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谁该反思简历背后的“迎合”?

虹野:谁该反思简历背后的“迎合”?

  文/虹野

  又到应届毕业生求职季了,大学生们的求职简历又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继简历照片过度美化和大学生求职整容之后,今年大学生简历中“领导力”、“有战略眼光”、“创新精神”、“丰富经验”等词出现频率比较高。有媒体认为“应届生刚踏出校门,尚未经过社会全面的鉴定,追求时髦用语,滥用那些成人化、人才评价过满的词语是不合适的。简历过度失真,会给录用单位造成华而不实和浮夸的感觉,不但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大学生简历失真的现象一直被社会各界关注,也为用人单位所诟病。毕竟简历失真等于大学生在自己的诚信记录上记下了不光彩的一笔,这对于建立信用社会来说,大学生在踏入社会的刹那就开始造假更加令人失望。但是在批评大学生简历造假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关注大学生简历失真内容的变化与社会的相关性。

  当社会以貌取人的时候,大学生简历照片就会美化,当社会需要具有“领导力”和“战略眼光”和“创新精神”的人,大学生简历就会把自己描述成类似的。

  显然大学生的简历是在迎合社会的需求。但是这些“领导力”、“创新能力”、“战略眼光”的人才需求真的是社会真实的需求吗?社会需要优秀人才,同时也需要普通的劳动者,二者缺一不可,可是为什么大学生们在简历中会把自己定位为这些优秀人才呢?

  一方面,社会过度宣传对“领导力”、“创新能力”人才的需求,甚至过度美化优秀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社会对于这些具有“领导力”的人才并没有一个判断标准。组织班会活动难道就不能算作是“领导能力”吗?故而不少大学生都认为是“平台”造就了人才,而非是人才造就“平台”。更有不少大学生认为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一定会还企业一片灿烂的天空。故而大学生在简历失真上面并没有太大的内疚感。

  另一方面,在大学生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很多用人单位没有能力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甄别,过于注重大学生简历中的自述部分内容,这种过于主观的招聘方式也是大学生迎合社会的主要因素之一。

  故而,在对大学生求职中的诚信进行批评的同时,首要考虑的是招聘单位要根据自己的企业精神来制定科学、客观的甄别方式。仅仅通过简历中的自述内容参考学校、学历和专业就决定招聘结果,这种间接的粗糙的招聘方法不仅仅对单位不负责任对应聘者同样也是不负责任的。只有招聘方做到客观且不受到简历自述部分影响,大学生简历才能剔除“迎合”部分,成为真正的简历。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