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方子拾遗(二)

(31) 加味半夏泻心汤

组成:党参15克,半夏15克,黄芩10克,黄连9克,干姜9克,枳壳9克,甘草6克,瓦楞子20克,海螵蛸20克,大枣5枚

服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功能:和胃降逆,开结除痞、调和阴阳

主治:中虚寒热错杂、脾胃升降失调,症见心下痞滿、疼痛、干呕或呕吐泛酸、嘈杂,或肠鸣下利,舌质红、苔黄膩、脉弦數。治浅表性胃炎。

(32) 清肝化滞汤

组成:柴胡10克,白芍15克,金钱草10克,淅贝10克,鸡内金10克,茯苓10克,枳实10克,郁金10克,莱菔子10克,香附10克,丹参15克,黄芪30克,山楂10克,陈皮10克

功能:疏肝利胆,悦脾化滞

主治:肝郁胆热,脾虚失运,痰浊滞留而致的脂肪肝,症见胁肋胀痛,口苦纳少,脘胀体倦,便秘或便溏,苔膩,脉弦細滑等。

用法:清水浸泡1小时许,中火煎两遍,共熬汁500毫升。分早晚服,忌食辛辣油膩。

加减运用:气虚疲乏益肾加党参,肾虚腰酸胫软加菟丝、杜仲,阴虚心烦不寐加炒枣仁,转氨酶升高加茵陈,便米加槟榔,血脂高加荷叶。

(33) 疏肝化症汤

组成:柴胡9克,茵陈20克,板藍根15克,当归9克,丹参20克,莪术9克,党参9克,炒白术9克,黄芪20克,女贞子20克,五味子15克,茯苓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头煎二煎药液相混,早中晚分三次服,也可共碾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日服三丸。

功用:舒肝解郁,活血化症,清解祛邪,培补脾胃。

主治:各种急慢性病毒肝炎,早期肝硬化、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

加减运用:有湿热症候或瘀胆现象的,方中茵陈可重用40~60克,以利于清利湿热,再加赤芍。栀子,是出于祛瘀利胆的目的,虚贏不足严重的,偏于阳虚酌加淫羊藿、仙茅、肉桂以温补肾阳,偏于阴虚酌加生地,枸杞等以滋补肾阴,对于肝硬化代偿失调,血脉瘀滞滞,阳虚不化所出现的腹水,根据'去菀陈莝、温阳利水的治则,在重用补益脾肾和活血祛瘀之品的基础上,尚须酌加理气利水之品,如大腹皮、茯苓皮、泽泻、白茅根等,如此标本兼治、有利于腹水消除,恢复肝脏代偿功能。

(34) 进退黄连温胆汤

组成:川连5克,天麻10克,竹沥半夏10克,炒陈皮9克,辰茯苓12克,姜竹茹9克,炒枳实9克,珍珠母30克,琥珀6克。

功能:清热除痰,利胆安神

主治:胆虚痰热壅阻,上扰神明,焦虑幻想,惊悸夜游,虚烦不得眠,或酒毒攻心,口苦,呕哕频作,胸中嘈杂灼热,水谷不进。

加减运用:阴虚唇舌干燥,加麦冬、花粉;手足心灼热,加丹皮、地骨皮;胃纳不振,加生谷麦芽。妇女月事不调,加当归、白芍。

(35) 柔肝益脑汤

组成:炙甘草9克,淮小麦30克,炒枣仁15克,丹参24克,白芍15克,辰茯神12克,当归15克,石菖蒲9克,枸杞子15克,郁金10克,天麻12克。

功能:柔肝安神,涤痰通瘀。

主治:癲痫、癔病(精神忧郁症)、更年期綜合症,不寐症。

用法:冷水适量浸泡上药40分钟,加溫煎沸后,再经文火煎30分钟,取汁250毫升,每日一剂,每剂二次,早晚各服一煎。

加减运用:心肾不交之虚烦失眠,加肉桂、川连、琥珀;痫证目睛上吊加决明子、珍珠母;手足抽搐加丹皮,钩藤;神昏厥逆加天竺黄,制胆星,肝阳上亢眩晕加夏枯草、生石决明;心虚胸闷心悸加青龙齿、甘松;气虛加黄芪、党参,阴虛加生地,沙参。

