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批人已经身家过亿了!这或许才是行业最新的财富密码

艳姐说往前看个十多年,物业板块算是地产大哥们的小弟,依附于地产,并且不管是门槛还是薪酬都要远远落后于地产。然而时过境迁,随着物企们纷纷独立成家、登陆资本市场,其造富的能力早已不容小觑。虽然总体而言其门槛、薪酬还是比不上房企,但是艳姐翻阅了数十家上市物企的年报之后发现: 已经有一批供职于上市物企的人走在了最前列,身家不菲! 粗粗翻看下来,撇开物业老板们不看,物业高管中甚至已经有人仅靠手中持有的物业股份拥有至少10亿的资产!通过分到的股权资产过亿的物业高管也少说有10人。 01表面薪酬:远远落后地产、少数物企居高在看物业高管们背后庞大的身家前,不妨先来看下他们的年度薪酬情况。 地产人言根据克而瑞发布的《2020年物企在管规模榜TOP100》榜单统计了34家于2020年及以前上市、位列在管规模百强的物企薪酬,分别从总额和个人薪酬维度进行了梳理: 1、高管薪酬总额:两级分化严重,碧桂园服务遥遥领先据地产人言统计,2020年上市物企在年报中披露的高管薪酬总额呈现出了巨大的两级分化。 在上市公司的报表中,关于高管的薪酬披露分为两部分: 一是董监高层级的个人薪酬细则,这部分以董事会层面薪酬为主(少部分物企还披露了高量级行政人员及监事薪酬)。 二是匿名公布五名最高薪酬雇员的薪酬,包括但不限于已披露的董监高层级。 为了更客观的进行展示,我们从两个维度分别进行了统计,为大家整理出了这样一个上市物企高管薪酬总额排行榜。

从披露的高管薪酬总额来看,碧桂园服务成了唯一一家薪酬总额过亿的物企,延续了其地产板块的高薪风格,遥遥领先于其他物企,排在后面的6家物企加起来才抵得上一个碧桂园服务。而反观地产公司,同样维度的薪酬总额过亿的有足足5家,整体来看,物管公司的付薪能力还是要落后于地产不少的。当然,由于不同房企年报统计维度的差异,这个数据仅可以作为一个小小的参考,更具参考意义的数据是:每家物企内部位列TOP5的薪酬总额。这个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目前物管公司最顶尖的那一群人的薪酬水准。从物企内部TOP5薪酬总额这个数据维度来看,过亿的依旧只有碧桂园服务一家,甚至比披露的董事会薪酬总额来的更高,突破两千万的也仅有宝龙商业、中海物业、荣万家。如果平均到高管个人,碧桂园服务最高薪的高管们平均每人的薪酬就有2972万元,比其他物企的总额还多!其余物企最高薪高管们的平均薪酬则在54.5万元至591.8万元不等,跨度极大。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部分房企最高薪酬TOP5总额是要高于已披露的董监高薪酬总额的,原因在于:大部分物企仅披露董事的个人薪酬,而很多高薪的高管并不在董事会。最极端的是远洋服务:最高薪的5名高管均不是董事。

