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唐朝吗?它用了137年来创造巅峰,其后却苟延残喘152年

由于自身制度的局限性,历史上没有长盛不衰的王朝,无论曾经多么强大、蓬勃的帝国,都逃不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循环,以全面强盛而闻名的唐帝国也逃不出这个桎梏。而且,唐朝的衰亡显得特别与众不同:它用了一百多年达到顶峰,随后的一百多年却进入了“慢性死亡”的状态,直到最后一根稻草的到来,它也如其他王朝一样被彻底压垮。

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重要标杆,唐朝让无数人心驰神往。然而,这个持续了289年的帝国,也许只有前面的137年才吻合人们心目中的完美形象;以公元755年为节点,随后的152年与一些朋友的想象全然不同。

安史之乱前的唐朝,经由三位皇帝迈上了巅峰:

作为隋末乱世的亲历者,唐太宗李世民吸取了隋朝二世而亡的惨痛教训,空前重视民众诉求,一方面,选贤任能、整顿吏治,通过一系列制度的确立强化了对权力的监督;另一方面,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力促实现百姓安居乐业。对外,主动以高效的手段打击现实与潜在的威胁,拓展了王朝的生存空间。一个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武功兴盛的“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全面兴盛的基础。

唐高宗李治即位前期,延续了贞观年间的各项政策,关心民间疾苦、厉行节俭,同时积极对外用兵、消除边患,实现了边陲安定、百姓安宁的“永徽之治”,被赞有贞观遗风。后来武则天掌权期间,虽然政坛屡现动荡、还涌现出一些弊端,但大唐王朝的整体向上趋势并没有被打断。

而在唐玄宗即位后,针对因频繁宫廷争斗而衍生的诸多隐患,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全方位的改革:

政治上,重点改革吏治。李隆基规范宰相任命机制,形成了固定化、制度化的特点,同时他对这一岗位任人唯贤,启用了姚崇、宋璟、张九龄、韩休等一大批名相主持政务;他雷厉风行地裁汰亢员、精简机构,建立起地方官员的考察评定制度,还专门颁布了《整饬吏治诏》,有效打击了地方官吏贪赃枉法现象,此外还恢复了贞观年间的谏议制度,使政坛风气为之一新。

经济方面,他强调:“古之善政,贵于足食;将欲富国者,必先利人。”即把富民放在富国之前,主张藏富于民;他定期下令轻徭薄役、兴修水利,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在军事方面,唐玄宗整顿军队、采取积极扩张政策,不仅收复了西域,还降服了后突厥、契丹、奚、室韦、靺鞨等北方游牧政权,国土面积空前辽阔:“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

在文学方面,本身也是文人的李隆基在长安、洛阳创设集书院,组织全国著名学者、集中力量著书立说,为唐朝的学术、文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后世之所以把“开元盛世”视为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巅峰,源于它是一个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全面鼎盛的时代,强大、繁华、自信、包容、文明,整个人类古代史上也极为罕见。

然而,伴随着空前的成功,后期的李隆基也埋下了祸乱的种子。为了强化皇权,他重用恩荫出身的李林甫对抗科举体系的张九龄等人,曾经清明、高效的权力中枢逐渐腐败;为了控制边镇、避免内外结党,李隆基打破原有体系,大量起用在朝廷里没有裙带关系的外族将领为节度使,养成了身兼三镇、北方军权尽在手中的军事怪物安禄山;同时,志得意满的李隆基后期忽视国事、沉溺酒色,给了权奸以可乘之机,大唐的繁盛外壳下,实际上已经暗流涌动、危机重重。

公元755年11月,安史之乱正式爆发,这场持续八年的封建王朝内部动乱,不仅仅造成了人口方面的巨大损失,还系统地冲击了唐王朝的运行体系:

其一,统治者与地方军事统帅之间的信任危机难以扭转

也许是因为被自己信任的武将“捅刀子”的缘故,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唐朝统治者已经体现出对军人的不信任:

李隆基轻信宦官之言诛杀名将封常清、高仙芝,逼迫哥舒翰出战;

镇压叛军的顶梁柱郭子仪、李光弼多次面临来自朝廷的猜忌,间接导致战事屡次反复;

因此,在平叛面临尾声时,将领仆固怀恩为了避免“兔死狗烹”,故意保存叛军旧部,让他们继续控制河北地区,形成了魏博、成德、卢龙这三个名义上归顺唐朝、实际上拥有辖区内所有权利的藩镇,即大名鼎鼎的“河北三镇“。

