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石鼓怎么被发现的,上面的石鼓文到底是什么时代的文字

石鼓文其实是一些字体长方,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的的字写成的四言古体诗。这些诗被刻在了十座花岗岩石墩上,因为这些石墩外形看起来像鼓,所以被世人称为“石鼓文”。

据考证,石鼓文是我国先秦时代所契刻的文字,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为研究汉字形体演变与刻石书法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所以石鼓文不论是从出现年代上,还是从书法造诣上都可以说是我国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书法瑰宝

石鼓文的字体,上承西周金文,下启秦代小篆,从书法上看,石鼓文上承《秦公簋》(见下图。春秋中期的青铜器,铭文盖十行,器五行,计121字。其书为石鼓、秦篆的先声,字行方正、大方。横竖折笔之处,圆中寓方,转折处竖画内收而下行时逐步向下舒展。

其势风骨嶙峋又楚楚风致,确有秦朝那股强悍的霸主气势。然而更趋于方正丰厚,用笔起止均为藏锋,圆融浑劲,结体促长伸短,匀称适中。古茂雄秀,冠绝古今。

石鼓文其书法字体多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石与形,诗与字浑然一体,充满古朴雄浑之美。 石鼓文比金文规范、严正,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金文的特征,它是从金文向小篆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书体。传说在石鼓文之前,周宣王太史籀曾经对金文进行改造和整理,著有大篆十五篇,故大篆又称“籀文”。石鼓文是大篆留传后世,保存比较完整且字数较多的书迹之一。

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石鼓文被历代书家视为习篆书的重要范本,故有“书家第一法则”之称誉。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在《书断》中这样说:“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

唐代诗人韦应物咏道:“周宣大猎兮岐之阳,刻石表功兮炜煌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撰《石鼓歌》:“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明代学者赵宦光说:“石鼓文信体结构,自成篇章。大小正欹,不律而合。至若钩引纷披,作云卷舒,依倚磊落,如危岩乍缺,施用无定方,立旁有成法,圆不至规,方不至矩,可摸者仅三百余言,遂为书家指归。”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认为:“石鼓文如金钿落地,芝草团云,不烦整截,自有奇采。”

石鼓文对书坛的影响以清代最盛,如著名篆书家杨沂孙(见下图)、

吴昌硕(见下图)就是主要得力于石鼓文而形成自家风格的。

文物流传

石原在天兴(今陕西宝鸡)三畤,石鼓文(16张)唐初被发现。自唐代杜甫、韦应物、韩愈作歌诗以后,始显于世。一说为宋代司马池(司马光之父)搜得其九,移置府学,皇祜(1049—1053)间向传师始得其全。大观(1107—1110)中迁至东京(今河南洛阳)辟雍,后入内府保和殿稽古阁。金人破汴,辇归燕京,置国子学大成门内。1937年抗战爆发后,石鼓文南迁至蜀,战争结束后始运回北平,现藏故宫博物院。

其刻石年代,唐代张怀瓘、窦皋、韩愈等以为周文王时物;韦应物等以为周宣王时物;宋代董逋、程大昌等以为周成王时物;金代马定国以为西魏大统十一年(545)刻;清代俞正燮以为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刻;以为秦物者,始自宋代郑樵,清代震钧以为秦文公时物;今人马衡以为秦穆公时物,郭沫若以为秦襄公时物,唐兰则考为秦献公叶十一年(前374)刻,详见《石鼓年代考》。

刻石文多残损,北宋欧阳修所录已仅存四百六十五字,明代范氏《天一阁》藏宋拓本仅四百六十二字,今其中一鼓已一字无存唐初“虞、褚、欧阳共称古妙”(引自《元和郡县图志》)。张怀瓘《书断》云:“《石鼓文》开阖古文,畅其戚锐,但折直劲迅,有如铁针而端委旁逸又婉润焉。”近人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谓:“《石鼓》如金钿委地,芝草团云不烦整裁自有奇采。”传世墨拓善本有元代赵孟畈乇(即范氏《天—阁》藏本)、明代安国藏中权本、先锋本(亦称“前茅本”)、后劲本,皆宋拓本。《天一阁》本已毁于火,后三种俱在日本。有影印本行世。原石现藏故宫博物院。

