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经典名言20句 2024-08-05 15:04:44 《荀子》是儒家经典之一,荀子与孟子同是儒家的代表人物。相比孟子,荀子并未受到充分的重视。从晚清开始渐渐形成“荀学”,甚至有人认为“两千年之学,荀学也”。荀子的思想继承了传统的儒家思想,而又集诸子百家之大成。荀子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努力的重要性,强调实践的作用,是积极的人生哲学。1.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学习,是人的本性,是人和禽兽的重要区别之一。学习,当然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当今社会,社会发展的车轮呼啸前行,不积极学习就会被时代抛在后面。善于学习,才能掌握在现代社会的生存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2.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不是生来就比普通人高明,而是因为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的力量,为自己所用。善于运用外在条件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也是制胜之道。3. 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都不陌生,环境对人的成长和身心修养起着重要作用。人际交往的圈子也是重要的环境,对自己身边的环境要慎重选择,不随不良环境而堕落。4.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强调积累,不迈出小小的半步就走不了千里路,不从小水流开始汇集就成不了大江大海。再好的马只跑一步,也比不上资质不好的马努力地跑。不注重积累,哪怕朽木头也折不断,坚持不懈地做,金石也能镂空。后天的积累能弥补先天的不足,要成功,就得做苦行的功夫!5.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天有多高,地有多厚,通过实践才能得知。荀子强调实际行动,而非“坐而论道”。在自强不息的行动中,才能获得真知,发掘自己未知的潜能。6. 精于物者以物,精于道者兼物物。《论语》中孔子讲“君子不器”,是针对古代士阶层的,君子不是像器物一样有具体的作用,君子在位,可以管理操作器物的人。7. 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最能干的人之所以能干,在于不做不应该做的事,最明智的人之所以明智,在于不去考虑不该考虑的问题。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能明白自己的身份,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事该考虑、什么事不用自己操心,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手。分内之事,尽力去做。8.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小人错其在已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君子慎重地对待取决于自己、自己能主宰的事,而不去羡慕由天来决定的事,所以他们每天豆浆进步;小人不去做取决于自己、自己能主宰的事,却对由天决定的事由浓厚兴趣,所以他们每天都退步。正所谓“尽人事,知天命”,很多事是人力不可为的,就是所谓“天决定的事”,偶然性很大,不能强求。但很多人就是对这些事心心念念、抓着不放,守株待兔,幻想着天上掉馅饼,寄希望于福利彩票中大奖、发横财。不如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日常工作,在这些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事上下功夫,每天才能有进步,积少成多,更有可能取得成就。9.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顺应上天(自然)而赞颂它,哪里比得上掌握了自然规律去利用它?“制天命而用之”符合当今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人尊重自然,也可适当地改造自然为我所用。10.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荀子所说的“伪”,是“人为”的意思。天生就有的是“性”,是人力无法改变的;通过后天的学习、努力可以改变的,就是“伪”。所以荀子主张“化性起伪”,通过自己能掌控的力量来改变已成定数的东西。11. 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与孟子不同,荀子主张“性恶”,认为人性本恶。因而更强调人为的作用,通过后天的人为的努力才能达到“善”。没有本性那么人为的努力就不能对症下药,没有人为的努力,本性就不能改善。所以主张“性伪合”,天生的本性和后天的努力对人都有重要影响,而后天的努力更为重要,它是我们能够自己掌控的,“学不可以已”的意义就更大。12. 