的问题,也有人说可能是神经递质不足,导致他们的注意力产生了严重的缺陷,已经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了。

詹元硕:是的,没有错。其实在近年来已经发现所谓的ADHD,就是多动症的小朋友或者成年人,他行为上的异常主要来自于脑部神经物质的传递发生问题。

这些物质可能是在不同的区块,可能是您提到的大脑前额叶,可能是大脑两边连接地方的胼胝体,可能是在小脑区块,还有在纹状体的部分。

这些部分发生异常,就会影响到这些神经传递物质的分泌,所以导致他外显的行为,可能有冲动、过动,注意力会不集中,常常恍神的状态。

刘小羊:对于这类孩子,他先天基础性发育有一些不足,“硬件”已经是这样了,我们后面通过运动真的可以改变吗?

詹元硕:这个问题问得非常的好,很多人也会有这样的好奇。我说可以改变的一个理论基础,来自于我们的神经系统大脑是具有可塑性的。也就是说当我们人出生之后,脑部受到外在的刺激以及训练,会有所调整。

他可能出生的时候,硬件就可能发生问题,但是之后的教育以及训练,可以将这些有缺陷的部分的能力再提升起来。

而一般的小朋友或成年人有没有办法呢?也是有办法的。借由系统性的训练模式,也可以让他的能力再提升起来。

刘小羊:就是不管他基础在一个什么水平,有针对性的运动都是有助于他的发展和提升的。

詹元硕:是的。如果他一开始基础点比较弱,我们给他不一样的训练计划。这不是一般形式的运动,而是经由我们评估,做一个比较精细的运动处方。我们会依据不同的年龄、状况、性别、不同的能力来做这种规划。

刘小羊:这个也就是您在书里面所写到的,我看到您的书里面图文并茂,有很多照片就是孩子们来演示各种各样的动作。

运动对人体是有好处的,这其实大家都知道。但是您说的这种运动还不是泛泛的运动,而是有针对性的运动是不是?

詹元硕:是的。其实我们常说的运动可能是篮球、足球、骑自行车或者是游泳,我们称为这叫做运动性的项目。

但是从医学的角度来区隔的话,运动它可以分成有氧性的运动和无氧性的运动。或者用肌力、协调能力或者柔软度的模式来做区隔。不同模式的运动,对我们生理上都有不同的效应。

当我们做肌力型的训练时,会增加肌肉的纤维厚度,可以让我们的力量变强壮。

如果我们今天做一个有氧性的训练。它可能会燃烧脂肪,让我们瘦身。它可以让我们脑部的血液流量增加,还可以提高我们刚才提到的神经传递物质的分泌能力。

除此之外,它可以增加脑源滋养因子(BDNF)的提升。这个物质是非常神奇的,它的主要功能是协助我们大脑里面的神经元修补的能力。

我们神经元里面有一些外围的髓鞘,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疾病的问题,污染的问题,它会破损。当它破损的时候会影响脑部里面传递讯息或者是电流的跑动,这个情况下就形成了很多精神性的疾病和情绪性的问题。

BDNF的功能就是来修补髓鞘的功能。所以当我们BDNF的浓度越高的情况之下,就代表我们大脑的自我的修补能力越强。

刘小羊:您提到髓鞘,是一个比较专业的术语,可否给我们的听众解释一下。

詹元硕:OK,我这边可以再补充一下。我们大脑里面最小的细胞,称为大脑神经元,神经元会有很多的轴突跟树突,我们俗称手跟脚。

这些神经元怎么让脑部去传递讯息呢?其实还是借由电流的传递。

电流在跑的时候,跑到我们轴突、树突地方的时候,它外面有一层包覆,避免这些电流丧失掉。而外面包覆的这一层我们称为髓鞘。

用个比喻来说,就好像电线,我们可以看到外面一层像塑胶的部分,绝缘的里面是铜线。其实这个概念跟我们大脑里面的神经元很像。

髓鞘就是外面的绝缘体。这个绝缘体可能会因为环境的污染,疾病、或者先天条件的不足,导致绝缘体的部分破损。一破损,里面的一些电流或者里面的功能就会丧失了,就漏电了,那怎么办?

