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良:融生活之律动,造绘事之精妙
石良在中国写实主义风格画家群体中,是一个有着自己强烈面貌的画家。他的作品从内在散发出一股强有力的份量感,这源自于他的题材和技巧。石良的题材大多涉及人的生存状态中个人的精神体验,以及男人和女人之间不可言状的紧张感。这种紧张感在石良的笔下被表现到极至,让人联想到英国具像写实油画大师弗罗伊德的早期作品。石良喜欢将一些局部用颜料厚堆的方法表现肌理效果,这种凝重的肌理效果使画面呈现出雕塑般的厚重与结实。
石良1963年出生。
1988年毕业於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一画室,1996年毕业於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研究生课程班,2000年就读於中央美术学院油画高级研究班。曾任教於北京服装学院、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现任职於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任副院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自述:
当下有一种“绘画死亡”的声音,激进的艺术家宣称绘画死了,而操此道的艺术家却信誓旦旦地讲它的意义与价值,让我们从这些情绪化的语境中离开,重回艺术的本体,还原它本来的面目。艺术不是奥林匹克的更快、更高、更强,也不是生物进化论的适者生存,它最重要的是一种承载,是人与生俱来恒定的不变追慕与需求,变的只是外在,不变的是基质。因为人天生有一种反思的本能,我们在回头审视自身文明的同时也就有了得失的判断,而我们这个时代最具意味的地方就是我们有条件回望我们的过去。从古希腊到19世纪经过了上千年,19世纪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也已流行一个多世纪,我们应该从中有所发现,纵观艺术史,每当艺术所谓的“发展”到一种难以为继的状态后,总有划时代的艺术家会以个人的方式逆流而上,从文化艺术的本源上回归,在诞生了伟大艺术的往昔时代里重新寻找精神力量与艺术源泉。任何的文化和艺术失去了相对和具体性都不会有价值。当代普遍得到肯定的大师正是从这点出发,从传统的源泉中吸取营养,发出自己看似逆流而上,实则恒久有力的声音,他们的艺术实践印证了流行都是短命的。
具体到写实绘画,我们不应因喜爱或仍在沿用这一古老的表现手法,因其表现手法的优劣或其积累的辉煌而自居,这就像“老子英雄儿好汉”,但通常的现象倒是老鹰的后代看上去更像麻雀。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当一种艺术上极具表现力其表现方法得到了成功后,会有众多的低能追随,这里所指的低能不是指才华,而是指艺术追求的无所为。
—————[一个男人的精神世界]—————
左侧肖像, 52x43cm
《视》 2008 ,80x60cm
人之惑
非礼勿动
非礼勿言
----------------------------------------------------------------------------------------------------------------------------------------------------------------------------------------------------------------------------------------------------------------------------------------------------------------------------------------------------------------------------------------------------------------------------------------------------------------------------------------------------------------------------------------------------------------------------------------------------------------------------------------------------------------------------------------------------------------------------------------------------------------------------------------------------------------------------------------------------------------------------------------------------------------------------------------------------------------------------------------------------------------------------------------
人之惑2
人之惑1
非礼勿闻
非礼勿视
无题
无题
自述:有识度的艺术家不是从样式技巧去摹袭,而是从自身出发,面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因此从古希腊开始,有了文艺复兴,从文艺复兴三杰后有了委拉斯贵支,有了伦勃朗,有了莫奈,有了凡高,有了今天的巴尔蒂斯、弗洛伊德。因此不必担心绘画是否已我与写实绘画 经死亡,真正应担心的倒是从事写实绘画的“艺术家”们的追求与操守是否在文化上已失去了意义,作品继而沦为贵重商品和世俗审美的附庸。而当代写实绘画的真正意义在于在今天多元化的文化环境里,它必须清醒地找到其存在的理由在哪里?它文化的终极方向和价值在哪里?否则任何的辩解与乏力的实践都是苍白的。在面对这样的文化命题的同时,从理论的角度有必要进行梳理,以廓清认知上的不足与误读,这些缺憾不仅在理论与艺术实践上造成了混乱与硬伤,也导致了艺术市场价值判断的缺失,它反过来又对艺术实践造成负面的影响。当下写实绘画必须对其状态进行反思,不能简单从字面的表层理解,应从艺术深层理解“写”与“实”。这里的“写”应为抒写,指有表现力的表现方式,而不是狭义的对自然的描摹。“实”应为在真实基础上的多重意蕴,而不是简单的眼中看到的客观之实。同时也应对写实绘画从文艺复兴至今的发展过程中,在造型、审美的趣味有了哪些不同。
在比较后不难发现当代的写实绘画具有下列特征:1.绘画内容上从宗教的需要与贵族的审美趣味满足中走出来,画面传递的不再是唯美,而更多的是以个人的方式面对真实,不回避现实,以个人视角切入,找到自己的表现方式。2.在造型上注重造型的力度与张力,边线的处理更加清晰明确。3.在形式因素上注重画面的抽象构成因素,视角往往呈非常态。构图看似随意实为像建筑般严谨。4.在语言技巧上注重个人语言的建立,并从传统中得到滋养,找到新的表现途径。5.尊重自己的内心,追求在具有普遍意义上的个性价值的呈现。6.不试图回答在艺术里涉及的种种问题,而只以自己的方式提出问题。构成这些不同其内在的精神与情感,在表现上是呈同质异构,还是异质同构?这些都需做静心的实践与研究。
—————[两者之间]—————
友谊( 鲁迅与瞿秋白) 195×155cm
流年160x130cm, 2009
涩
之后
----------------------------------------------------------------------------------------------------------------------------------------------------------------------------------------------------------------------------------------------------------------------------------------------------------------------------------------------------------------------------------------------------------------------------------------------------------------------------------------------------------------------------------------------------------------------------------------------------------------------------------------------------------------------------------------------------------------------------------------------------------------------------------------------------------------------------------------------------------------------------------------------------------------------------------------------------------------------------------------------------------------------------------------
睡莲布面 油画,163x130cm
自述:说到自己有几句话是我内心真实的写照,艺事的格局全在脱俗。所谓“愚去智生,俗除清至”。人清品自高,天分不由人,贵在至真至纯。绘事乃“艺”与“术”的契合,“艺”为“道”,“术”为“器”。观道需澄怀,砺器必潜心。“道”、“器”互为,化境为妙。先受后识,天地万物中取形用势,得造化豢养,得法,用法,超乎法上,方为至法。于我于大我,大我为万灵之魂,灵之归宿,我为之动容,用情言表。溯源寻道,学古不拟古,古之法度为我所用,皆在变通。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人生如此,艺事如此。人生行色匆匆。平常心。余生乃操丹青。采自然之造化,取传统之精华,融生活之律动,造绘事之精妙。我之为我。自有我在,不甘二流,不屑第一。
—————[对女性美的表达]—————
绿叶, 1995, 80x65
2005年作 六月布面 油彩 82x50cm
1989年 少女像布面 油画, 89x67cm
—————[朋友眼中的石良]—————
石良就是这样一个艺术家,在整体的印象里,他的作品从立意到语言都有某种程度的现代甚至于时尚气息,但当观者用心品味他的画面语言的时候,却又发现他的立足点是在传统甚而是古典的彼岸;初一接触,他的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刚毅粗犷,激情恣意,可一旦用心品味,观者又会发现他的作品里常常留意叠透着单纯与良善。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似乎很矛盾,但却又是那样的协调和统一。这种统一来自于无形的力量,也就是更加宽宏的审美情绪,一种善于组合融汇的审美能力,但究其终极,还是来自于人性的光辉,一种刚毅、一种温情。
--常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