天下知之,则欲与天下同苦乐之;天下不知之,则巍然独立天地之间而不畏,是上勇也。天下人了解自己,那么就与天下人同甘苦共患难;天下人不了解自己,就巍然在天地之间而无所畏惧 这是上等的勇敢。与孟子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有异曲同工之妙,只要自己行得正,心中有善,或者要做的是超前的大事业,而别人不理解自己,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无奈,也无需畏惧别人的眼光,坚守自我。13.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己处在什么样的圈子里,自己一定有这个圈子的特点。自身的荣辱祸福都是由自己的行为决定的。比如,两堆柴火堆放的样子差不多,但是火星总是容易在干的那一堆里着起火。很多时候我们抱怨别人和不顺心的事,然而往往是自身的问题。14.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山上有玉那么那山上的草木都很润泽,水里有宝珠连河岸也不那么干枯。只要自身修养足够好,光芒总是遮掩不住的。有时候觉得自己做得很好了,可还是没人理解,因觉得“埋没”了自己而委屈不平。其实是自己做得还不到位,还需再接再厉,善行积累多了,自然就会得到认可。15. 心平愉,则色不及佣而可以养目,声不及佣而可以养耳,蔬食菜羹而可以养口,粗布之衣、粗紃之履而可以养体,屋室、芦庾、葭稾蓐、尚机筵而可以养形。保持心情愉悦,就是人生的一大智慧。看到的东西不那么养眼也觉得可饱眼福,听的音乐不怎么好听也觉得可以享受,只吃蔬菜就能满足口腹之欲,穿的、住的很粗糙也能满足身体的需要。人穷一时,但心不穷,真正的穷养富养或许不完全是物质方面的,即使物质生活条件差,只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心情保持愉快,可以弥补物质上的不足。正如孔子赞扬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16.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能载舟,亦能覆舟,大众的力量是决定性的。唐朝时,魏征用此观点来劝谏唐太宗,荀子的这句话是身居高位的人应该时刻铭记的。17. 心枝则无知,倾则不精,贰则疑惑。若心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要想求全就学得不精,一心二用就会学不明白。意在强调专心致志和“术业有专攻”的重要性,只有专注于自己的志业,不好高骛远,才能有所成。18.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一般人的毛病,就是容易受局部的蒙蔽,因而不能明白大道理。眼光不妨放长远一些,站得高一些,能看得更广,格局更大。19.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用心才能明白道理,而用心要保持虚空、专一而安静。荀子认为,人们在以前已经学到了一些知识的情况下,再学新东西的时候,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生活中也是这样,我们在遇到一件事时,总是容易按以往的经验去判断,这样可能是错的。最好能保持虚空的状态,专心地看待这件事,然后可以想想是否可以借鉴以往的经验。20.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礼治”是荀子的重要思想,荀子认为“礼”之起源,是为了保持物质和人欲的平衡。欲望,是人生来就有的,满足欲望是人的本性。但是人人都依自己的愿望行事的话,可想而知世界就会混乱不堪,而且外物有限,不能想要多少就要多少。所以需要制定“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合理引导欲望。荀子认为“礼者,养也”,“礼”并非是刻意压制人的欲望,而是合理满足人的欲望,以及合理分配物质,使社会相对稳定。 赞 (0)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美德格言80句 中国传统美德格言80句 弘扬传统文化名言警句155句 弘扬传统文化名言警句155句 儒家的“性善论”与“性恶论” 儒家中首先提出"性善论"是孟子,提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认为仁义礼智是人先天固有的,并用其四端说加以论证,即" ... 中华道德名言精粹151句 中华道德名言精粹151句 荀子的礼与孝道、忠君 2017中国兰陵 荀子礼治思想论坛 专家教授讲坛系列十一 荀子的礼与孝道.忠君 兰陵县委宣传部 刘明才 1.荀子把礼和孝道.忠君紧紧地联系了起来,把"伦理化的孝"逐渐推向为&qu ... 《荀子》经典名言20句:活着,就是要积极 <荀子>是儒家经典之一,荀子与孟子同是儒家的代表人物.相比孟子,荀子并未受到充分的重视.从晚清开始渐渐形成"荀学",甚至有人认为"两千年之学,荀学也" ... 韩非子》经典名言20句,看穿人性,读懂人心!建议收藏 韩非子》经典名言20句,看穿人性,读懂人心!建议收藏 纪伯伦经典名言20句:蕴含“先知智慧”,交织了善与美 纪伯伦(Khalil Gibran,1883年1月6日-1931年4月10日),出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q ... 解读《韩非子》经典名言20句,看穿人性,读懂人 解读<韩非子>经典名言20句,看穿人性,读懂人心. 