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传统——新一届中国书协副主席刘月卯
坚守传统 —— 新一届中国书协副主席刘月卯
刘月卯,男,汉族,1967年10月生,中共党员。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秘书长,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
不管书坛刮什么风,我都能坚守自己我选择了帖学一路,这可能和我本人的性格有关系,偏向精润儒雅风格。在90年代,我就坚定了“二王”和宋四家这条主线,而且义无反顾。也就是说不管书坛刮什么风,我都能坚守自己,都能坚持自己的这条路子,不被时风所动。到现在更是如此,对帖学一脉做了更加系统的追摹与研究。通过对传统经典的学习,我觉得找到了古法,也就是古人写字的方法。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对经典法帖认识能力的不断提升,尤其是步入不惑之年后,在实现心摹手追的同时,更多的是感悟前贤那种恬淡宁静、志气和平的书学品格,原来更多的是在做技术上的磨砺,现在对我来说经典给予自己最多的是书学心态上的一种变化。
“二王”是一个博大的书学体系。那么这条主线尤其是从唐宋以来,历代书家虽然进行了书风的转换,但精神层面仍然属于“二王”的范畴。怀素和林散之作为古今两位草书大师,都创造了草书的经典,但大的层面仍有王书影响,如怀素《小草千字文》,通篇的恬淡雅逸,与王羲之风规相近;林散之先生的草书也是以大王为宗。我在学习草书的时候,除了王羲之、孙过庭之外,怀素和林散之两位大师的草书也是经常纳入视野,受影响亦在情理之中。“二王”是我心目中的经典书法作为一门传统性极强的艺术,立足传统经典是每一个书家所必须坚持的方向,惟此方能步入大道。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入之愈深愈感到传统经典的魅力,只有面对经典,我们才有可能得到古法,古法亦能得到正确地阐释并在创作中得到应用。在当代,我们学习研究书法是幸运的,我们可以通过上网或高科技印刷看到整个书法史上任何一部法帖,可以学习古人的任何一件经典作品。掌握着大量的学习资料和信息,这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和我们相比的。
刘月卯 作品
当然,好东西多了,我们在选择上也许就会犹豫甚至不知所措,这就需要我们要有一个睿智的大脑,就是说你认识到的经典是什么?什么是你心目中的经典?是不是古人经典的东西都适合你?这一点的确需要一个理智的判断。对于我来说,“二王”是我心目中的经典,在这个宝藏探寻中越来越感觉到“二王”作为传统经典的伟大,在学习研究中,也逐渐加深了对以王羲之书法审美观为核心的博大书学体系的理解,其外延与内涵传承着正统价值与精神,二十余年来,自己坚守帖学传统,“二王”这一风格体系已入手入心。线条是根本,笔法是核心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表达作者真情实感的一门抽象的线条艺术。具体地说,书法是一门写心的艺术,同时更是一门养心的艺术。写心、养心离不开书法最基本的元素,那就是线条、笔法。线条是根本,笔法是核心。笔墨的纯粹、线条的凝炼需要一个书家孜孜以求、千锤百炼。只有把点画与线条提纯到能够表达自己心性的时候,我们才敢说过了笔法这一关,笔法的重要性也在于此。赵孟頫说过,“结字因时相沿,用笔千古不易。”他说的“千古不易”,我的理解不是指对用笔的一般要求,而是笔法综合性的深层次的美是“千古不易”的,当然,这需要一个书家对书法要有多方位的认识和多角度的理解。
刘月卯 作品
一个书法家拥有自己的书风,我觉得就好比拥有一块基石,使自己能够永远站在这块基石之上,从而使自己更加沉实、稳健,方向更加坚定。当然,书风的拥有不能意味着一个书家可以固步自封,每一个书家都有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自己的书风更加鲜明。当前的书法创作有两个特点当下的书法创作取得的繁荣程度,应该讲是空前的,这和中国书协健全的展览机制分不开的。应该讲当前的展览对促进书法创作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推出了很多新人新作。我认为当前的书法创作有两个特点比较突出:一是取法的面在拓宽,二是形式日趋丰富。说取法的面在拓宽,是书法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当代人已不满足那些固有的资源。因为书法艺术在当代已经作为了纯艺术形式,人们对它艺术化要求越来越高,促使当代人在创作资源上不断开拓新的领域,书法史上能看得见的资源,几乎都进入了当代人的取法视野,书法资源的广泛涉猎,也促使有思想深度的书家在传统笔墨技巧上实现了新的创造,书法传统语汇不断地进行了有价值的尝试,从而使作品个性化色彩也越来越强烈,这些年涌现了不少这样的代表书家和代表作品。
