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你学不学的会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这是申鹤公众号第139天的第139篇原创文章
口述:申小姐,代笔:周先生。
今天,最大的新闻莫过于成立仅18个月的瑞幸咖啡,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上市。发行3300万份基础股票 ,每份定价17美元,共募集资金6.45亿美元。
一年半的上市节奏,不仅在中国的创业公司里,在世界范围内,都闻所未闻。此前创造纪录的是拼多多,两年的上市周期已经让人咋舌。
我从来没有买过瑞幸,对铺天盖地的瑞幸的广告也只是看看而已,近一年半以来被动接受的各种瑞幸营销的轰炸,我也只是一个旁观者,看到过很多唱衰瑞幸的声音,也不乏高唱赞歌的,瑞幸会是咖啡界的拼多多吗?还是另一个ofo?
不管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中,瑞幸是会继续高歌猛进还是会陷入迷局,至少在此时此刻,成立1年半的瑞幸,已经可以比肩成立了48年的星巴克。
如果总结瑞幸的当前的成功,复盘瑞幸的打法,其实也并不复杂,无外乎这样几点:
1、用瑞幸咖啡CMO杨飞的话来说,就是先用补贴“破坏”一个行业,再用互联网的手段去重造;
2、朋友圈、电梯广告、明星代言的裂变式营销;
3、强大的融资能力,雄厚的资本加持,快速攻城略地;
4、高性价比,高便利性是核心壁垒。
总结下来,补贴用户、裂变营销、资本青睐、高性价比,是瑞幸的核心打法。
然而,千万别说给我几个亿,换一个垂直赛道,数据化,砸钱营销,也能再造一个新领域的瑞幸。瑞幸之幸,有其天时地利人和的必然,也有人助然后天助的偶然。
如果你去看瑞幸的招股说明书,就会发现,瑞幸之幸,并非完全无忧。这次招股书的公布是瑞幸咖啡成立18个月以来,第一次公开的发布,因此对于读懂这家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总指标来说,招股书资料显示,在成立短短的18个月里,瑞幸已经合计亏损高达22.27亿元,相当于每个月亏损1.23亿元。拿2018年举例,2018年共卖出9000万杯咖啡,这意味着每卖一杯咖啡就亏损18块钱。
与此同时,瑞幸咖啡的扩张速度依然是惊人的,截止到2019年3月31日,瑞幸的开店数已经达到2370家,相当于日开4家店,急速扩张之下的运营亏损黑洞可想而知。
从各项细分的指标来看,目前的商业模式下瑞幸咖啡的各项数据都不尽如人意。
招股书资料显示,2019年Q1瑞幸咖啡营业收入为4.79亿元,环比与2018年Q4的4.65亿元几乎没有增长;在核心的咖啡饮料的收入上,2019年Q1收入3.61亿元环比与2018年Q4的3.47亿元也几乎没有增长。
招股书资料显示2019年Q1的消费者交易人数为4342万人,远远低于2018年Q4的6545.2万人,出现了超过30%的降幅。
在每月销售总额这个核心的指标上,瑞幸咖啡的环比依然是下降的。招股书资料显示2019年Q1的月均销售总额为1.63亿元,略低于2018年Q4的1.76亿元。
从净利润上来说,瑞幸咖啡的亏损在一众创业公司里面也是十分罕见的。招股书资料显示,仅仅在2019年Q1季度,瑞幸咖啡就亏损高达5.52亿元,环比与2018年Q4的6.69亿元虽然有所收窄,但仍然数额巨大。
其实不难得出这样的判断,面对如此大的各项数据下滑,此时是瑞幸上市的最佳时机。
所以,四个核心打法并非本篇文章的中心,因为同样的打法,也很可能毁了一家企业。比如ofo。
那么,对于创业公司来说,瑞星咖啡有哪些较有共性的模式是值得借鉴的呢?我们不妨也来总结一下。
高度标准化和工业化
曾经看到过一个报道,是关于瑞幸的一杯咖啡是如何诞生的。