(36) 养肝熄风汤

组成:菊花15克,钩藤15克,制首乌5克,潼蒺藜15克,旱莲草15克,丹参15克,怀牛膝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

功用:养肝、育阴、熄风

主治:头昏头胀,眩暈,难寐,下肢乏力,脉弦。

(37) 疏肝散结汤

组成:柴胡10克,当归10克,赤、白芍各10克,郁金10克,青皮10克,橘叶10克,莪术10克,仙茅10克,仙灵脾10克,淡苁蓉10克,巴戟天10克。

功能:疏肝理气,益肾散结。

主治:乳腺增生病,有块(质韧,边界不清),常感疼痛,经前为甚。

用法:从排卵期起,至经净为止,每日煎服一剂。

加减运用:胃气不舒加玫瑰花10克,香橼皮6克,有血虚症狀加地黄15克。

(38) 活血舒肝汤

组成:当归10克,炒柴胡10克,黄芩6克,赤芍10克,红花5克,桃仁7克,枳壳10克,大白10克,大黄10克,甘草2克

功能:活血祛瘀,疏肝理气。

主治:伤后瘀血,症见局部肿疼,胸胁不利,腹部胀滿,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苔黄厚,质暗红,脉弦大。

煎服方法:先将大黄开水浸泡,其余诸药水煎,待其煎成后,将大黄及其浸泡液投入药锅內,煎沸即起火,滤出药汁,一次溫服,四小时后复煎内服,每日一剂,待大便通利后,大黄即与中药一起煎煮。

加减运用:若瘀血严重,大便梗塞,加芒硝12克,软坚通下。若胸胁受伤,气逆咳痰,加姜半夏10克,降逆祛痰,若瘀血流注,筋肉青紫硬结,加羌活10克,通结活络。

(39) 育阴养肝汤

组成:生地15克,白芍20克,枸杞子20克,女贞子20克,制首乌20克,丹皮15克,丹参20克,茜草15克,炙鳖甲或龟板20克

煎法:每剂煎二汁,头汁用冷水二碗约1000毫升先浸泡20分钟,再煎至大半碗约300毫升;二汁加水600毫升左右煎至300毫升,下午2~3时、7~8时分服。

功效:育阴养肝,化瘀消症

主治:早、中期肝硬化,症见胁肋隐痛或不舒,脘腹胀滿,头暈神疲,纳少咽干,面色晦滞少华,舌嫩红,苔少,脉弦細。

加减运用:兼肝郁不舒者加郁金10克,苏梗10克,兼有腹水、苔膩者去生地,加米仁30克,茯苓20克,泽泻20克,有牙宣鼻衄者加地榆30克,槐花15克。尿赤口干加青蒿10克,石斛15克,麦冬15克。大便不实者去首乌加葛根15克,荷叶6克,山药20克,干米加爪蔞仁15克;精神萎顿、血三系偏低加黄芪30克,当归25克;乙肝三系不正常者加大青叶30克,晚蚕砂(包煎)15克;腹胀甚则加枳壳6克,槟榔20克。

(40) 疏肝利胆汤

组成:金钱草15克,茵陈15克,柴胡6克,白芍9克,枳壳6克,木香6克,元胡9克,川楝9克,生大黄9克(后下)、內金9克,元明粉6克,白术9克,青皮6克,五灵脂9克,生蒲黄6克,黄芩9克,胆草6克,苡仁15克。

用法:水煎两遍,分两次服。

功能:疏肝利胆,气滞瘀结之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石症以及胰腺炎等。

加减运用:便秘加生大黄、元明粉;热重加黄芩、胆草;湿重加苡仁、白术;剧痛加五灵脂、生蒲黄、元胡索、白芍、川楝子;腹胀甚者加枳壳、青皮、木香、柴胡;黄疸不退加金钱草、茵陈、生大黄;呕逆加半夏、竹茹;体质虚弱者加党参、黄芪;胆石加內金、冬葵子、急性子、王不留行。