脑部里面我们不能找水电工过来帮忙,所以我们脑部里面有个很神奇的机制,就是脑源滋养因子BDNF,它的功能就可以来做这个修补的。

而我们有氧性的运动,可以提升BDNF的浓度。所以我刚才提到,当我们的BDNF的浓度提升的时候,代表脑部里面的自我的修补能力是提升的状态。

刘小羊:按您所说,所有的有氧运动其实都有助于BDNF的提升。那为什么还要专门设计一些运动提升专注力?

詹元硕:是,我们如何去认定什么是有氧性的运动?最主要是我们身体能量代谢会产生乳酸,介于乳酸的2-4mmol/L 的强度之下,我们大脑或者身体才进入到有氧性的阶段。

这会因人而异,所以我们必须要去了解每一个人,他在多少强度之下身体进入到有氧阶段。借由这样的方式,我们才会做一个定制化的运动处方。

当然我们鼓励大量的一般性的运动,比如你去走路,去慢跑,这些都是很好的。但是如果想要有效率、省时间,定制化或者精准性就非常需要了。

刘小羊:在您的书里面介绍了很多这样的运动,能不能简单给我们举几个例子?这些是不是都是家庭里就可以进行的?

詹元硕:是的,这本书主要是给家长,还有我们一些学校老师,让他们在学校或家里面自我进行。

我把它分成三种不同的模式的活动:

一种是让觉醒度提升的,主要是强调大肌肉群,中强度,希望能够持续一段时间达到一定的状态,进入到有氧阶段。

这包含跳跃、蹲或者原地跑步之类的方式,这样在短时间之内,我们的心跳就会提升起来,希望这个时候可以进入到有氧运动的阶段。

第二种模式就是跟我们的精细性的协调有相关性的,比较着重于小肌肉群。在执行这些动作的过程当中,脑部需要更多的注意力来控制不同的肌肉群。

第三种模式,因为有些小朋友在发育过程当中,胼胝体的发育会比较缓慢一些,会影响到他的动作,比如说右手没办法去碰到左膝盖,左手没法碰到右膝盖,当他做这些活动的过程当中,他很容易就跌倒。所以我们会在活动过程当中,让他训练身体交叉性的动作。

除此之外,还有我们同一个时间执行两种动作的活动,主要是训练我们注意力的分配能力。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通常都需要这种能力。举例来说,有些人他可能要边走路边讲手机,就要让注意力去分配,才能把这两件事情做完美。

我们怎么去训练?我书里面有一个很简单的活动,我举例一下:你可以把两只手放在我们的胸前,然后做个胳膊往前转的动作,单一动作对我们来讲每个人都还蛮容易的,这叫单一动作……

刘小羊:有点像绕毛线?

詹元硕:对!就是绕毛线的概念。数到3,我们就开始反过来绕,这是很容易的。但是现在我们要训练注意力分配能力,一手往前一手往后的模式。

刘小羊:这个有点难,就是一个往外,一个往里转。

詹元硕:是的,数到3的时候,往里的便往外,往外的便往里,1、2、3,换,类似这样。

其实在执行这个动作的过程当中,我们的脑部要把注意力分配成两个区块,因为虽然是同样的动作,但是是不同的方向,这就是一种训练。我们借由这种训练来改变我们脑部的功能。

刘小羊:就是您刚才说到的胼胝体,它是连接左右大脑的是不是?

詹元硕:没有错,因为我们脑部里面分成有左半脑跟右半脑。右半脑是控制左身体的区块,左半脑是控制我们右身体的区块,中间的一个很重要桥梁就是胼胝体。

胼胝体汇集了左右半脑的讯息,所以如果有些小朋友胼胝体发育比较缓慢,我们可以经常会在幼儿园里面发现,很多小朋友他会同手同脚,甚至身体过中线的一些动作的时候,他很容易就跌倒。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借由这些训练来改善他的脑部的功能

刘小羊:我看到您在书里面介绍说每天15分钟,就可以改善孩子的专注力。那是不是您已经设计好了一套动作,一天只需要15分钟,就包括了您刚才所说的那几大区块是吗?

