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家长“自愿”到“被自愿”的权利变迁
虹野:家长“自愿”到“被自愿”的权利变迁
文/虹野
当今孩子金贵,很多家长“自愿”在上、下学之际帮助学校维护秩序,甚至还组成“护校队”。本人在学校评估的时候也见到不少学校把家长“自愿”执勤当做家校关系融洽的政绩,遇到这种情况,本人都会确定这种“护校队”是否是家长“自发”、“自愿”组成的,否则这种“护校队”可能会引发家校关系紧张。但是本人一直对这种家校职责错位的行为保持谨慎态度,担忧其最终会导致学校权力失控。随着时间的发展,本人的担忧也终究成为了现实。
近日,天津滨海新区一所小学给家长发通知:“应学校及教育局要求,每天都要有家长陪同学校护导,所以每位家长都要轮值,现将安排表发下,家长们保存下来,执勤时间为7:40之前到8:00,如果有情况无法当天执勤,请联系群里家长自行调整。”
我们没有看错,这是“命令式”的要求每位家长都要执勤,而非来自于部分家长“自愿”执勤。当然在采访过程中,如果没有通知截图为证,肯定又是家长“自愿”执勤。学校“命令”家长执勤显然侵犯了家长们的权益,这里不讨论家长那些权益受到侵犯了,只想讨论“自愿”到“被自愿”的过程中的学校和家长的“权利”变迁。
由于城镇化,城镇学校大都超负荷运转,无论是教学任务还是其他社会事物,同时教师的劳动量也增加了不少,而有些社会事物即便教师全力去做也未必能够做得好,比如上下学期间的交通安全问题。鉴于此不少接送孩子的家长“自愿”维护学校门口的交通秩序,“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交通有秩序了自己家孩子也安全了,而学校则亦得益于家长“志愿者”们的奉献使得上下学秩序井然,减轻了许多劳动。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家长“志愿者”们毕竟属于“自愿”,其维护秩序的效果更多取决于他们的“心情”而非是“责任感”,这种“无组织”、“无纪律”的“自愿”行为显然无法保障每天的效果。而一些“自愿”执勤的家长也会随着学校要求越来越高而“不堪重负”,也希望有更多的家长参与进来,他们会强烈建议甚至推动所有家长“自愿”执勤。“部分”自愿的家长的强烈建议很容易被学校当做“全部家长”自愿执勤,“组织化”、“制度化”建设对于学校来说是提高“志愿者”们执勤效果的最简单的手段,也是减轻学校职责的有效方法,学校可能会在“家长”们的强烈要求下以通知的方式要求“所有”家长参与执勤。这样,从部分家长“自愿”执勤就演变成为了所有价值“被自愿”执勤。
在这个过程中,既有部分家长的偶发的“自愿”行为向“常态化”行为演变的需求,也有学校“部分”家长意愿代替全部家长意愿顺水推舟的“权力滥用”。但是“家长”毕竟不是学校员工,学校对其“组织化”、“制度化”管理显然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最终产生家校冲突也就毫不意外了。
不仅仅学校如此,在其他行业也是一样,任何“自愿”到“被自愿”都有各种各样的权力滥用,也都伴随着部分人的正当权利被侵犯,最终导致“权力”和“权利”之间的冲突和碰撞,给社会带来非常沉重的教训。在这个过程中要想防范“权力”滥用,除了对“权力”控制之外,还需要提防“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权利的侵犯”。只有建立个人权利不容侵犯的观念,公共领域的事务才会能够在更加平和情境下进行。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