2、个人薪酬:过千万薪酬罕见,远远落后地产从已披露的高管个人薪酬来看,上市物业高管2020年个人薪酬大于1000万的仅4位,其中三位来自于碧桂园服务,另一位则是去年加盟宝龙商业的陈德力,不过最低的陈德力也有1855.6万的高薪。陈德力的高薪大概率也与宝龙商业并非纯粹的物企有关,陈德力本人也是主抓商业板块的业务,因此其也呈现出了几乎可以和碧桂园服务高管并驾齐驱的薪资。根据地产人言此前的统计,地产高管年薪过1000万的有逾50人,而整个2020年我们已统计的物企中,已披露的高管个人薪酬过200万的仅有46人。可见,不管是总额还是个人薪酬仍与地产存在较大差距。欲知完整≧200万薪酬的物业高管名单,可:①点击关注地产人言👇②后台回复:“200万”,获取《2020年上市物业高管个人薪酬(≥200万元)》,示例入下:在物企披露的高管个人薪酬中,会看到有不少高管的薪资偏低,很多不到10万甚至是为0,主要是因为:他们虽在内担任要职,但其工资并不由物业公司发放,而是由关联公司发放,尤其是大部分物企的非执行董事,大多基本只在物企方领一份董事袍金甚至是直接不领,由企业外部人员担任的独董也同样如此。还有部分高管薪资偏低的原因也会由以下几点原因造成:①高管的绩效工资尚未明确;②部分高管上任时间尚短或中途离职,也可能导致报酬水平偏低。02背后:物业高管们的真实身家从表面数据上来看,物业高管们的薪酬要落后地产高管一大截,但事实上,这些物业高管们的身家不容小觑,甚至完全不输于很多地产高管!艳姐翻阅年报统计数据后发现,至少有10名物业高管手中持有的物业股份价值过亿。高管个人所持有的物业股份价值过亿十强排名所属企业实益持有股份股份价值1物企A15,621,200 11.79亿港元2物企A8,984,390 6.78亿港元3物企B35,383,500 6.16亿港元4物企C22,500,0006.10亿港元5物企D63,000,000 5.70亿港元6物企E7,500,0003.37亿元7物企A5,295,637 4.00亿港元8物企A5,055,200 3.82亿港元9物企D34,142,000 3.09亿港元10物企A4,000,000 3.02亿港元本表数据为地产人言独家统计;数据来源:各物企2020年年报;表中统计股份为高管截至2020年12月31日所实益持有该上市物企的份额(包括其作为实益拥有人/信托受益人所持有股份);高管持有股份价值以2021年7月13日收盘价为准计算。以6000多万年薪摘得物业高管薪酬榜首的某老大同样也通过手中持有的物业股份身家一骑绝尘,按7月13日其所在物企大鳄的收盘价来算,其手握的股份价值约11.79亿港元!值得注意的是,碧桂园服务是造就了身家过亿高管人数最多的上市物企,就像当初碧桂园用创新的跟投制度成就了无数亿级区域总、总裁一样,规模庞大的碧桂园服务同样让5位高管实现了财务的自由。要知道这还仅仅只是计算高管们的实益持有物业公司的股份所得到的数据,如果算上其在关联公司的持股,能统计到的身家过亿的高管可能还会更多。为何上市物企陡然之间就成了新的财富密码?背后又隐藏了什么样的行业变局?1、物业上市浪潮影响这两年,物业迎来了史上最大的上市潮。2017年时还不过仅有1家上市物企,不过短短的几年内,物企们就如雨后春笋般接连上市。有消息显示,预计到年末上市物企的数量或许能有望达到70家!而公司的上市,伴随着的就是分到股份员工的身家暴涨。尤其近两年来,为了通过较良性的激励制度留住人才,企业们都纷纷将视野投向股权激励,新上市的物企们在这一方面更是不吝惜。也有一部分高管本就属于合伙人性质,自己也算半个小老板,分到的股份不少,身家也就不容小觑。比如某商业大佬加盟如今的东家后,不仅薪资不菲,比得上大多数地产高管,其手里还握有公司3.49%的股份,其中一半是公司直接给到的奖励股份。还有部分高管本身是从地产开始打拼起的老员工,同时手握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份。比如某top5房企分拆出的上市物企的一众高管,基本都是同时手握物业与地产的股份。比如其中两位来自地产的老臣,虽然在物业的持股还尚不太高,但是算上他们在地产实益持有的股份、加上未行使以及未奖励的股份,截止7月13日,他们的股权就分别值5.4亿港元、3.6亿港元。2、物业估值持续上扬目前市场对物业这样的轻资产还是普遍看好,尤其在去年疫情的影响下,物业的估值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上扬,已经有不少拆分出来的物业股市值逼近甚至是反超了地产母公司。经营了数年的地产就这么被物业反超了,房企们很意外:要知道由于地产股的市值向来是偏低的,资本市场的反馈并不好,普遍要远低于其规模水平,甚至有不少上市房企的股价在持续走低,升值空间低的可怜。高管们除非被直接奖励股份,不然即便是拿到购股权还需要等待企业的估值上扬才有的可赚。物业却是一上市就赚的盆满钵满。与此同时,分到股份的物业高管们则是暗自狂喜:短短几年,身家翻了几倍!人生之得意,莫过于此。3、物业规模持续扩大,大鱼吃小鱼模式开启相较于逐渐进入发展瓶颈期的地产,物业却是驶在快车道上,规模营收持续高增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物企更愿意去奖励高管,实现共赢。据克而瑞物管数据显示,预计2021年在管规模过亿企业有望超过30家。庞大的规模下,物企的员工人数与支付的薪酬也在整体上扬。目前,上市物企的员工人数从2000+到15万+不等,其中员工人数破万的一共有14家,他们支付给员工的薪酬总额也都在10亿元以上。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金科服务虽然员工数量并未过万,付薪能力却维持在高位,同样支付了逾10亿薪酬。在这份表单中,碧桂园服务的数据同样惹眼,员工人数更是在同比暴涨了183.97%后突破了15万关卡。这背后主要在于:去年十月接连并购了两家物企后导致的员工人数陡增。加之今年顺利吃下蓝光嘉宝服务,规模也是进一步大幅增长。而这样大鱼吃小鱼甚至是大鱼吃大鱼的模式在物企中已然不少见,前阵子收购彰泰的融创同样也将彰泰服务收入囊中,还有不少物企并购正在进行中。随着物企洗牌的进行,规模房企的增长也会更迅猛,物业高管的未来也更光明。不过相较于整体薪资高企的地产来说,物业依旧落后了一大步,想要在薪资上有大幅提升估计还是一场长期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