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夫子专辑---经典辨证规正之门宣讲会

大医精诚,养浩然之正气,极天地之大观。

刘夫子专辑-经典辨证规正之门宣讲会

刘英锋教授课前引言:“ 要学规正的辨证论治——就到江中岐黄书院来 ! ” 此为江西中医药大学创办岐黄国医书院之社会宗旨。

     夫子宣讲

中医传承包括文字传承和口耳传承,探讨中医传承之法,微信群也是传承中医的方法之一。

一、习业岐黄经历自述

刘教授为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个人学习中医过程顺利,不一定具有代表性,如少年即受哲学思考的影响,学习中医就如鱼得水,大学早期得老师“不学伤寒者,非正统中医也”的告诫,较早立志研究经典,后有缘跟随豫章名家姚荷生老先生,进步神速。硕士毕业,更重视临证实践,较早独立门诊,在职读博期间,兼任中医研究所所长,专题研究中医成才问题,先后两次参加国家名医传承专项课题,通过对文献课题的研究,以及对名老中医的访谈调查,总结出名老中医成才的共性经验和成才规律,为中医临床培养奠定了基础。证明了成才三要素,即老三段:读经典,跟明师,多临床。探索出新三段:信中医,有悟性,善总结。这六大要素构成了有机整体,如果不信中医,则入不了门槛;如果悟性低,成才的速度会比较慢;如果不善于总结,那么不会成为名医大家,只会成为一方名医小家。

二、中医临床培养模式

江西中医药大学虽然在科研方面可能尚有欠缺,但在中医临床培养上却有独到的优势,这个优势聚集在岐黄国医书院这样一个正处级单位。对于怎么样读经典,怎么样拜名师,怎么样做临床,我们有更加扎实深入的措施和具体的认识,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独立中医门诊,现向校外推广。

怎么样才能学好经典,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学中医的路径与最终形成的风格与中国传统武术极其相似,路径有宽窄之分,也有曲直之别,同时不同的路径也伴随着不同的风险,更有广谱与窄谱之分,即适应大多数人与适应个别人的区别。我们要介绍的是适合大多数人,不容易产生偏差,可以平稳的掌握经典的规正之法。

三、经典辨证规正之门

经典辨证规正之门释义:门即门径,保证入门;规正之意,即可规范,可模仿,可学习,可传播的,具有普适性的方法;所谓辨证,是中医的重要内涵。

如何正规的辨证,我们要本于仲景经典。原作摆事实,而不讲道理,道理蕴含其间。姚荷生老先生的学术优点集百家之长,而又贴近临床。

《伤寒论》怎么学习?有学内容的,有学方法的,也有学境界的,我们这里重点讲学方法,从而探索出一个基本构架。

(据刘英锋教授宣讲会录音,择要整理而成)

同仁祝贺

百世经纶一页书: 刘英锋教授是我非常敬佩的明正之医,承姚派伤寒之衣钵,立辨证规正之法门,寒温一统,融汇诸家。今辟此洞天福地,惠泽广大同仁,实是我辈后学之幸。

绿园汪晓堂中医内科诊所: 期待刘师精彩讲解。

远志: 刘老师好。

绿园汪晓堂中医内科诊所: 刘师好。

医修先生: 老师好。

小铜: 老师好。

金川郭氏中医: 老师好!

林赞檬: 老师好~

嵩: 洗耳俯首恭听刘师教诲。

百世经纶一页书: 尊敬的刘老师您好。

立德明道: 老师好。

刘夫子: 仕奇好!

龙胆草: 老师好。

陈海松(执业中医师、执业中药师): 刘老师好!

皮皮: 老师好!

刘英锋简介

刘英锋,男,1960年出生于南昌。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博士,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江西省名中医,江西省金牌教师。

1983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中医专业,获学士学位,留校任教;1990年攻读江西中医学院临床基础学科金匮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2004年攻读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基础学科伤寒专业博士,获得博士学位。

一直从事中医内科杂病临床和中医(伤寒、金匮和温病等)经典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历任中医诊断教研室主任、中医研究所所长、省中医院副院长、岐黄国医书院副院长、中医经典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术分会副主委、世界中医药学联合会经典名方临床研究会副会长及中医临床思维研究会副会长;江西省教育厅中医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早年曾师从江西中医泰斗姚荷生、经方名家陈瑞春先生,注重经典理论与名家经验的学术承传与挖掘运用,临床长期开诊中医内科杂病,擅长运用经典理论辨治疑难杂症,临床恪守四因制宜原则,贯彻以整体性、个体化、调整式的诊疗思路,长于辨治疑难发热、感冒后遗及并发症、疲劳综合症、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变态反应性疾病等多种疑难杂病,确能够发挥独到的中医疗效,弥补现代医学分科之不足。

学术研究主攻中医经典辨证论治方法的统一性与规范化,注重临证系统观察与中医信息化结合,通过引入信息化手段,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经典理论的证治内涵,进行系统性、规范化的整理与发掘,以求有效提升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科学水准。具体形成以下特色优势的研究方向:

1.沟通寒温辨证理论,统一中医证治分类框架。在继承弘扬姚荷生教授“统一中医诊断分类”、万友生教授“寒温统一、内外沟通”的学术理念的基础上,建立以经典理论为源头、辨证三要素为核心,系统探讨中医证治分类的统一性与规范化,完善和丰富中医辨证论治学体系,提高中医临床辨治疑难杂症的水平。

2.注重名医学术传承,总结豫章名家学术经验。先后主持“当代名老中医成才之路的总结研究”、“中医传承规律与模式研究”等国家级课题,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数据挖掘等技术,系统总结江西中医泰斗姚荷生、经方名家陈瑞春等豫章名医大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尤其对他们在柴胡类方、乌梅类方、寒温合方、经时合方辨治疑难杂病的总结研究上成效突出,发表了“从寒温理论沟通看厥阴主风病机与乌梅类方活用”、“从三焦理论看'和剂’小柴胡汤的后世化裁规律”等较具社会影响力的系列论文。

3.搭建中医信息化工程技术平台,凸显信息技术优势。根据临床基础学科方向以文献为基础,以临床为主导的学术特点,组建中医信息化工程中心,先后承担了“中医信息学研究平台的构建”、“中医病案数据库平台的构建”等建设项目,开发了学科顶级、国内领先的中医证治信息集成平台,为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继承发展与集成创新提供了技术制高点。

在科研方面,先后主持和参加各类课题共3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7项,各类厅级课题10余项);发表“统一辨证诊断分类的思考”、“寒温沟通论表证”、“小柴胡汤证治分类解惑论”等专业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北大中文核心期刊30余篇);出版教材及专业著作8部(独著《小柴胡汤类方证治分类研究》;合著《伤寒论研读与经义发微》;主编《当代名老中医成才之路》、《当代名老中医成才之路》(续集)、《实用辨证论治程式通论》、《中医思维方法与实训》;副主编《中医经典方证案例研究》、《陈瑞春学术经验集》)。获批国家软件专利3项,国家产品专利1项。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西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

在教学上,得益于名师的切身教诲,关注名医学术传承,注重中医临床核心素质探索,曾承担中医人才培养方式探讨类国家级课题两项,总结出古今名医成才共性规律,运用于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带出一批批中医良徒,育人成效显著,主持江西省研究生精品课程《伤寒论辨证分类纲要》、《中医辨证论治程式通论》等项,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三项(1.中医脉诊特征及其操作技能训练,二等奖;2.师从名医群体的硕士临床培养方式的研究与实践,二等奖;3.基于中医临床能力核心素质的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等奖)。并由于在经典辨证论治思维与方法上,具有充分的学术积淀和独到的传授经验,被学校列为“经典辨证论治学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先后获得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级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带头人,省级一流学科中医学临床基础方向带头人,江西省优秀研究生指导老师等荣誉称号。

研讨大纲

           《辨证论治要领系列谈》

1       总论

1.1     第一课  略论名医成才之道

2       第一章  经典的价值与学法

2.1     第一课时  《伤寒论》是部什么书

2.2     第二课时  如何研读《伤寒论》A

2.3     第三课时  如何研读《伤寒论》B

2.4     第四课时  如何研读《伤寒论》C

3       第二章  经典辨证论治方法系列谈一

3.1     第一课  辨证核心目标上

3.2     第二课  辨证核心目标下

4       第三章  经典辨证方法系列谈二

4.1     第一课  辨证分类框架

5       第四章  经典辨证论治系列谈之三

5.1     第一课  辨证的鉴别方法上(症状鉴别)

5.2     第二课  辨证的鉴别方法下(症候鉴别)

6       第五章  姚氏症状鉴别规范举例

6.1     第一课  发热恶寒精析

7       第六章  经典辨证论治方法系列之四

7.1     第一课  辨证的过程步骤

8       第七章  脉诊

8.1     第一课  诊脉的规范与误区

9       第八章  经方合方治杂病

9.1     第一课  寒温合剂克疑难

10      第九章  少阳杂病第一方

10.1    第一课  加减温胆汤

  活动安排公告

各位中医同仁:

大家好!

为支持中医传承研究书院利用微信媒体传播中医学术与传统文化的善益之举。刘夫子中医团队愿意以开设专题研讨群的方式,分享我们在引导广大青年中医学子正确掌握仲景辨证论治核心方法,初步领略姚氏辨证论治规范理念的部分教学项目。

限于团队人员时间与精力的限制,本活动采取每周研讨一个小专题的方式,即每周一次定期网上集中录音播放刘老师的一次讲座录音,课后在微信组织专题有关的问题答疑与交流。

本活动项目大致分为十个以上的小专题进行。大体安排如下:每周的周五晚上七点至周日晚上七点(48小时),为网上(学习通平台)录音播放时段;周日晚上七点至九点,为微信群(中传院-经典辨证规正之门)专题集中讨论与问答时段;余后时间至下一次专题集中录音播放前,为微信专题随机交流时段。每周的周三晚上七点至九点,为微信群备用的专题集中讨论与问答时段,是否启用有老师助手机动安排。

本活动的首次开讲,定于六月二日周三晚上七点半,暂在微信群(中传院-经典辨证规正之门)中进行,恭候大家莅临加入。以后的活动则按前述方式由老师助手组织进行。

刘夫子

2021年5月30日于南昌

     听课方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