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吴熙载篆刻欣赏,吴让之篆刻名章十枚图文解读

(1799—1870),原名廷—- ,字让之,亦作攘之,别号还有让翁、晚学生、晚学居士、言甫、言庵、方竹丈人等,江苏仪征人。师事邓石如的学生包世臣,所以是邓石如的再传弟子。书法功力极深,尤以篆隶见长。他从小喜欢篆刻,十五岁起即对汉印下过近十年的功夫。三十岁后见到邓石如的篆刻,惊佩不已,便倾心效法,并在学邓的基础上创立自已的面目。

邓石如的资料很少,而师邓的吴熙载风格显著,作品很多,后人便觉得学习邓石如应以学吴熙载入门。艺术大师吴昌硕曾说过:“让翁平生固服膺完白,而秦汉印玺探讨极深,故刀法圆转,无纤曼之习,气象骏迈,质而不滞。

余尝语人:'学完白不若取径于让翁’。”其推崇可想。尽管如此,邓石如在篆刻史的发展上作出的革新贡献,仍然是吴熙载所不能取代的。他的作品有《师慎轩印谱》、《吴让之印谱》等行世。

“盖平姚氏秘笈之印”(图1),为长方形的印石,八个字分两行任意排来,繁简顺其自然,印文占地完全由笔画的多寡来决定,十分妥贴,用刀轻灵活泼,线条间粗细合宜,似无意而实有意,在不经意中见奇趣。没有扎实的书法功力,是难以达到这种境界的。

砚山鉴藏石墨'(图2),也是吴熙载朱文印的代表作品。仪征人汪—-,字砚山,精于鉴藏,为作者好友。由于他的篆书功力深厚,所以刻这一类印运刀如入无人之境,后人誉之为“神游太虚,若夫其事”。此印章法貌似无奇,排得均匀整齐,但印文各字在这方寸之地,仍显得笔势舒展开张,完全是他那秀挺娟美书法的再现。欣赏这方印,就如同欣赏他的书法。“山、石”两字在全印中笔画最少,遥相呼应,平添了一层可爱的自然情趣。

攘之手摹汉魏六朝”(图3),在印文的安排上顺其自然,让印文书法的自然繁简在统一中得到平衡,各字笔画的转折与接触处,由于刻刀的轻灵转折,在生动地表达书法的自然意趣之外,因笔画的粗细变化,而增强了立体感,犹如高明的剪纸艺术师,在一招一式、一转一弯的动作变化中,展现出生动的画面。这种以刀当笔的境界,完全得立于他的书法。

“道法自然”(图4),全印线条密集,仅让“自”处留有疏处,形成三密一疏的章法。由于印呈长方形,故下部二字任其舒展。其笔势飘逸流畅,加上用刀轻灵,真可谓无迹可寻。在细白文创作中,不失为一方佳印。

丹青不知老将至”(图5),这是杜甫《丹青引》里的诗句。七字印分三行,首行三字,其余四字平分两行,布局疏密天成,文字方圆互参,其刀法圆美流转,使全印洋溢婉丽流走的风姿。

砚山”(图6)带栏白文,全然不同于常见整齐划一的刻法,“砚”字石旁“口”部,转折自然,棱角处似方非方,似圆非圆,“见”字下部并笔更见别致,尤其是“山”字中间下脚两个小分叉较细,使全印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奇趣。此二字没有采取屈曲填密的表现手法,而任笔画自然排列,让自然的留红与笔画形成鲜明的朱白对比。

吴熙载印”(图7),“吴、印”二字占地少,“熙、载”二字占地多,得对角呼应之妙。同是白文印,异于前面介绍的细劲的白文,而以浑穆圆劲见胜,是创造性学习汉印的佳作。

“攘之”(图8),二字印,一疏一密,一般说来,比较难于在一印中统一,作者把“之”字上叉的两笔,人为地加以屈曲,使秀美的曲线在空地中打破了僵直的局面,也使全印得到了平衡。“攘”字提手旁重心上升,右半部密上疏下,使全印产生一种空灵之感。

逃禅煮石之间”(图9),这种典型的以作者的书法为本的朱文印,在篆刻史上代表着一种高度,步其后尘者,如不认真研究其篆书,往往难以望其项背。吴熙载作品的线条所表现的韵律富有强烈的美感。书法家作书讲究笔锋的运转、提按,在纸上表现粗细、断续等效果。欣赏吴氏的作品,就可感受到其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怡然自得、游刃有余的功力。此印“间、禅”的下部空虚与“石、之”的少笔画处理,使全印虚实相生,产生了一种空灵之感。

