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导学案(有答案)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导纲一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
1.了解学习作者化“晦涩难懂”为“浅显生动”的表达方法。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科学发现的过程,感受科学发现的乐趣。
【重、难点】
科学发现的过程,感受科学发现的乐趣。
【导学流程】
作者作品:
加来道雄,和族,科学家,1947年1月24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
科学畅销书作者,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物理学博士、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的理论物理学教授,超弦理论的专家 。加来道雄的著作都广受赞誉,《构想未来》、《超越爱因斯坦和超空间》、《平行宇宙》,均被《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提名为当年的最佳科学读物之一。他主持着一档全美国联网的科学广播节目,还在《晓闻热线》、《60分钟》、《早安美国》以及《拉里·金直播在线》之类的全美国性电视节目中亮相。
科普文:
科普文是解说、介绍科学技术的说明性文章。
科普文一般用轻松、活泼的笔调,解说某一方面的科学技术知识。既有科技的技术性,又有内容的生动性,还有题材的广泛性,以及篇幅的简短性。科普文题材十分广泛,从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原子,到巨大的地球、宇宙,无论是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方面,还是物理、化学、天文、地质、生物等方面,都可找到科普文章的题材。
写作背景:
日裔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加来道雄的《超越时空》一书记述了超空间的早期历史,从理论上探讨通过超空间穿越时空的可能性,以及何时方能实际利用超空间理论所具有的潜在威力。本文《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就选自这部书,通过介绍对自己成长起了重大作用的两件童年趣事,回顾了自己成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一、基础感知
1.字音
模糊(hu) 杜撰(zhuàn) 惊诧( chà ) 鳍(qí) 鄙视(bǐ) 贪婪( lán ) 撒手人寰(huán) 浩瀚( hàn ) 湮没(yān) 说服(shuō)
2.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点明两件趣事,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2-9):写自己对鲤鱼的世界产生的各种疑问和思考;
第三部分(10-11):写自己对高维世界的思考;
第四部分(12-15):写自己痴迷于爱因斯坦未完成的理论,并为之不断探索;
第五部分(16-18):建立自己的原子对撞机的经历。
3.文章第五段提到了鲤鱼“科学家”,试分析鲤鱼“科学家”这一形象的作用。
①鲤鱼“科学家”会对那些提出在睡莲之外还存在有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鱼冷嘲热讽,也会杜撰某些虚构的东西来掩盖自己的无知,可见其目光狭隘、思想迂腐保守,同时又自作聪明,自以为是。他们无法想象其他空间的存在,面对客观发生的“奇异事件”也只会惊诧不已,顾自彷徨。
②作者用鲤鱼“科学家”的形象来喻指那些鄙视更高维数世界的说法只因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它的科学家们,也以此表达对当下一些“画地为牢”、“固步自封”的科学观的批判。
4.本文的第二个故事中,加来道雄能够成功建立属于自己的“原子对撞机”的因素有哪些?试分析总结。
明确 加来道雄能够成功地建立属于自己的“原子对撞机”既有其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因素的支持,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全面的去分析概括。
主观方面:
①对爱因斯坦统一场论的探究,让其具备了专业的理论知识储备,为实践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②加来道雄对于科学的热爱和孜孜不倦、不怕困难、事无巨细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③加来道雄所具有的的不惧世俗的约束,特立独行,追求卓越的性格特征。
客观方面:
①当时的一些科学家已经建造了一些可以产生反物质的大型仪器,即“原子对撞机”,为加来道雄的实验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②家庭的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加来道雄父母的支持。
5.本文的节选部分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为题目,有什么作用。
明确 ①“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为题,点出作者的核心身份,一名物理学家;
②教育历程,则点明文章中所记叙的事情,对于作者成为物理学家具有重大的意义;
③由此,也增强了题目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去一探究竟,看看文中究竟记载了什么样的故事;
④以此为题,统摄全文。
6.“我常常给自己提出一些只有小孩儿才问的傻乎乎的问题,比如水池中的鲤鱼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我想,它们的世界一定奇妙无比!”如何理解“傻乎乎”一词的运用?
明确 “傻乎乎”一词似贬实褒,表明了对科学的探索往往就是从一些看似幼稚的问题开始的,作者从小就对大千世界充满兴趣。爱动脑筋思考,这正是一个人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必备的素质。
7.“我想,鲤鱼'科学家’们将会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它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试分析加点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明确 “聪明”是反语,实际是愚蠢;“杜撰”“虚构”体现了鲤鱼“科学家”们的虚妄理论,这几个词语写出了鲤鱼“科学家”们在“宇宙”认识上的无知。在人类看来,这一切都是无比简单明了的事情,但池中的鲤鱼却觉得是神秘莫测的。这就启示人们,在认识宇宙问题上要勇于克服思维定式,对认识“高维世界”要有足够的信心。
8.“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很神秘的。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论文的内容是什么?什么问题可能会如此难以解决而又非常重要,值得如此伟大的科学家把他的有生之年花费在这种研究之中?”体会语段中问句的表达效果。
明确 连续使用三个疑问句,表现了作者小时候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当年的作者眼中,爱因斯坦未完成的论文充满了神秘感,促使作者对它进行研究、探索,并一步步走向了科学研究的。
【探究未知】
学完本课,你还有哪些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