很多人都知道"百家争鸣"这一历史时期,而战国末期的韩非则是百家之一的"法家"的代表人物. < ... 《韩非子》经典名言20句,看穿人性,读懂人心!建议收藏,品鉴 《韩非子》经典名言20句,看穿人性,读懂人心!建议收藏,品鉴 《韩非子》经典名言20句,不能错过的智慧经典 道德经一老子正能量语录 要真正地理解中国文明,就要发现和了解中国经典,进入古老圣哲的灵魂本身.本平台将会把扎根于中华文化的守望者们的"<道德经>解读"带给大家,让大家深 ... 张爱玲经典名言20句: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雪满山中 忘乡 - 雪满山中 01 惟其平淡,才能够自然. --张爱玲<〈若馨〉评> 02 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张爱玲<公寓生活记趣> 03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 ... 《荀子》经典名言10句:活着,就是要积极 <荀子>是儒家经典之一,荀子与孟子同是儒家的代表人物.相比孟子,荀子并未受到充分的重视.从晚清开始渐渐形成"荀学",甚至有人认为"两千年之学,荀学也" ... 荀子经典名言二十句,不愧儒家文化之“后圣” 荀子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著名思想家.荀子学识渊博,继承了儒学并有所发展,还能吸收一些别家之长,故在儒学中自成一派.清末 ...
《荀子》是儒家经典之一,荀子与孟子同是儒家的代表人物。相比孟子,荀子并未受到充分的重视。从晚清开始渐渐形成“荀学”,甚至有人认为“两千年之学,荀学也”。荀子的思想继承了传统的儒家思想,而又集诸子百家之大成。荀子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努力的重要性,强调实践的作用,是积极的人生哲学。1.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学习,是人的本性,是人和禽兽的重要区别之一。学习,当然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当今社会,社会发展的车轮呼啸前行,不积极学习就会被时代抛在后面。善于学习,才能掌握在现代社会的生存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2.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不是生来就比普通人高明,而是因为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的力量,为自己所用。善于运用外在条件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也是制胜之道。3. 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都不陌生,环境对人的成长和身心修养起着重要作用。人际交往的圈子也是重要的环境,对自己身边的环境要慎重选择,不随不良环境而堕落。4.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强调积累,不迈出小小的半步就走不了千里路,不从小水流开始汇集就成不了大江大海。再好的马只跑一步,也比不上资质不好的马努力地跑。不注重积累,哪怕朽木头也折不断,坚持不懈地做,金石也能镂空。后天的积累能弥补先天的不足,要成功,就得做苦行的功夫!5.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天有多高,地有多厚,通过实践才能得知。荀子强调实际行动,而非“坐而论道”。在自强不息的行动中,才能获得真知,发掘自己未知的潜能。6. 精于物者以物,精于道者兼物物。《论语》中孔子讲“君子不器”,是针对古代士阶层的,君子不是像器物一样有具体的作用,君子在位,可以管理操作器物的人。7. 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最能干的人之所以能干,在于不做不应该做的事,最明智的人之所以明智,在于不去考虑不该考虑的问题。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能明白自己的身份,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事该考虑、什么事不用自己操心,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手。分内之事,尽力去做。8.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小人错其在已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君子慎重地对待取决于自己、自己能主宰的事,而不去羡慕由天来决定的事,所以他们每天豆浆进步;小人不去做取决于自己、自己能主宰的事,却对由天决定的事由浓厚兴趣,所以他们每天都退步。正所谓“尽人事,知天命”,很多事是人力不可为的,就是所谓“天决定的事”,偶然性很大,不能强求。但很多人就是对这些事心心念念、抓着不放,守株待兔,幻想着天上掉馅饼,寄希望于福利彩票中大奖、发横财。