包诚字兴言又字子克”(图10),多字印难在多而不乱,齐而不板。此印线条方折又富于变化,虽然并非是满白文,但要做到保持吴氏书法线条流转的长处而不失风致殊属不易。此印少笔画的“包、又、字”,与多笔画或处理得紧密的“字、兴、克”各三字,呈现两组相反的倒三角型。京剧表现中,有时兵丁将士、旗帜飞扬、鏖战正酣,但舞台上始终杂而不乱,有条不紊。在欣赏此印及一切成功的多方印时,相信读者一定会有同感。当然,若无相当深厚的功力,是难臻此妙境的。

(0)

相关推荐

  • 丰腴饱满 | 吴熙载隶书卷

    吴熙载(1799-1870),原名廷扬,字熙载,后以字行,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号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江苏仪征(今扬州)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包世臣的入室弟子.善书画,尤精篆刻.少时即追摹秦汉 ...

  • 细读《篆刻学》:刀法之“如何运刀”

    写在前面的话:邓散木先生的<篆刻学>有"课徒稿"性质,所以,他的很多东西是有强烈个性在内的,他所说的某些"真理"性的东西,往往需要站在其他流派的角度 ...

  • 欣赏吴让之篆刻字帖,学篆书的首选好帖…

    篆刻也是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篆刻和书法是密不可分的.篆刻水平的提高,书法是至关重要的.艺术在向前发展,尤其篆刻这种出现(成型)相对晚的艺术形式,到今天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从书法中找突破了,图案,镜铭 ...

  • 吴让之篆刻印章作品欣赏

    吴让之篆刻印章作品欣赏

  • 吴让之篆刻印章作品《卜生盦.寄心盦主.虛過盦主》欣赏

    道光二年(1822年),24岁的吴让之为汪冬巢刻"卜生盦"朱文长方印,款于咸丰五年补刻.这是吴让之有明确年纪可考的印作. 此印有三面边款:"此石汪君冬巢属余刻卜生庵,时在 ...

  • 『中国美术学院』吴一博篆刻作品欣赏

    吴一博 元之初,无分清浊. 成者沿捷必损:穷者志远而困, 浑浊不清是为伊始. 欲乘风,驾撵不驻:念奴娇,恐怯风度. 唯存真至善.精修其道,无敢他心. 治墨纹.修朱迹如是尔一也, 岁数寒暑,和光同尘. ...

  • 篆刻欣赏 | 方介堪(高清)

    方介堪在1926年,拜赵叔孺这位印坛宗师门下,篆刻取法直接上溯到了周秦两汉,主攻鸟虫篆印和玉印风格. 以下是他部分鸟虫篆印. 绥统承祖子孙慈仁永保二亲祷禄未央万岁无疆(上) 庚寅孟夏佛弟子永嘉方岩介堪 ...

  • 方介堪篆刻欣赏

    方介堪(1901-1987),祖籍浙江泰顺县.祖父名舆,号养初.养卿,同治初年秀才,中年曾为永嘉白象某私塾西席,遂移居温州,后在府学助教.父朝雄,字冠英,养初公第五子,为永嘉县学童生.方介堪生于永嘉县 ...

  • 野逸的吴子建的篆刻

    书法馆 点此关注书法馆.我们都是书法播种人. 公众号 当代篆刻名家系列011 吴子建当代金石名家,生于1947年,名建,室名长屋.从因楼,福建福州人,生于上海.1978年移居香港,1987年移居美国. ...

  • 赵之谦篆刻欣赏

    赵之谦 字撝叔,号悲庵.作为晚清杰出的艺术家,他在绘画.书法.篆刻.诗文.碑帖考证等方面,都独具风格并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的篆刻,一方面努力融合浙.皖两家而开新的风貌:另一方面,他又堪称是'印外求印' ...

  • 由文雅到张扬,南吴北齐的篆刻艺术,嘉德辛丑年春拍

    1921年,吴昌硕曾为齐白石定了一份润格,润格中说白石"吟诗多峭拔,其书画墨韵孤秀磊落,兼擅篆刻,得秦汉意".这年吴昌硕78岁,已经移家上海十年,成为名满天下的西泠印社社长:而齐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