(41) 理肝汤

组成:早莲草12克,柴胡9克,台乌药10克,白芍12克,丹参15克,党参15克,云苓15克,麦芽18克,甘草6克。

功能:疏肝行气,清肝平肝,养肝益阴,益气健脾。

主治:精神抑郁症,肝胆疾病及胃肠功能紊乱。

用法:每日一剂,水3碗煎取2碗,頓服。药渣复煎,用水2碗,煎取1碗,6小时后再服。

加减运用:肝火盛者,去党参,加夏枯草15克,川楝子12克,黄芩10克,肝阴虛者,改党参为沙参或太子参,加干地黄15克。腹部胀痛严重者,加枳壳10克,川朴10克。有肝胆结石者,加酸梅树根15克,灵仙20克,生苡仁15克,绵茵陈20克,有黄疸者,加虎杖15克,田基黄15克。

(42) 柴胡篙芩汤

组成:北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青篙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党参10克,碧玉散10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陈皮10克。

功能:和解表里,分消湿热。

主治:少阳枢机不利兼三焦湿热之手足少阳同病。

加减运用:湿热甚者,去党参、大枣、炙甘草,加茯苓、车前、泽泻;兼湿浊者加藿香、佩兰;少阳邪郁较重者、去大枣、炙甘草,加重柴胡用量,并加制香附、郁金;胸闷肋痛者去甘草、大枣、加牡蛎、橘叶;兼阴上伤者,酌加沙参、麦冬、兼太阳表证者加桂枝、白芍。

急性肾炎的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急性肾炎属水气病中的风水及皮水两大类,临床上又分为四个类型的辨证。风寒袭肺、水湿蕴结,表現为冷、发烧、咳嗽、气短、浮肿。治则为清宣利湿、通利三焦,可用麻黄。

(43) 温阳撤邪汤

组成:生附子24克,麻黄10克,細辛6克,蔥白10克,白术12克,茯苓14克,甘草3克。

功能:温阳撤邪,调化交济,消利固守。

主治:肾病综合症。

用法:方中生附子,米水洗先下久煎。麻黄以红糖炙(小兒量酌减)。

加减运用:久病正虛,水气尚在、津亏水蓄、阴精損耗,治当育阴消利,治常选用阿胶、猪苓;呕逆者选用生姜皮、旋复花以辛散降逆止呕,亦能行水;偶见血尿大便色黑者,去附子加用丹皮、茜草根有凉血止血之意;淡滲利湿,选用瞿麦、泽泻、车前仁配育阴之品使阴阳协调,消利而不伤正。

本病蛋白尿及男性成人遺,乃人体精气外泄,故多以益气固精,亦可培土制水而施以图巩固。益气常用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固精多用芡实、金樱;血脂难降者,可用山楂、泽泻适量泡水常服;遗精频频而水气甚者,可用文蛤,龙骨为末以本人唾液调湿纳脐,意在固精不凝水气;证中恐补中有滯,常选用茯苓、怀山药以平补平泻,固涩而不留邪。

(44) 益肾固崩汤

组成:枸杞子10克,女贞子10克,覆盆子10克,菟丝子10克,五味子6克,生山药12克,熟地15克,山芋肉9克,二冬各10克,知柏各6克,煅牡蛎12克,桑螵蛸10克。

功能:滋阴益肾、缩泉固崩。

主治:尿崩症、消渴、尿频及肾阴不足所致腰疼等症。

加减运用:若口渴甚者加生地10克,玉竹10克,尿频者加桑椹10克。

(45) 滋肾益气汤

组成:生晒参10克(药汤燉),黄芪30克,车前子20克,茯苓皮30克,杜仲20克,地骨皮15克,泽泻15克。

功能:扶正祛邪、益气养阴。

主治:慢性肾炎、气阴两虚。

煎服法:水400毫升,先浸10分钟,煎20分钟、去药渣,将汤煎生晒参10分钟,分二次服。

加减运用:食欲不振,加淮山药30克,麦芽15克,鸡內金10克,睡眠欠佳,加炒枣仁30克,合欢皮10克;腰膝酸软加怀牛膝10克,续断8克;血压高加地龙干20克,夏枯草15克;冠心病加丹参20克,瓜蒌衣10克,川三七2克(研末分二次冲服);肾阳虚加川附子10克,肉桂粉2克(分二次冲服)。

