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如何让全公司进入目标式管理的状态中?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这是申鹤公众号第731天的第725篇原创文章


一家公司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管理?

关于这个问题,我不止一次提过我的观点——我要创建一家去我化的公司。

今天恰好看到了一个词,叫【“失控”式管理】。

我从前很纳闷,大公司动辄几万人几十万人,要如何做管理?最近研究大公司比较多,你会发现不管是几千人还是几万人、几十万人的公司,核心的管理者就是那些,甚至,在字节跳动,有人研究之后的结果是:这家公司没什么管理。

吴伯凡把它称之为【“失控”式管理】。也就是去创始人化。

六万人的公司没什么管理,那不是乱成一锅粥吗?那不就是处于失控的状态吗?

“你说对了。”吴伯凡说。“它就是一种失控的状态,但这种失控是不去控制它,是在非控制状态下自发形成次序。这叫失控,也叫无为。用一种无形的力量来管理。”

要想实现这样的管理状态,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但是其中一种路径非常值得参考借鉴,那就是OKR制度

我曾经多次写过OKR的文章,不过从前,我的立场和态度都还比较传统,认为不管是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但是最近研究了很多案例,再结合我们公司自身情况之后,让我对OKR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OKR是一种管理工具,起源于英特尔,发扬光大在Google,现在在全世界,主要是互联网高科技公司里头推行,它背后是一种失控的文化。”

OKR管理是英文的“目标”和“关键结果”的缩写词,叫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首先是目标,然后是关键的结果。

也就是说,在OKR的机制下,目标是第一位的——公司可以先从战略角度设置年度、季度的O,再拆解成具体的KR,公司的KR可能就变成了部门的O,那么,部门再去根据O拆解部门的KR。

很早管理大师德鲁克就说,真正的管理不是管理者在管理,而是由目标来管理。

很多公司管理得混乱不是因为没有管理者,也不是因为没有管理制度,是它的目标特别不明确。所有人都在那忙碌,但是目标不清晰的时候,大家就在表演工作的舞蹈,从事忠诚竞赛。这种方式表面上井然有序,也很忙碌,但是结果非常差。所以真正的管理叫MBO,Management By Objective,就是由目标来管理。

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如何能跟踪每个人的OKR进度呢?

还是拿字节跳动来说,它有一款软件,这款软件英语叫Lark,中文叫飞书。

在这款软件里头,每一个人包括张一鸣,都能够看到别人在干什么,他要完成的那个目标到了哪一步。当你需要跟什么人、什么部门合作的时候,你直接看他已经显示出来的OKR的所有状态,就知道可不可以跟他合作。合作以后,你也用不着去盯他,因为他对你的项目上不上心,在这上头是看得很清楚的。

吴伯凡说,如果你管理一个公司是用听写的方式:

第一,你会很累很累,几乎是要累到崩溃的程度。

第二,最重要的是效率会极低。

但是如果你这个公司里面所有人都很清楚关键结果,再借助飞书这样的工具看到整个公司的Context,每个人就都很清楚自己该做什么。这样管理者就完成了一个从报时者到造钟人的转变。从Make things到Make things happen,让事情发生。

点击原文,查看已日更的500篇文章~


作者:申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