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育课堂深化讲座系列④:怎样进行深度小组建设?
小组建设程度决定团队责任、担当意识形成,决定真正合作学习关系建立,为此课改初期的表层、简单、肤浅的分小组、搞小组组徽、组训文化展示的低级小组建设要迭代升级为深度的小组建设!
深度小组建设主要体现在:系统改革观,有所侧重的建设观,务实的培训观,链条式的文化观,高价值的组织观,多元的分组观,创新的评价观。
一、重构课堂改革的环境协同系统,实施班改与组改一体化改革。
1、构建班级自治管理的细胞——组建、调整小组,进行小组文化重点建设
1)班级采取双向选择组建小组
首先是班主任1:1.5推荐组长候选人,组长竞聘演讲,学生投票产生组长,其次是将学生依据综合表现、学习风格、思维类型、学习成绩分类,最后釆取组长有权分类选择组员,组员也有权选择组长的双向选择制来组建小组。
2)改造'传统'的学习小组
改造着力点有两个:一是改造其结构。如六人学习小组分为四级亚组织。同质的2人对子小组;异质的师徒结对小组;同侧三人的学习共同体;全组六人的大合作探究学习小组。二是增加其功能。将仅学习小组拓展延伸到纪律、卫生、活动等全方位小组。
2、架构班级自治管理的器官——从班委制走向部委制。
1)小组长提议推选小组纪律委员、学习委员、卫生委员、礼仪委员组成小组自治管理行政机构。
2)从小组长中推举产生班长,从各小组委员中产生各部部长。
这样班级事务管理从少数几个人——班干部管理,变成系统管理,比如学习部有学习部长及各小组学习委员组成团队管理。
从从班委制走向部委制好处:一是部长遇到问题,可以找到各小组相对应委员快速处理;二是实现了我管人人、人人管我的互相管理与被管理机制。
二、从初期的重在组徽组训创意展示转型到重点放在组规修订、小组远景目标制定、行动目标制定及为达标采取具体措施上来。
组规制定要全面、详细、可操作;要民主产生,对处罚措施要有选择性。比如组规不要写成'要认真完成作业'这种倡议文字,要写若未按时完成当天作业怎么处理强制执行规定。
远景目标指的是要成为一个什么样小组,即努力方向;行动目标指的是本周本月小组考评名次。
还要制定为达目标要采取具体措施手段等。
三、把小组建设上升到进行“组织微课程”高度来创意。
把学会倾听、表达、合作学习流程、意义等学会合作及体悟合作价值作为重点,思维工具、学习工具使用也纳入培训范畴。
分小组不等于建小组,没有积极互赖,没有互学关系,没有协同责任,没有自主思考,没有积极聆听,就没有合作学习的真实发生。
合作学习先从学习合作开始。重点关注积极互赖、协同责任建立;倾听、表达的规则,润泽环境场的营造;合作学习流程的体验、角色职责强化训练等。
同时,要把团体思维导图、六顶思考帽平行思维等提升团队学习效率工具熟练使用亦纳入培训强化范畴。
四、从小到大依次构建个人一一对子一一小组的三级文化链。
先从自我要求、自我目标设立、对小组贡献等进行个人文化建设。
再从对子协同学习、对子约誓等视角构建对子文化。
最后从理念、制度、行为、环境视角打造落地小组文化。
五、借助体验活动,达到小组从组员合坐→合作→组织(团队)→心灵、精神共同体。
合坐是仅仅人分配坐到了一块;合作是成员之间有了角色分工及学习上真正协同、协作;团队是组织民主产生了组名、组徽、组训、组规,组规发挥了真正约束力;心灵、精神共同体指的是有认可并愿为之践行奋斗的团队精神、价值观、愿景目标。
双向选择建设合坐小组,借助分工、岗位职责实现合作小组,建设组名、组规、组训、组微等成为一个团队;思考践行团队愿景目标、长远期行为目标及措施提升到精神共同体即精神小组。
六、小组文化载体、小组评价、考核体现阶段性并有创意。
小组循环日记、小组问题征解榜及及小组、个人评价体系及反思维度建构与解读。
评价目的首要定位是从传统的甄别、鉴定、评判功能转向诊断、促进、发展的新功能;其次通过评价要评出一种精神,评出一种导向;另外评价不仅仅在于解决课堂的问题,而更在于重新构建班级的一种民主、向上、求真的新文化。
课堂评价初期要放大评价。要把评价作为指挥棒,要什么、评什么,缺什么、评什么,评什么就有什么;要特别重视评价,要堂堂评、日日评、周周评、月月评,评价要构成链条,起到累计效应;中期要变化评价。没有任何一种评价是万能的,师生对评价总是“喜新厌旧”,变化的目的旨在改变师生对初期评价的好奇、重视、分分计较到现在无所谓、厌倦、麻木的心态,破解师生课改进行一段时间后的疲惫问题;后期要淡化评价。让文化在制度评价不到的地方起作用,课改推进实现主要从靠外部评价驱动转向以精神、信仰的内驱动方向发展。
小组成绩考核。体现奖励的积极互赖。一个人的成功必须以他人的成功为依据,一个人不能离开其他组员的帮助或协作而自己取得成功;个人所获得的名次、表扬等不再是个人成功象征,而是基于小组的出色表现。
小组总分是小组成员的提高分之和。小组个人提高分是将学生在本次测验中所得分数与本人的基线分(以往的积分点,如上学期期末本学科考试的成绩,或近3次以来本学科的测验平均分)做比较。小组成员为小组贡献分计算方法:若考班级前五名(不论他以往的积分点情况),该生为本小组赢得30分;本次测验成绩若高于以往积分点10分以上,该生为小组赢得30分;成绩有进步,但在超过以往积分点在10分以内,该生为本小组赢得20分;有下滑,但退步幅度较之以往的积分点在10分以内,该生为小组赢得10分;退步明显,退步幅度较之以往的积分点在10分以上,该生为小组积分为0.县举例说明:本次考试成绩,陆丹:82分,基准分94分,下降12分,因高于10分,为小组赢得分数为0分;李明:82分,基准分85分,退步3分,低于10分,仍然为小组赢得10分;程红:92分,基准分88分,进步4分,因在10分之内为小组赢得分数为20分;张华:89分,基准分78分,提高11分,因高于10分,为小组赢得的分数为30分;王伟:97分,班级最高分,尽管他的基准分为95分,为小组赢得的分数为30分。
总之,小组建设是一个持续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螺旋递升式建设;小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侧面、全方位深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