(46) 补泄理肾汤

组成:黄芪30克~50克,巴戟肉15克,黄柏15克,黑大豆15~30克,大枣5~10枚、牡蛎30~50克,土茯苓20克~30克,泽泻15~20克,

功能:益气补肾,行水泄浊。

主治: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或伴有肾功能不全、肾阴阳两虚、浊邪留滞者。

加减运用:慢性肾炎因外感引动伏邪者,可加用羌活、白芷、苍耳草、蝉衣等。其中羌活与黄芪相伍,对预防感冒复发,功胜玉屏风散。如果血压偏高,可加用夏枯草、防己等,另加党参、黄芪、附子等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血压偏高而见阳虚症壯者可用。如伴有湿热内蕴者,可加用漏蘆、生大黄、白蔹、猪苓、茯苓等,阳虚明显者,加炮附子、干姜、肉桂、仙茅等。

(47) 益肾利尿汤

组成:车前子20克,益智仁5克,萆薢15克,乌药5克,石菖蒲10克。

功能:益肾开窍,利尿顺气。

主治:下焦虚寒,小便白浊,频數不度,小便不利。

用法:每日1剂,分2次煎服,15剂为一疗程,1至3个疗程即愈。

(48) 益肾健骨汤

组成:黄芪30克,补骨脂15克,骨碎补報2克,菟丝子12克,狗脊12克,川断12克,甘杞子12克,干地黄2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川芎12克,鸡血藤30克,葛根12克。

功能:益肾养血、活络止疼。

主治:颈椎、胸椎、腰椎增生,上肢麻疼,脊柱活动欠利者。

加减运用:夹湿者加苍术12克,寒痛者加制川乌10克,川桂枝10克。

(49)温经止痛散

组成:川乌80克,草乌80克,麻黄60克,细辛40克,羌活70克,白芷70克,肉桂40克,干姜60克。

功能:温经散寒,通络除痹。

主治:经久缠绵难愈之寒湿痹痛,顽固性头痛,脘腹冷痛,骨质增生,全身关节拘挛疼痛,腰背胸胁痛,痛经,疝痛,扭伤,阴疽,瘫痪,痿证等一切寒邪所政之痛症,均有良效。

用法:上药8味共500克,置于锅內,微火烘脆,共为细末,贮瓶备用。

取药末500克,加60度白酒适量润湿,置于锅內炒热,做成药餅。趁热敷貼于患部,外以油纸或薄膜盖定,绷带包扎,至局部及全身发热或微汗出为度。每日1~2次,每次2~4小时,3日后更换新药。

取药末250~500克,加60度白酒适量润湿,置于锅內炒热,紗布包裹,做成药枕或药袋。置于患部,外以电熨斗或电吹风热熨患部,使药力直透肌腠筋骨,以局部覺热为度。每日3次,每次30分钟,3日后更换新药。

取上述生药粗末250~500克,置于瓶內,浸泡于60度上等白酒2000毫升中,密封避光,每日振搖一次,7日后备用。用时将药酒少量倒于碗內,用脱脂棉团蘸药酒适量,以长柄镊挟持,火柴点燃,将燃烧之药酒快速涂于患部,迅速用手掌拍熄,并揉擦患部,以局部潮红为度。

直接用棉球或紗布蘸药酒适量,涂于患部,用手掌揉擦至发热为度,每日3~4次;亦可将药酒装入压力瓶內,先按摩患部片刻,再将药酒喷洒于患部,揉擦片刻,使患部发热为度,亦有良效。本方切忌内服。