詹元硕:应该这么说,因为现代人都是非常忙碌,父母亲很忙碌,小孩子也更忙碌,所以我们很希望能够在短暂时间之内,能达到最好效果的训练计划。

这15分钟是我们经过一些科学研究的调配,然后来做的设计。

但是必须说,15分钟是有些少。如果平常你没有这方面训练的话,你可以先从15分钟开始做训练,在15分钟之内,你这三种不一样的模式的运动都可以做。

如果有多一点时间,我们当然希望能够再慢慢增强,因为如果能增强到20分钟、30分钟,效果应该会更加的显著。

刘小羊:您介绍到的这些方法,针对多大年龄段的孩子会效果比较好?成年人是不是也有效果?

詹元硕:注意力成长的阶段,4-10岁是发展最快的阶段,当然前后3岁到12岁这个阶段也都是很有机会的。

为什么是这个阶段?因为这段时期我们的大脑发育处于急速成长的阶段,过了12岁,在接近青春期之后,我们的脑部的神经发展就慢慢的趋缓下来了。

所以本书所介绍的一些活动是针对于4岁到10岁这段时间最为适合的。但是有些3岁的小朋友他是否可以尝试?也是可以,有些简单性的活动都是可以尝试的。如果已经到了12、13、14岁也是可以尝试看一看。

针对成年人的话,它有部分的活动可能过于简单,我们会建议成年人需要的强度要更加强,他可能要做一些其它比较高强度的训练,而且时间必须要增加。

一般来讲成年人要让自己的注意力能提升的话,运动量至少要30分钟以上才会有明显的效果。

刘小羊:这种运动对注意力的改善,有没有一些科研的数据来支撑,有证据来证实它是有效果的吗?

詹元硕:其实我们在国内外一些相关性研究,包含我自己在台湾所做的一些实验,我们已经发现了,从这些运动以及运动的强度所调配的过程当中,它们呈现的效果是蛮显著的。

当然在所有的受试者当中,并不是每一位小朋友都有很明显的进步,但是九成的小朋友,当他的参与跟他的认真程度达到一定标准的情况之下,都是在于6周之后就已经看到明显的进步了。

刘小羊:这类运动不光提高注意力,对于情绪调控也起到很大的作用是不是?

詹元硕:是的,其实这些小朋友他会有一个冲动性,情绪的起伏会比一般小朋友还要明显。此外,这些小朋友通常在冲动之后都会进入到一个忧郁的阶段,就是难过的阶段。这是一个我们恶性循环,我们必须要把这个循环先把它切断。

借助有氧性的运动,会让他的另外一个神经传递物质血清素的浓度提升起来。会让这些小朋友的安全感,以及心里比较舒服安定的感觉明显的提升。所以有氧性的运动可以明显地改善小朋友的冲动行为,让他感觉比较轻松,比较不会有焦躁、焦虑的状况。

所以如果希望让小朋友情绪更加稳定的情况之下,我们会建议有氧运动的分量可以增加。

除此之外,有氧运动可以增加小朋友的睡眠品质。

因为我们发现一些ADHD的小朋友,他的睡眠品质有很大的问题,晚上可能躺在床上不容易睡着,他要睡着的时间会很长,可能是1个小时,甚至2个小时,甚至3个小时,还会突然爬起来说我想要吃什么东西,或者妈妈我要做什么。

他可能早上会爬不起来,感觉到非常的疲惫,这代表他整个深睡的一个品质并不是特别好。

如何改善睡眠品质?其实我们可以借由有氧运动,先让他的一些神经传递物质比如血清素提升,就可以帮助他缩短入睡的时间,让他的睡眠品质能够提升。

刘小羊:这种运动,一般是在每天的什么时间来做比较好?它可能有助于改善睡眠,但是不是不要离睡觉的时间太近?