不如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日常工作,在这些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事上下功夫,每天才能有进步,积少成多,更有可能取得成就。9.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顺应上天(自然)而赞颂它,哪里比得上掌握了自然规律去利用它?“制天命而用之”符合当今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人尊重自然,也可适当地改造自然为我所用。10.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荀子所说的“伪”,是“人为”的意思。天生就有的是“性”,是人力无法改变的;通过后天的学习、努力可以改变的,就是“伪”。所以荀子主张“化性起伪”,通过自己能掌控的力量来改变已成定数的东西。11. 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与孟子不同,荀子主张“性恶”,认为人性本恶。因而更强调人为的作用,通过后天的人为的努力才能达到“善”。没有本性那么人为的努力就不能对症下药,没有人为的努力,本性就不能改善。所以主张“性伪合”,天生的本性和后天的努力对人都有重要影响,而后天的努力更为重要,它是我们能够自己掌控的,“学不可以已”的意义就更大。12. 天下知之,则欲与天下同苦乐之;天下不知之,则巍然独立天地之间而不畏,是上勇也。天下人了解自己,那么就与天下人同甘苦共患难;天下人不了解自己,就巍然在天地之间而无所畏惧 这是上等的勇敢。与孟子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有异曲同工之妙,只要自己行得正,心中有善,或者要做的是超前的大事业,而别人不理解自己,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无奈,也无需畏惧别人的眼光,坚守自我。13.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己处在什么样的圈子里,自己一定有这个圈子的特点。自身的荣辱祸福都是由自己的行为决定的。比如,两堆柴火堆放的样子差不多,但是火星总是容易在干的那一堆里着起火。很多时候我们抱怨别人和不顺心的事,然而往往是自身的问题。14.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山上有玉那么那山上的草木都很润泽,水里有宝珠连河岸也不那么干枯。只要自身修养足够好,光芒总是遮掩不住的。有时候觉得自己做得很好了,可还是没人理解,因觉得“埋没”了自己而委屈不平。其实是自己做得还不到位,还需再接再厉,善行积累多了,自然就会得到认可。15. 心平愉,则色不及佣而可以养目,声不及佣而可以养耳,蔬食菜羹而可以养口,粗布之衣、粗紃之履而可以养体,屋室、芦庾、葭稾蓐、尚机筵而可以养形。保持心情愉悦,就是人生的一大智慧。看到的东西不那么养眼也觉得可饱眼福,听的音乐不怎么好听也觉得可以享受,只吃蔬菜就能满足口腹之欲,穿的、住的很粗糙也能满足身体的需要。人穷一时,但心不穷,真正的穷养富养或许不完全是物质方面的,即使物质生活条件差,只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心情保持愉快,可以弥补物质上的不足。正如孔子赞扬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16.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能载舟,亦能覆舟,大众的力量是决定性的。唐朝时,魏征用此观点来劝谏唐太宗,荀子的这句话是身居高位的人应该时刻铭记的。17. 心枝则无知,倾则不精,贰则疑惑。若心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要想求全就学得不精,一心二用就会学不明白。意在强调专心致志和“术业有专攻”的重要性,只有专注于自己的志业,不好高骛远,才能有所成。18.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一般人的毛病,就是容易受局部的蒙蔽,因而不能明白大道理。眼光不妨放长远一些,站得高一些,能看得更广,格局更大。19.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用心才能明白道理,而用心要保持虚空、专一而安静。荀子认为,人们在以前已经学到了一些知识的情况下,再学新东西的时候,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生活中也是这样,我们在遇到一件事时,总是容易按以往的经验去判断,这样可能是错的。最好能保持虚空的状态,专心地看待这件事,然后可以想想是否可以借鉴以往的经验。20.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礼治”是荀子的重要思想,荀子认为“礼”之起源,是为了保持物质和人欲的平衡。欲望,是人生来就有的,满足欲望是人的本性。但是人人都依自己的愿望行事的话,可想而知世界就会混乱不堪,而且外物有限,不能想要多少就要多少。所以需要制定“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合理引导欲望。荀子认为“礼者,养也”,“礼”并非是刻意压制人的欲望,而是合理满足人的欲望,以及合理分配物质,使社会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