加减运用:在外用本方的同时,可內服《局方》五积散化裁,达宣痹止痛之目的。如妇女腹痛、痛经、腰痛、可加玄胡30克,当归30克,热熨;如经久不愈面瘫,可加黄芪100克,白附子60克,温熨;如属热痹,红肿疼痛,此则不宜。另用龙蛇夏马膏即龙胆草、蛇泡草、夏枯草、马齿苋,鲜者各250克,洗净泥沙、搗如泥状,外敷患处,薄膜或油纸盖定。每日1~2次,每次4~6小时。颇具强力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凡火热毒邪所致之疔毒痈肿,亦有显著疗效。

(50) 香连固肠汤(丸)

组成: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炮姜5克,黄连5克,木香5克,秦皮10克,乌梅5克,炙甘草3克。

服法:作水煎,分3次服。亦可按比例作丸剂,每次5~10克,日服3次。

功效:益气运用力用时脾,燥湿固肠。

主治:慢性腹泻(肠炎),慢性痢疾。

(51) 增效调经丸

组成:地黄10克,当归6克,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陈皮10克,菟丝子10克,川续断10克,制香附10克,月月花3克

用法:按上药用量比例制成丸剂,或水煎服服。

效用:补肾培本,养血调经。

主治:妇女月经不调。

加减运用:如作汤药煎服,因血热而致月经先期者;加地骨皮、丹皮;证偏阴虛血热、迫经先行者加麦冬、女贞子、白芍;因寒客胞脉而致月经后期者加桂心、艾叶;证偏血虚加枸杞、枣皮;证见郁滞腹痛者加元胡、台乌药;因肝郁而致月经先后不定期者加柴胡、炒白芍;证偏因郁致瘀者加元胡、蒲黄;证见肾虛者加山茱萸、山药、五味子;因气虛不能摄血而致月经过多者加黄芪、仙鹤草,重用党参;因热盛于里而致月经过多者加炒黄柏、炒地榆、旱莲草;因瘀滯致经行量多夹块者加蒲黄、五灵脂、益母草、炒茜草;因血瘀而致月经过少者加桃仁、红花;证见痰湿者加陈皮、茯苓、半夏。

(52) 调经汤

组成:女贞子50克,旱莲草25克,生地25克,山药25克,侧柏叶20克,白芍25克,乌梅15克,黄芩15克,地榆炭50克,芥穗炭15克,甘草10克。

功能:养阴养肾,酸敛肝阴,升发肝阳,发散郁火,凉血止血,固精益气,凉血滋阴。

主治:肝郁肾虛之经漏,风阳妄动之月经先期、带下等症。

加减运用:气虛加党参、白术;脾肾气虛之暴崩不止加破故纸、赤石脂;夾瘀加茜草、乌贼骨;心血不足加麦冬,五味子。

(53) 妇宁丸

组成:柴胡8克,薄荷6克,当归10克,白芍12克,香附10克,枳壳12克,橘叶10克,木香10克,山楂12克,郁金12克,王不留行10克,牛膝10克,路路通10克,丹皮10克,梔子10克。

制备方法:上方为一剂饮片量,按此比例制丸。将橘叶、路路通、山楂三味药煎汁浓縮至比重1:20(20℃)作为粘合剂,其他药低溫干燥后粉碎过80目筛,混成均粉,将粘合剂拌药成丸,每克約80粒,干燥打光入瓶备用。

