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女萧萧》——萧萧,被命运锁喉的女人

电影:《湘女萧萧》

类型:剧情

导演:谢飞、乌兰

主演:娜仁花

上映时间:1986年(中国)

奖项:法国蒙坡里埃电影节“金熊猫”奖等

电影《湘女萧萧》是根据沈从文的短篇小说《萧萧》改编,在民国初年,湘西边远小山村的12岁的女孩萧萧作为童养媳嫁到了杨家坳,像一个大姐姐一样照顾小丈夫和他的家庭,后来萧萧长成了少女,和家里叫花狗的长工好了,可是花狗害怕宗族惩罚抛下了怀孕的萧萧,幸亏婆家人迷信又善良,收留了萧萧母子,再后来,萧萧也按照习俗给自己的儿子娶了个大媳妇,也像他的婆婆一样永远等着一个回不来的丈夫。

这次观看由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有一种新的感受,大学因为学习需要去读文学作品的时候,并没很觉察到它深层次的“好处”,一方面是需要读的作品太多,优中选优,敏感度下降,另一方面是,因为需要考试,对作品的解读比较固定,在老师的讲解答案而且来得太容易,自己阅读能力和生活阅历很有限,就读不出它的味道来。而如今,开始觉察到“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有很久没有系统读过文学作品了,为了解决一些当下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不得不开辟了其他专业的书籍,并进行了长时间的学习,再就是觉得文学作品不如哲学理论更能直指人心,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认识,迅速扩展人的精神世界。如今看来,是自己没有找到真正好的文学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为什么经典,就是作者看到了当时那个时代绝大部分人都没看到的东西,放在很多年之后仍然适用,所以说,中西方哲学都提出,尽管人类从诞生至今经历了很多年,但是人性没有大的变化。现在更加体会到,虽然任何文学作品本质上都是作者的自传,但真正的文学家是在记录时代,探讨人性,人性的话题超越了时代的限制,是没有国界的。

回到电影本身来说,如果文学作品本身是过硬的,只要不魔改,那么改编有了质量保证。文学作品的刻画是细腻有灵魂的,所以在电影中就很真实,现实主义很强。

从大的故事背景看,湘西文化历来有一层神秘的面纱,电影配乐也让人浮想联翩,不自觉地想到傩戏,还想到了胡金铨的作品《空山灵雨》。湘女萧萧的生活环境非常闭塞,用“一张白纸”来形容萧萧再合适不过了,萧萧本能地向往像女学生一样自由平等,但是又不能脱离自己的生活环境,这个生活环境里的人们是鄙视女学生的,花钱多,露胳膊露腿有伤风化,只读书唱歌净做些无用的事。所以,萧萧只能屈服于现实,生存下去。

她去做童养媳又被长工抛弃并不仅仅是个爱情悲剧,而是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命运遭遇,她们的情感选择就是命运选择,这是一个命运的悲剧。尤其是萧萧和花狗之间所谓的“爱情”,就是花狗有计划地引诱,“傻姑娘”遇上了“渣男”,天天守着小丈夫太压抑了,就这么顺水推舟了。与其说她没法选择自己的命运,倒不如说她可能连“选择”这个概念都没有,最多就是随着原始的欲望驱动。

萧萧的生存环境是由一堆男人掌握的,表面上他们是道德伦理的卫道者,事实上他们也会利用话语权对女性的体貌、出身等等品头论足,恶言相向,甚至闹出人命,事实有泄私欲的嫌疑。萧萧不是一个完整的人,这里的女人都是这样,要被摆布被塑造,要生孩子传宗接代,甚至要像货物一样被卖来卖去。故事用一种死循环的方式表现压抑,比如在大的结构上,影片首尾两场童养媳的婚礼互相呼应,萧萧步入婆婆的后尘,天天守活寡等等。

影片好像给了人一种错觉,似乎萧萧可能会反抗命运成功,可是没有,最后还是落入了俗套。萧萧的反抗是无效的,就是“跑”,逃离当下的环境,重新开始,其实她也从来没有想过有真正地反抗,总是指望别人改变自己的命运,比如花狗、道士、香灰。

这种若有若无的反抗勾起了人们的希望又重重摔下去,即使是回到了原点上,也让人更失望。

推荐阅读

● 《红高粱》——高粱地里活出来的劲头不能丢

● 《佩小姐的奇幻城堡》——每一次跳出舒适圈,都是一次勇敢者之旅

● 《僵尸新娘》——其实,自己才是自己的避风港

● 《哈尔的移动城堡》——战争or和平?选择了就要承受

● 《在京都小住》——去给自己的心灵放个长假吧

电影·读书·走走看看

请关注公众号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