同时,在平叛的过程中,藩镇这一组织形式也逐渐推广到内陆。然而,绝大部分藩镇都是听命于唐朝廷的,甚至连河北三镇也接受中央的大政方针,时常奉命参与平乱、攻打外部政权等任务。

不过,在其后的100多年,历代唐朝有志帝王均试图彻底收回以河北三镇为代表的藩镇的权力,但是,由于政策失误,他们不仅没能达成目标,反而激起了更大范围的反叛,如唐德宗的削藩战争导致了失控的“四王之乱”,连自己也被赶出了长安;唐宪宗一度完全解除了河北三镇的武装、实现了直接统治,然而朝廷的后续人事、政策应对连续失误,激起了三镇军民的方案,反而重新进入了不可扭转的更严重割据局面。

其二,宦官主导了唐朝的政治进程

在安史之乱中,出于对武将的忌惮,帝王使用宦官监军、制衡军事统帅的做法成为了惯例,这也是政府军经常贻误战机、判断失误、造成战情反覆的重要原因;

同时,对于历代唐朝皇帝而言,宦官也全面取代宰相,成了自己最信任的人、甚至还将中央军权交于他们之手。比如唐肃宗视李辅国为头号亲信;唐代宗则先后信任程元振、鱼朝恩;曾经排斥宦官的唐德宗,在遭受“泾原兵变”的羞辱后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态度,把禁军悉数交给了窦文场、霍仙鸣等宦官指挥,从此,掌握了中央军权的宦官群体,成了能够左右唐朝政治发展的强势群体,甚至能够轻易的杀害、废立皇帝。

比如曾经创造“元和中兴”的唐宪宗就死于宦官之手,此后的历任唐朝皇帝均由宦官拥立。唐文宗曾试图联合文官除掉宦官,却迎来了“甘露之变”的惨剧,文官集团几乎被诛杀殆尽,唐文宗本人也彻底沦为了傀儡;接下来,唐武宗曾创造了“会昌中兴”,被称为“小太宗”的唐宣宗甚至还收服过河西地区,但这些都只能算是唐朝的回光返照而已,被宦官所掌控的朝廷已经病入膏肓,经由后来的唐懿宗、唐僖宗两位昏君后,唐朝彻底无法苟延残喘。

其三,剥削逐渐加重,成了压垮脆弱唐王朝的稻草

安史之乱后,由于战争的损失、河北三镇的相对独立,唐朝中央朝廷掌握的人口大幅减少,由战乱前的900多万户锐减为290多万户;但在同时,由于对内持续不断的削藩、平乱,对外与吐蕃、南诏的战争,唐朝廷的财政需求却居高不下,这些压力最终都归在了老百姓的头上。

以唐德宗为例,在削藩失败后,他意识到“手里有钱”的重要性,在全国范围内增收间架、茶叶税,还主动要求地方向他进贡;各级官员也上行下效,他们巧立名目、大肆盘剥;在藩镇方面,同样也统“暴刑暴赋”,百姓身上的负担日益沉重、民怨越来越深,安史之乱后农民起义频繁爆发。

公元875-884年,势头浩大的王仙芝、黄巢起义爆发,席卷了大半个唐朝国土,南方经济中心遭受重大打击,唐朝存在的基础全然崩溃。

与此同时,李氏的威严也在农民起义中被完全摧毁。以沙陀将领李克用、出身起义军的朱温为首,地方军阀趁着镇压起义的机会扩张自身势力,其他诸如李茂贞、王行瑜等小军阀也横行一方,李唐皇室一步步被挟持、残害,逐步迈向惨烈的国破家亡:

公元900年,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联合宦官劫持唐昭宗,朱温趁机以勤王的名义前来围攻;到了公元903年,李茂贞落败,唐昭宗成为朱温的傀儡;

公元904年,朱温以入宫奏事为名,派人率兵杀入皇宫,将唐昭宗当众砍死,随后扶植年仅13岁的李柷为帝,史称唐哀帝;

公元905年,在朱温的命令下,蒋玄晖九曲池设宴招待唐昭宗的九个儿子,其后在众人醉酒之际把他们全部杀害,尸首抛入水中;

几个月后,朱温在滑州白马驿屠杀仍旧支持李唐的朝臣三十多人,史称“白马驿之祸”,唐王朝已经名存实亡。

公元907年,朱温逼迫唐哀帝禅让,下一年将其斩草除根。曾经强盛无比、令无数人骄傲的唐朝,在经过了100多年的挣扎后,就这么惨淡收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