主治:中医:经行乳胁胀痛、乳房结块、经行抑郁、躁怒、少腹胀痛、痛经等。

西医:经前期紧张症、乳痛症、乳腺增生病,以及症见胸胁少腹胀痛之黄体功能不良、不孕、习慣性流产、慢性盆腔炎等。

功效:调肝通络、理气散瘀。

用法:每次6克,一日三次,经前10~15天开始,经期停服。乳腺病者持續服用。

(54) 归气定喘汤

组成:党参30克,麦冬15克,熟地12克,白术6克,山萸肉15克,茯苓15克,知母12克,枸杞15克,核桃5个(打破)紫河车粉10克,(兌服)、甘草6克。

功能:补肾纳气;归气定喘。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心源性哮喘。

服法:上药除紫河车粉外,一并浓煎3次,弃渣取汁,加入紫河车粉,分3次服,一日一剂。

加减运用:咳漱痰多者,加款冬花、紫苑止咳化痰;若喉痒、干咳少痰甚者,加天花粉、雪梨养阴生津润肺。

(55) 平哮汤

组成:炙麻黄6~9克,炒杏仁12克,桑白皮20克,地龙12克,蝉衣6克,蜈蚣1~2条、当归12克,石苇20克,细辛5克,徐长卿20克,生甘草6克。

功能:理肺平哮,解痉脱敏。

主治: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及持续期,寒热不甚明显者。

用法:每日11剂水煎服。发作时服汤剂。上药量加2~5倍,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每次2克,每日3次口服,作为发作期控制后巩固疗效,持续期亦可服用。

加减运用:偏热者加僵虫、生石膏、魚腥草;偏寒者加干姜、桂枝,重用細辛;痰盛气逆者加葶苈子、半夏、云苓;气虛者加黄芪、太子参、白果仁;咳嗽者加冬花、白前、枇杷叶。

其它如全虫、穿山甲等虫类药物,均有解痉通气,行瘀开闭之效,临症时酌情选用。

(56) 黛麦养肺止咳汤

组成:青黛5克,海蛤粉30克,人参10克(或党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细辛3克,炙甘草10克(小儿用量酌减)

功能:益气生津,清咽止咳。

主治:气阴虛咳漱(外感后咳漱、慢性咽喉炎、气管炎等)。

用法:水3碗煎取1碗,药渣熏煎1次,共分2至3次服。每日1剂。

加减运用:痰多而稀白、纳呆苔白者,加白术、陈皮、法半夏。咽痛、扁桃体增大者,加射干、板蓝根、金银花;其中兼便结者,再加胖大海。

素有喘咳(哮喘、慢支)、气逆痰多者,加麻黄、桂枝、苏子、葶苈子。若见阵发痉咳,狀若百日咳者,加百部、马兜铃。时有低热者,加青蒿、鳖甲。自汗、盗汗明显者,可加黄芪、防风。咽痒甚者,加僵蚕、胆南星;细辛用量酌加。血虚心悸、舌淡脉细者,酌加当归、熟地、丹参。

(57) 止痙镇咳汤

组成:天竺黄10克,僵蚕6克,苏子6克,半夏6克,瓜蒌皮10克,麦冬6克,杏仁3克,五味子3克,百部3克,炙冬花3克,施复花(布包)3克。

功能:祛风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小兒百日咳痉挛期,阵发性頓嗽者。

用法:水煎150毫升,3~5克歲,日分4次服,6~7歲日分3次服。服时加蜂蜜一匙。每日一剂。

加减运用:肺热痰黄者,减半夏3克,去冬花、百部,加魚腥草10克,川贝6克。肺寒痰清、手足不温者,加干姜3克。鼻、巩膜出血者,去百部、冬花,加细生地6克,赤芍6克,大贝6克。

(58) 竹茹清胃饮

组成:竹茹12克,芦根30克,公英15克,枳壳10克,金石斛10克,煆石膏15克,寸冬15克,薄荷6克,白芍12克,甘草6克。

功能:轻清涼润,理气止痛。

主治:慢性表浅性胃炎偏热者,胃脘轻痛,咽干口苦,舌红,胃无大热,服清胃散(汤)太过者。

用法:水煎300毫升,早晚分两次饭前口服。每周服5剂。

加减运用:胃脘甚痛者,重用芍药、甘草,加玄胡15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加茶10克,去石斛。