“进入瑞幸之前,王小龙(化名)想过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咖啡师,认得咖啡豆种类,烘焙豆子,能够拉花,做出一杯有品质的咖啡。如今他虽然也在制作咖啡,但咖啡好不好喝,和他本人已经没有太大关系。”
因为,只要把该倒的料倒进去就可以。
所有口味的成败,都依赖于店里价值12万的全自动咖啡机。
瑞幸的咖啡师并不在意咖啡做的好不好,他们最在乎的,是做一杯咖啡够不够快。据说,咖啡师的头顶都会有摄像头记录咖啡师制作咖啡的过程,瑞幸要求2分钟左右出产一杯,如果超出时间,会有相应的惩罚。
正如上面所说,12万的全自动咖啡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制作咖啡的流程基本上就是——操作机器,盖盖,装盒,分工合作,按照这样的流程来,最快50s就可以制作一杯咖啡。
瑞幸咖啡店,更像是一条咖啡流水线,每台咖啡机与传感器相连,咖啡豆的萃取时间、温度、仓压等运行参数已经设定好,一旦发现问题,工程师会过去调试。
效率第一
如果你去过瑞幸的线下店,就会发现,店内的设施非常简单,环境体验对瑞幸来说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效率才是。
瑞幸CMO杨飞就曾在一次演讲中谈到,“传统咖啡品牌会强调咖啡馆,强调第三空间,强调线下的用户体验,强调到店的体验。但我们卖的是咖啡,不是咖啡馆。当然我们会强调any moment(无限场景),任何时间,任何场景之下喝咖啡。首选写字楼、办公商场,是满足用户高频、便利使用。”
从管理流程上说,咖啡最适合规模化,储存、制作都能实现标准化,且溢价空间大,成本在10元左右,市面上均价在30元。
高度数据化
在服务业,熟客文化是很多企业的要求之一,然而,在瑞幸,不管来店里买咖啡的是什么人,店员都不需要表露什么情绪,因为这些并不重要。
“从上线第一天开始,瑞幸就给用户行为设置60多组标签,到现在,增加到100多组——从基本人群、特征、消费频次,到消费地点、口味等,消费者能看到的每一杯咖啡推荐,都是大数据计算的结果。”
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Jeffrey Towson看来,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从来都不是「卖一杯咖啡」,而是企图成为新一代大数据公司。门店作为前置仓,建成一个与咖啡强相关的消费平台,在保持咖啡的核心优势下,继续拓展边界,卖更多附加值高的产品。
如何获取用户?
先解决认知问题,再解决后面的情怀和梦想。
为了极尽可能获得用户,瑞幸CMO杨飞的态度是,“一切产品皆要可裂变,一切创意皆要可分享,创意更多的是为了让大家分享出去,哪怕它会low一点,哪怕它会原生一点,都没关系,只要能够有传播,它就是好的。”
比起品牌或情怀,他把知名度放在企业生存的第一步,流量即销量。“要先解决认知问题,再解决后面的情怀和梦想,考虑下能不能先打造出一个名牌,再通过名牌来站稳脚跟。”
综上,是我看到对我有帮助的瑞幸的打法。
如果你说,瑞幸的裂变营销实在值得借鉴,这肯定没错,但前提是你得遇到了杨飞同样的烦恼,”很多时候遇到的问题不是花钱多苦恼,而是钱花不出去,买不到足够的流量曝光而烦恼。”这应该是有钱人的幸福烦恼吧。
抓住风口,彪悍融资,烧钱扩张,再迅速谋求上市。这肯定是一种创业方式,是可以从瑞幸身上习得的经验之谈。
然而,瑞幸,你学不会学的会,别看别人说了什么,看看自己到底能用上什么。
作者:申鹤
国士无双影视工场创始人&CEO
个人公众号“不在圈子里”
每天更新和创业、影视、体育、知识系统相关的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