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答案:牙龈出血,只因脾虚脾寒!恭喜网友“甲方乙方”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评选静香楼医案》、《中医基础理论》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昨天,我给大家出了一个小题目。我将清代大医尤在泾曾经治过的案例端出来,请读者朋友模拟开方。
到今天早晨七点,我一共收到读者的留言53条,精选48条。我十分感谢大家的参与。
在诸位读者的留言中,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大家不但见地深刻,而且说理清晰,体现出了很强的理论功底和实践技能。有些人的真知灼见,真的够文老师我本人,学上好一阵子了。我甚至觉得,如果把大家的想法移植到实战中去,治疗效果,可能会更好。
在众多的留言当中,网友“甲方乙方”的想法,和实战中尤在泾的思路完全一致,也就是用到了“四君子汤”。截图如下:
在这里, 恭喜“甲方乙方”。请这位读者在本文下方留言区留言,写下您的电子邮箱。文老师为您送出的礼品,是电子书《中医辩证学》。
这部书,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当时的上海医学院组织专家学者编写的,现已绝版。我个人认为,它是当代中医辨证学理论著述中,较为完整细致的一部。它不仅对临床常见症候做出了剖析,同时还对相似症候做出对比分析。中医学习者和爱好者通过阅读,应该可以在中医辨证方面,得到细致明确的指导。
文老师,把这份电子书送给网友“甲方乙方”,希望他继续努力,成为医界栋梁。
现在,我把这个事儿从头说说。
话说很久以前,清代医家尤在泾,接待了一个患者。
这个人,当时的主要毛病,就是牙龈出血。
此人从前曾经多处求医,医家用的大多是清热去火之品。但是,这个人有一个怪毛病,就是遇到冷刺激,立刻拉稀。所以说,那些清热去火的寒性药物,对他来说,根本无法耐受。
就因为这个,此患对自己的病情几近绝望。他想,这辈子可能就这样了。什么时候,血流光了,自己的痛苦也就随着生命一起结束了。
后来,在别人的建议下,此人求治于尤在泾,作最后一搏。
当时,尤在泾在了解患者情况以后,给开了一张方子,十分简单,这就是四君子汤,加上益智仁、干姜。
四君子汤,是中医里头尽人皆知的补气方剂。基本组成,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为什么用这样的配伍呢?医家用一段话来解读。这就是:胸中聚集之残火,腹内积久之沉寒也。此当温补中气,土厚则火自敛。
什么意思呢?
你看,这个人,牙龈出血。中医讲,出血的原因之一,就是有热。热迫血妄行,所以导致出血。
对于这个热,尤在泾有清醒的认识。他认为,这其实是虚火,是“胸中之残火”。它们之所以出现,是源于患者中焦脾胃虚寒。下面的虚寒,逼迫虚火上浮,这才形成了出血。
为什么说,患者中焦脾胃虚寒啊?因为患者不耐寒冷低温,用凉药无法耐受。
你看,这就是当时尤在泾对患者身体状态的判断。
那么,面对这个状态,怎么改善?就是要逆转患者脾胃虚寒的状态。中焦寒气一散,不再逼迫虚阳上浮,这个事儿自然就解决了。
其实,这里头还包含了一层中医技巧,就是补土敛火。脾胃属土。补土,就是补脾胃,可以实现去火目的。生活中,你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遇上一堆火,不太大,而身边还没有水。那怎么办?用土来灭火。土撒上去,火就灭了。人体也是一样。你补土,是可以灭虚火的。
既然如此,当时尤在泾就用到了四君子汤。四君子汤,众所周知,是健脾益气的。人参大补脾肺之气。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利湿。在这个基础上,配干姜补益中阳,配益智仁补益脾肾之阳。如此,药少力专,起到了温脾敛火的目的。
看到这里,许多读者可能会问了,难道补中益气汤加减不行吗?难道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加减不行吗?难道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加减不行吗?我个人认为,未必就不行。尤其是以健脾温中为主要思路的方药,若放在实战中,很可能也奏效。只不过,这和当时尤在泾所想的不一样而已。而且,实实在在地讲,尤在泾选择四君子加益智仁、干姜,也的确是最精简,最明了的用药方案。
我把这个事儿,基本给你解读完了。
其实,生活中,嘴巴里爱上火的人不少。但是,其中有些人,还伴随便溏、畏寒、不耐寒凉等问题,结果弄出了上头牙龈肿痛出血、口腔溃疡,下头便溏拉稀,不敢碰凉,四肢不温的状态,类似“上热下寒”。这时候,我们的调治思路,应该以温补为主。上头的火,很可能是虚的,是“胸中之残火”。真正的问题,可能在于“腹内积久之沉寒”。这类的朋友,你不妨多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等穴。经常艾灸,可以改善身体状态。
当然,也有可能,源于肾阳不足。比如说上头尤在泾调治的患者,如果证属肾阳不足,就该补益肾阳了。后人对此曾评价:“若属夫肾者,又须八味丸治之。干姜宜易炮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