(59) 四子平喘汤

组成:葶苈子12克,炙苏子9克,莱菔子9克,白芥子2克,苦杏仁9克,浙贝母12克,制半夏9克,陈皮5克,沉香5克(后下),大生地12克,当归5克,紫丹参15克。

功能:化痰止渴、纳气平喘。

主治:肾虛失纳、痰饮停肺之咳喘。症见胸膈滿闷、咳喘短气、痰多色白、苔白腻、脉沉细滑等。

用法:文火水煎,日一剂,分二次温服。

加减运用:畏寒肢冷加肉桂;咳嗽甚者加百部、前胡;咳痰黄稠去沉香、生地,加黄芪、焦山栀;属咯痰不畅加竹沥、瓜蒌皮。

(0)

相关推荐

  • 【内科名医方系列(161)张姓名医一方集(中)25首】

    26.地龙丹参通脉汤(张健) [处方]地龙10g,丹参12g,生地黄15g,钩藤10g,石决明15g(包煎),决明子15g,知母10g,黄柏10g,牛膝10g,茯苓15g,茺蔚子12g,木贼6g,夏枯 ...

  • 民间中医方子拾遗(一)

    (1) 健身固表散组成:黄芪40克,白术20克,防风20克,百合40克,桔梗30克:功能:补益脾肺,强卫固表.主治:气虚治汗,体弱感冒,或慢性鼻炎.气管炎以及因表虚卫阳不固而常常感冒,或感冒缠绵不愈者 ...

  • 压箱底干货:收集到的民间中医方子!

    健 身 固 表 散组成:黄芪40克 白术20克 防风20克 百合40克桔梗30克功能:补益脾肺,强卫固表.主治:气虚治汗,体弱感冒,或慢性鼻炎.气管炎以及因表虚卫阳不固而常常感冒,或感冒缠绵不愈者.用 ...

  • 收集到的民间中医方子

    活血舒肝湯組成:當歸10克,炒柴胡10克,黃芩 6克,赤芍10克,紅花5克,桃仁7克,枳殼 10克,大白10克,大黃10克,甘草2克功能:活血祛瘀,疏肝理氣.主治:傷後瘀血,癥見局部腫疼,胸脅不利,腹 ...

  • 压箱底干货:收集到的民间中医方子!(2

    逐 痹 汤 组成:当归 15 克.白芍 15 克.川芎 10 克.威灵仙 10 克.白芷 10 克.独活 10 克.秦艽 10 克.玄胡 10 克.细辛 4 克.鸡血藤 15 克.五加皮 10 克.豨 ...

  • 民间中医七十二翻

    民间中医七十二翻 南池子 转载▼ 1 乌鸦狗翻 症状: 头痛头沉,头痒眼黑,拥心发搐,先指甲清,后遍身青,上吐下泻,不能言语,小腹疼痛. 治法:乌鸦狗翻二症,治法如牙关紧闭,急用针刺破舌下青紫疔或泡出 ...

  • 收集到的民间中医方子 2

    学中医 慧生活 活血舒肝湯 組成:當歸10克,炒柴胡10克,黃芩 6克,赤芍10克,紅花5克,桃仁7克,枳殼 10克,大白10克,大黃10克,甘草2克 功能:活血祛瘀,疏肝理氣. 主治:傷後瘀血,癥見 ...

  • 研读清末民间中医手抄本《医道捷径》之脉法(二)

    研读清末民间中医手抄本<医道捷径>之脉法(一) 清末民间中医手抄本<医道捷径>之脉法第二篇: 提纲要脉,不越浮.沉.迟.数.滑.涩六字,以足该表里阴阳.冷热虚实.风寒燥湿腑气血 ...

  • 民间中医秘传方子 “ 三两三 ”

    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病要好的快,须用三两三",可见广大患者对"三两三"的评价很高.中医里面名为"三两三"的方剂很多大都属于秘传,多捷效.虫 ...

  • 民间中医蔡长福讲小儿生病的病因——论“洗澡后受凉”(二)

    现在很多女性总喜欢给孩子洗澡,天天洗,好像孩子身上很脏似的.小儿出生后最好不要洗澡?我的徒弟生小孩,从出生到现在四个多月没有洗过一次澡,长得白白胖胖好的很,特别好带,特别乖. 母体内恒温正常,孩子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