石鼓文与是石鼓歌

1、石鼓文释文及译文

“乍原”石鼓被切断被掏空

吾車既工,吾馬既同。吾車既好,吾馬既阜。

我们的车已坚固,我们的马已齐备。我们的车多美好,我们的马多健美。

君子員獵,員獵員游。麀鹿速速,君子之求。

公卿大夫去狩猎 ,队伍浩荡旗飘扬。麀鹿惊慌速奔跑,公卿大夫追逐忙。

騂騂角弓,弓玆以持。吾驅其特,其來趩趩。

牛角装饰好良弓,持弓待发不放松,我们驱赶群鹿首,鹿群踟躇向前冲。

□□炱炱,即篽即塒。麀鹿趚趚,其來亦次。

(群鹿奔跑)烟灰扬,进入猎围无处藏。麀鹿仓皇把命逃,它们趑趄且彷徨。

吾敺其樸,其來□□,射其猏獨。

我们驱赶出肥鹿,脚步沉重行怱怱,开弓搭箭正命中。

2、石鼓歌

1)、诗人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

苍颉鸟迹既茫昧,字体变化如浮云。陈仓石鼓久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

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

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惜哉李蔡不复得,吾甥李潮下笔亲。

尚书韩择木,骑曹蔡有邻。开元已来数八分,潮也奄有二子成三人。

况潮小篆逼秦相,快剑长戟森相向。八分一字直百金,蛟龙盤拿肉屈强。

吴郡张颠夸草书,草书非古空雄壮。岂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郎丈人行。

巴东逢李潮,逾月求我歌。我今衰老才力薄,潮乎潮乎奈汝何。

诗中有“陈仓石鼓久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句,这大概是石鼓发现後,文人对石鼓发现地最早的看法。

2)、唐代著名的古文学家韩愈也写了一首《石鼓歌》: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陵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大开明堂受朝贺,诸候剑佩鸣相磨。

蒐於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科。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鼉。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嗟予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徵,其年始改称元和。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贴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中朝大官老於事,讵肯感激徒媕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辨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於此,鸣呼吾意其蹉跎。

3)、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蘇轼,早年曾在凤翔府任签判,时常至凤翔孔庙观赏石鼓。在读了韩愈和梅尧臣之诗後,也写了一首《石鼓歌》:

冬十二月岁辛丑,我初从政见鲁叟。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学郁律蛟蛇走。

细观初以指画肚,欲读嗟如箝在口。韩公好古生已迟,我今况又百年後。

强寻偏旁推点画,时得一二遗八九。吾车既工马亦同,其鱼维鱮贯之柳。

古器纵横犹识鼎,众星错落仅名斗。模糊半已似瘢胝,诘屈犹能辨跟肘。

娟娟缺月隐云雾,濯濯嘉禾秀莨莠。漂流百战偶然存,独立千载与谁友。

上追轩颉相唯诺,下揖冰斯同鷇榖。忆昔周宣歌鸿雁,当时史籀变蝌蚪。

厌乱人方思圣贤,中兴天为生耆耇。东征徐虏阚虓虎,北伐犬戎随指嗾。

象胥杂沓贡狼鹿,方召联翩赐圭卣。遂因鼓鼙思将帅,岂为考击烦朦瞍。

何人作颂比嵩高,万古斯文齐岣嵝。勋劳至大不矜伐,文武未远犹忠厚。

欲寻年岁无甲乙,岂有名字记谁某。自从周衰更七国,竞使秦人有九有。

扫除诗书诵法律,投弃俎豆陈鞭杻。当年何人佐祖龙,上蔡公子牵黄狗。

登山刻石颂功烈,後者无继前无偶。皆云皇帝巡四国,烹灭强暴救黔首。

六经既已委灰尘,此鼓亦当遭击掊。传闻九鼎沦泗上,欲使万夫沉水取。

暴君纵欲穷人力,神物义不污秦垢。是时石鼓何处避,无乃天公令鬼守。

兴亡百变物自闲,富贵一朝名不朽。细思物理坐叹息,人生安得如汝寿。

在诗中,诗人先述阅读鼓文之体会,次颂扬宣王中兴之壮举,惋惜周宣之衰弱,斥责秦人之残暴,感叹世间之兴亡百变,人生之苦短。蘇诗咏物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大气磅礴,意境深远。对後世影响也很大。
(历史上写石鼓歌的文人众多,只录取以上三人的石鼓歌供读者欣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