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车卖欧美,二流卖本土,三流卖中国?”

汽车圈有个很扎心的梗:

这意思很简单,

中国人,又一次被无情地

区(guan)别(xing)对(qi)待(shi

暂不论这话是否属实,

但这么些年,有些怪象大家还是看一看。

01 国产=减配

怪象一:再牛的神车,一旦国产就变太监……

比如,

曾经的霸道,也难逃国产后被阉割的命运。

霸气不再,价格还涨。

这就有点欺负人了不是?

更有部分嚣张车企,

甚至连ESP、气囊这些安全配置都给减配。

咱只能一句话评价:

02 各种“召回门”中外有别

比如,本田CR-V机油门事件。

海外的车:

直接召回,更换发动机或换车,或酌情退款;

中国的车:

任由车主抗议,不处理,推脱搪塞。

再比如,

2016年4月,因制动踏板卡簧存在安全隐患,

大众在全球召回旗下大众途锐系列汽车及保时捷凯宴系列汽车,

却不涉及中国市场

当然,不止在汽车圈,

很多洋品牌的对中国的态度,都存在一个毛病

宜家,

因部分橱柜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宣布召回,但中国不在召回之列;

三星,

手机自燃,中国大陆之外的召回路线是:爆炸、召回、换机、再爆炸、停产停售和二次召回;

在中国大陆却是:爆炸、声明、爆炸、再声明、停产停售召回的曲线。

那么,这“中外有别”的锅全该车企背吗?

也不尽然。

原因在于,

他们有变态的第三方机构监管。

这里普及一下,

如何去鉴别一款车型的安全程度呢?

一般可参考它

新车安全度评价系统

NCAP(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

这是一个最能考验汽车安全性的测试。

1979年,NCAP第一次在美国开始使用,

后来各国都制定了属于自己的碰撞标准。

比如,

欧洲的E-NCAP,澳大利亚的A-NCAP,日本的J-NCAP等。

当然,

中国也有自己的碰撞标准——C-NCAP

可惜,

外国这种第三方监管机构大多没有盈利属性,

说白点就是,

但是,C-NCAP属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这是个国企,自负盈亏,你懂的。

免不了和车企们有些“理不断剪还乱”的关系

有人戏称其为"五星批发部",

再有,

中国消费者有些就是偏爱洋品牌

减一些不起眼的配置,只要不影响面子,

根本不在乎。

还有,有的甚至你不加价他反而不高兴买!

你说,这能怪谁?

归根究底,

这个现象即使有,

咱也不能如何,只希望吾辈当自强。

自家实力强了,产品过硬了,

谁还敢怠慢?怠慢就……

互动时间

你对这些怪象有啥感想?

(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