刘月卯 作品
书法形式上的日趋丰富,在近几年有一种“形式至上”的意味,形式有丰富书法审美内容的功能,走向形式也是展厅文化的需要,也是对古典笔墨形式的延伸和转型,从作品构成到对书写材料的选择以及到色彩的拼接,都是当代人走向展厅形式至上的选择。以上两个特点是目前书法创作的一个反映,的确,从技巧到形式,从构成到色彩,作品的展示功能在日益强化,给人的视觉冲击也越来越强,当下的书法作品是精彩纷呈的。不过,目前的书法创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思考,比如近十来年,书坛出现了对“二王”的回归,对帖学的回归,倡导回归传统经典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现在大部分书家尤其青年作者还是停留在表皮上,对“二王”及魏晋的笔法理解不深入,对某一个古帖、某一个点画、某一笔法进行刻意地描摹和夸张,往往貌合而神离,所以现在导致一些青年作者不会自然地书写,不会自然状态下的一种挥洒。
刘月卯 作品
我想,这和古人那种心性流淌的东西,不能完全相合,显得特别刻板、生硬、做作,这是目前我感到的一种不太好的现象。当然,现在还有一种对形式的过分追求、过分依赖而过度拼接、无原则色彩构成,使很多人在做花拳绣腿式的功夫,创作出来的作品给人以浮夸和浅薄的感觉,这种现象也是必须要引起人们注意的。通过展览达到一个自我的不断提升现在的展览尤其近几年的展览比赛,比我们那个年代机会要多得多,因为现在中国书协的展览体制已经非常完备了,这也是当今书坛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除了兰亭奖、全国展、青年展、新人展外,按书体分又有行书展、草书展、篆书展、隶书展、楷书展、篆刻展、刻字展,按书法的形式分又有手卷展、册页展、楹联展、扇面展、小品展等等,可以说应有尽有,加上地方与中国书协合办的主题性展览也是非常多的,所以现在的作者尤其青年作者应该比我们60年代的作者更幸运,就是说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机遇来参加角逐这么多的展览比赛。
刘月卯 作品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现在想通过一两次展赛参展获奖来证明自己的时代好像一去不复返了,必须通过连续的参展、数次的获奖才有可能在书坛上立足,所以现在这些作者们尤其青年作者参加展览的确都像赶考一样,非常辛苦也非常的不容易。对于当前的展览,我经常鼓励很多青年作者积极投稿,鼓励他们参加展览的意思我想最主要一点就是检验他们的学书成果,而且通过展览达到一个自我的不断提升。我想对青年书友们说的一句话就是:“展览结果虽然很重要,但学习、创作的过程更加重要。”对展览的态度决定了笔墨的取舍我认为对展览的态度决定了笔墨的取舍,也就是说你的心态决定了你对展览的态度,决定了你笔墨的纯粹程度。如果针对书坛上的一些现象提点建议,我想一是对展览要保持一颗平和之心,二是对传统要有一颗敬畏之心。
刘月卯 作品
面对展览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是不容易的,因为会不自觉地产生一些功利思想,所以我们时刻要把这种功利思想转换成一种向上的动力,不追时风、不慕时尚,面对展览与比赛,面对成绩和荣誉,放平心态,减少压力,内心有一分淡定,笔下就能得到一分从容,我敬重志气和平的人,惟此方能不激不厉、风规自远。对待传统要有一颗敬畏之心,只有一颗敬畏之心,我们才知道与古人的差距,才明白自己技法的不纯净、不纯厚,才知道传统古法在当代的重要性。我想每一位有良知的书法家都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我们这支笔只有根植于传统这块肥沃的土壤,我们才有可能实现对经典的认知和把握,才有可能阐释传统在当代的现实意义。文章编辑整理自刘月卯访谈
#这才是国风##书法##知识分享##书法爱好者#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