詹元硕:没有错。其实运动的时间当然是因人而异,并没有限定一定要清晨或者中午或者什么时候。

但是我们会建议下午时段,是可以去做的。但是有氧运动或高强度的运动,尽可能在睡觉前3个小时以上。

就是做完运动不要立即去睡,因为这时候身体里面的肾上腺素还是非常多,是无法入眠的。所以做完运动之后至少要有2-3个小时以上再去睡觉。

所以如果小朋友是要9点睡觉的情况之下,尽可能是在6点之前就去完成运动。

我们会建议在清晨起床之后,如果早课的时间拨个15分钟来进行还蛮容易的。而且做完运动之后,它具有一个立即性的效果,它可以帮助早上的学习。

根据研究发现,如果达到有效的运动剂量,对于注意力提升的维持效果,对于我们多动症小朋友,具有60-90分钟的效果。过了这个时间之后,它的效果就会减弱了。

刘小羊:所以其实比较合理的一个安排,是我们如能早起一点,带孩子做这样一个运动,很有可能会有助于他到学校后第一节课的状态。

我们知道,其实多动的小朋友,有的时候一开始的状态挺影响他一整天的状态,如果他早上去被老师表扬了,没准接下来一天都会比较顺利。

詹元硕:是的,没有错。

所以我们建议是早上起来的时候,小朋友早上起来,你可以花个20分钟,带着他来做这样子的活动。做完活动的1个小时到1个半小时,你会发觉小朋友会变成一个小天使一样,非常的好。

所以我们会希望这样的课程能够每一天都进行,也是因为白天有做这样的体能性的训练,他晚上的睡眠的品质也会相对性的提升起来。

刘小羊:我知道您也在书里提到一个概念,就是“动态学习”的概念。实际上在大陆和台湾,我们都比较重视教育,所以可能家长给孩子的压力还是蛮大的,学校里面压力也蛮大的,孩子的“静态学习”的时间会比较多,所以您就此提出了一个“动态学习”的概念是不是?

詹元硕:华人世界是这样,我们一直认为学习一定要坐在那背书、上课。事实上目前很多的科学研究,尤其是脑科学研究发现,纯粹的静止在那边读书反而效果是不好的,因为脑部里面是没有被活化的。

所以现在在欧洲有很多运动医学的概念,提出了新的看法:要学习之前,必须先活化我们的大脑。

如何活化我们大脑?先从运动开始。

我们可以先运动半个小时之后,再学习一些可能需要逻辑性思考的课程,这样可以帮助小孩子了解逻辑。

除此之外,有时候上课过程当中,如果像有些多动症的小朋友,他真的没有办法硬是坐在那个地方,其实是可以准许他站起来,动一动,然后他可以来上课,这样反而可以协助他提升专注力。

所以这也是我所提出来的“动态学习”,要先能动,我们才能静态学习。先动完之后活化我们的大脑,才有办法让我们的大脑敞开,吸收新的知识进来。

刘小羊:当然您写的这本书不完全针对于多动的小朋友,其实针对一般的小朋友都可以用这种方式来提升他们的专注力。

但是我知道您个人在科研方面,也做过很多关于ADHD的研究,我注意到您也有一些在家庭当中做这些运动的建议,这中间好像也渗透了一些行为治疗方面的理念,是不是?

詹元硕:是的,没有错。其实对于这些小朋友,他每天生活面对的并不是老师而是家长,所以家长的支持也相当重要。

尤其对于他的训练给予适当性的鼓励,对于小朋友来讲很重要。

所以我们会很建议这样子的活动能够每一天在家里进行,而且进行过程当中可以增加爸爸妈妈跟小朋友之间的关系。

因为很多活动可以互相PK,互相练习,相互的支持还有挑战,这样子的过程也可以增加小朋友的学习动机,还让他觉得这样训练其实很好玩,并不是说我做活动,爸爸妈妈在旁边就盯着我看,反而是我们一起来动。

如果小朋友的挫折忍受度或者动机不足的情况之下,我们只要让他完成什么,就给他贴一张贴纸,让他有个立即性的回馈。当他一天集满几张贴纸,出去游玩的时间就可以多半个小时。

这样的行为指导方式,再加上运动治疗的模式,事实上可以帮助很多小朋友,让他提升专注力和增加他的学习力,甚至让他的行为控制更加的良好。

刘小羊:您在书里面也介绍说放一些轻柔的音乐,亲子要互动,包括有这种正向的代币的奖励等等,其实这里面都渗透了针对ADHD孩子的一些行为治疗的概念的。

詹元硕:是的,没有错,其实我们很鼓励家长跟着一起动,因为这样子相互性的陪伴,甚至一起来共同完成一件任务,可以增加彼此之间的情感。

在活动过程当中,可以有很多新的变化,变成有趣味性的相互的比较竞争,或者配合音乐,增加有趣性,这都是可以让我们的学习动机能够提升起来。

因为如果在学习过程当中缺乏动机,我们真的是学不下去,或者在训练过程当中缺乏动机,我们也真的是学不下去。所以我们唯独只有边训练,而且增加趣味性,相互支持性,给他正向的鼓励的时候,这样子的任务才能持续地维持下去。

刘小羊:除了您介绍的这些有针对性的、特殊的运动之外,其它的一些运动,比如说我们家庭当中,给孩子选择参加什么运动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注意事项和建议?

