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新花添春意
2018年10月17日,乃农历九月初九,又是一年一度重阳节。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杰出诗人王维17岁时写的那首思乡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易经》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两阳相聚,“重阳节”名称由此而来。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因时逢仲秋,草木开始凋零,秋风渐生寒意,故“重阳节”每至,游子旅人自然触景生情、思亲念故,文人骚客难免有感而发、赋诗抒情。正因如此,古人写重阳的诗词大都充满伤感和忧怨,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自不必多言,元代卢挚的《沉醉东风·重九》曲也不例外,“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比卢挚小38岁的元代著名散曲家、剧作家张可久写的《折桂令·九日》更显凄凉、悲伤:“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重阳节”名称记载见于三国时代。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曾这样描述当时的重阳节:“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九”为数中极数,“九”又谐“久”音,九九重阳,便有生命长久、延年多福之寓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身体安康、吉祥长寿的祝福。于是,重阳节又被视为敬老日,2013年7月1日起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把这一天定为“老年节”,更是为了彰显“关爱老人,履行孝行”的法定节日意义。
对中国各个领域的部门单位而言,重阳节是一个关心离退休老同志的重要日子,每逢佳节,或是看望慰问,或是组织秋游,或是招待电影,都要开展各种各样的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中国科协来说,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更体现在发挥离退休科技工作者的余热上,使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依,焕发第二次智慧的青春。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就很好地发挥了这样的作用。
2017年6月18日,首届全国老科技工作者书画摄影展在中国科技馆举行,展览由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主办,北京老科学技术工作者总会、中国科技馆、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等多家单位承办。展览以“不忘初心风采依然”为主题,共展出全国老科技工作者的书法、绘画、摄影、篆刻等艺术作品600余幅,表达了全国老科技工作者爱国爱党爱民的美好情怀,展现了广大老科技工作者积极向上、热爱生活、追求艺术的精神风貌。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为展览题写展名,并展出了自己多件篆刻作品。所有入展作品将由企业认领,认领资金将全部捐赠给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用于农村中学科技馆建设,旨在提升乡村孩童科学素质。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原国务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会长陈至立等领导同志出席开幕式,李岚清同志以普通观众身份观看了展览。
陪同各位领导观赏书画摄影作品,有感于广大老科技工作者退居生活悠闲、精神世界富足、艺术生命长青,遂作诗一首,以表敬佩、以示艳羡:“挥狼毫,志品高,满怀诗情寄泼墨,丹青写意颂娇娆,桑榆永不老。/端长炮,远聚焦,万千画卷收眼底,金乌西下云水谣,黄昏霞如潮。/握刻刀,篆字妙,金石留印见功底,入木三分锋循道,伏枥志未消。”
中国科技馆的离退休同志十分关心科技馆事业发展,馆领导班子也拥有重视老干部工作的优良传统,每年一二月都要为老同志举办新春联谊会,七八月还要举办年中工作汇报会。我平时也与馆里的离退休老同志多有联系,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许多好的东西,值此重阳节之际,特赋诗一首,以褒赞离退休老同志,并祝愿所有老同志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秋风送爽气象鲜,科技场馆聚群贤。老树新花添春意,夕阳彩照丽京颜。余热出谋兴事业,赤情献策促馆建。老骥伏枥志千里,不用扬鞭奋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