詹元硕:对于一般小朋友,各种的运动项目其实我们都蛮鼓励的,但是12岁以下的小朋友,我们避免让小朋友有过高的运动强度负荷,因为这会影响到关节的生长。

什么是过高的运动强度负荷?重量超过自己的体重,这样子的重量训练就要避开。

我们在儿童阶段,尤其在幼儿园阶段,我们会鼓励他做一些协调性的活动,可能是一些感觉统合性的活动,不管是翻滚,或者荡秋千,或者是平衡性的训练,这一些都是手眼协调性的训练。

而且在这些训练过程当中,增加很多人际之间的互动,而不是单一的互动。

因为在幼儿园阶段的时候,我们就要训练他如何与人相处,与人合作,这个阶段如果让他慢慢了解如何跟人家相处,对于他未来在小学阶段的人际交往,就会提升很大的能力,避免冲突。

在小学阶段,我们就可以增加许多有氧耐力型的活动,还有一些协调性的活动。就可以增加我们刚才提到的,比较复杂性的,可能同一个时间执行两种、三种不同性的任务,包含现在很流行的足球、篮球、羽毛球,这些活动都是很鼓励的。

如果要提升他的视觉注意力,有一些类型的运动项目蛮值得推荐的,包含桌球、网球跟羽毛球。

主要的原因是在这些训练过程当中,会不断地训练他的视觉的追视,以及他预测空间性位置的能力。

如果有社团或者校队都建议他去。

但是如果有些小朋友对这些觉得已经有难度的话,我们因应每个小朋友的程度,把一些运动项目的技巧难度先降下来。主要因为这个阶段训练小朋友,是先要让他开心,喜欢这运动,他才有办法持续维持这样子的运动。

刘小羊:在您的书里还有一章专门介绍了吃什么可以增加专注力,在饮食方面给大家一些建议好不好?

詹元硕:好的。其实我们华人很注重吃,但是我们现在不是吃大鱼大肉,因为吃大鱼大肉,我们也知道这些东西对身体会产生比较大的负担。

但是很多小朋友会有一些偏食性的问题,尤其有情绪障碍的小朋友,或者我们注意力缺失过动的小朋友,经常性会有偏食的行为。

我们会建议的是,第一步是要饮食的均衡。

除了均衡之外,维生素B群的摄取其实很重要。因为维生素B群尤其是B6、B12这两种物质,它可以帮助我们大脑神经的修补,它是在大脑运作过程当中是相当重要的一个能量来源或者修补性的来源,所以维生素B群的摄取可以多一点。

还有我们一些坚果类,包括核桃、杏仁,这些都是富含有ω-3的东西,也可以帮助我们脑部的运作。

除此之外,非常的推荐便宜又好吃的花椰菜,绿色的花椰菜(台湾的称呼,就是大陆的西兰花),很多小朋友不喜欢吃的东西,但是绿色花椰菜里面富含很多维生素,它也可以帮助我们脑部的运作。

还有高品质的蛋白质,新鲜鸡蛋、鸡肉,或者鱼肉,其实这些都是对于儿童来讲是很需要的蛋白质,这一些富含营养物质的食物我们是蛮推荐的。

不推荐的是,只要是富含人工添加剂的。我们现在很多的物质里面,吃起来好吃,是因为它含有很多的化学性的色素或人工添加剂,包含有些糕饼类,或者是各种颜色很鲜艳的饮料,或者糖果,我们建议这些物质尽可能去避开,因为这些物质其实会损害我们神经性的发展。

刘小羊:我知道您是在德国留学的,教育背景也非常的闪亮。您在德国学习,然后取得了德国的运动治疗师的执照,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德国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我们中国人有什么不太一样的?

詹元硕:我们一开始的印象是德国人做事是蛮严谨的,一板一眼,的确在他们教育过程当中也是如此。

他们小学教育在四年级的时候,就已经依据每个人的能力来做一个分流了。他们在小学的时候,纪律是蛮注重的。

除此之外,他们对艺能科其实蛮注重。运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他们一般来讲下午在2点就已经下课了。下课之后他们会有很多的社团,让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去参加不一样的社团,去做一些运动型的项目。

除此之外,他们教育的方式非常开放,他们认为每一个小朋友都有他的特长,能够往特长去发展。

还有我觉得蛮好的是,他们对于操作性的教学非常注重,不管是学任何学科过程当中,他们对于操作性的东西比例是占得相当多的。这也是我觉得德国的教育跟华人教育有蛮大差异的地方。

刘小羊:其实他们这种刚好又符合了您说的“动态学习”的理念是不是?

詹元硕:是的,没有错。

像我在德国求学过程当中,我们有一些科目,其实是把很多理论一讲完之后,我们就开始实际操作了。它尽可能让你在操作过程当中,告诉你这一个基础的运作理论,跟它的研究背景是怎么样的。我们才会知道说,原来我们刚刚为什么来这样子评估,为什么会这么做,它的理论背景是如何。

所以对于整个德国体系的教学来讲是说,理论跟实际它必须要并行,这也让他们不管是在中学的教育或者高教体系里面,只要学校一出来,不需要训练,每一家工厂或公司马上可以使用,他们可以马上无缝接轨地进入职场里面。

刘小羊:这也是德国现在工业这么发展的原因。我知道您在德国还取得了一个运动治疗师的执照,这个至少在大陆还是一个蛮新颖的名词,在台湾是不是也属于比较少见的?您给我们来介绍一下这种运动治疗的理念好不好?

詹元硕:其实运动治疗理念最早发源应该也是从欧洲开始,在德国已经大概50年到60年了。运动治疗又分了几个次专科,包含了内科、神经科,还有一些肌肉、骨骼,以及所谓的精神科的部分。

它最主要的概念就是运动治疗师要开立所谓的运动性处方,然后应不同的疾病给予这些处方,让他的身体机能提升起来。

包含我们刚才有提到的注意力缺失过动症,它的病理机制是怎么样?我们运动之后,生理里面会产生什么样的机制?是否可以吻合?来做调配,形成一个所谓的运动处方,这都是运动治疗师所要执行的工作。

事实上在台湾,运动治疗还是刚刚初步阶段。目前在台湾,是我从德国把讯息带回来的时候,初步才慢慢地建立起来。

我们也希望借由在高教的体系当中,培育未来的一些老师们或治疗师们,可以从行为疗法或者一些教学的策略当中,增加一些运动性治疗的概念进来,对于协助一些特教老师或早疗老师,甚至一些早教老师。他们运用这样的技术和能力,来帮助有需要的小朋友,让他的能力提升起来。

刘小羊:您也是台北教育大学特教中心的主任,台湾的特教体系其实还是也蛮发达的。您有没有跟大陆有过一些交流?您觉得两岸在这方面有没有一些合作的可能性?

詹元硕:有的,前一段时间其实还蛮频繁的到大陆去交流。大陆其实这几年特教也算是蓬勃的发展了,而且也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

其实我们现在在台湾的特教,应该也发展了将近有四十几年,我们把一些很好的经验跟制度,或者一些想法跟理念带过去。

我之前有去南京的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到那边做交流,他们现在的不管是师资,或者是研究一些科研器材,其实已经做得相当到位了。

我们的交流过程当中,发现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其实是共通性的问题。

因为特殊教育它的障碍类别非常的多,分布的范围又很广。在大陆可能有比较偏的地方,可能越落后的地方大家可能会忽略这个部分。所以我们特教老师就没有办法直接过去。所以我们一直在思考,有没有什么方式能够远距离的让当地的老师,普教老师能够受一些训练,这是师资培育的部分。

第二个部分还有一些特教的概念,一定要让很多家长能够了解。因为很多家长也是第一次面对,可能家里小朋友这方面的一些状况跟问题,他是彷徨而无助的。

事实上,其实现在我们都已经知道,有很多特殊的小朋友,我们运用一些策略跟方法,在很小的阶段就可以把他的状况将近一大半都可以去除掉,就改善了。所以亲子性的教育也是我们现在一直努力的方向。

所以我很积极也会很希望,有机会能够到大陆各地方去推广这些概念,让家长们能够安心,他也知道用什么样的技巧来面对自己的小朋友,来训练他,让他能力提升起来。

刘小羊:好,非常感谢詹教授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您。

詹元硕:好,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