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丨《明征君碑》印象 2024-04-22 12:39:57 在南京古栖霞寺山门外广场东北角有一座御碑亭,亭内珍藏着唐上元三年(676年),唐高宗为表彰栖霞居士明僧绍而立的《明征君碑》,时时展露着这座千年古刹曾经的辉煌。栖霞寺发端于南齐隐士明僧绍“舍宅为寺”,“明征君”就是世人对这位自号“栖霞”前贤多次拒征入朝的尊称。有意思的是,终老山林的隐者身后,却颇有几个地位显赫的子孙,他的次子明仲璋当了侨县临沂县令,继承乃父遗愿,于永明二年(484年)在栖霞西峰石壁上开凿“三圣殿”,此后46年间,齐梁两代的王公贵族竞相捐资凿石造像,有“千佛岩”之称。唐高宗时期,明僧绍五世孙明崇俨擅方士之术,受到李治和武则天宠信,为其祖争到这块御碑。高宗亲拟撰文,并于碑阴亲题“栖霞”二字,此碑由卫尉少卿高正臣书写,朝散大夫王知敬篆额,高2.74米、宽1.31米、厚0.36米,碑文33行,行74字,全文2376字仅缺损13字,是南京地区保存至今唯一唐代罕见珍品碑刻。碑材采自栖霞组灰岩石,又系动物化石,碑材上布满奇异白色斑纹人称“梅花石”,实为2.8亿年前浅海动物海百合茎和腔肠动物中国孔珊瑚的化石有22000多个。在唐会昌灭佛运动中,栖霞寺陈代江总碑、隋代舍利塔被毁,而明征君碑得以保存并与千佛岩、舍利塔被称为“栖霞寺三宝”,2001年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明僧绍,字承烈,号栖霞,山东平原人,其先人是吴太伯后裔百里奚之子孟明,以名为姓。孟明祖父明玩是州从事,父亲明略是给事中。明僧绍刘宋时历任征直郎、参军、正员外郎等,人皆称其为“征君”。南齐时隐居后舍宅为寺,称栖霞寺。碑为唐上元三年(676年)所立,全名“摄山栖霞寺明征君之碑”,行书,通篇四六韵文,后用10首铭词结束。明征君碑是南京地区保存最好、最大的唐碑,作为化石标本全国罕见。明僧绍通晓经书儒术,南朝宋元嘉年间两次举为秀才,永光年镇北府聘为功曹都没有就任。他隐居长广郡崂山,聚集弟子建校,北朝北魏攻克淮北渡过长江。昇明年间,齐高帝太傅教人聘用明僧绍和顾欢、臧荣绪,以旌旗车马礼仪征为记室参军,没有到任。《南齐书·高逸传》上讲他是“明经有儒术”,是个文化修养很高的人,他初隐山东崂山,聚徒讲学。据说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太平公主小时候曾患一场大病,令许多御医束手无策,明崇俨运用“方外之术”居然治好了太平公主的病,李治和武则天要重赏于他。明僧绍弟明庆符为青州刺史,明僧绍缺食,随着明庆符到郁州住在弇榆山,栖居在云间精舍玩赏水石,始终一次也没有进入州城。泰始末年,岷、益地区山崩,淮水在齐郡干涸,明僧绍私下对其弟说:“天地之气,不失其顺序,如果阳气潜伏而不宣泄,阴气压迫而不蒸发,于是便有山崩川竭的变化……”南朝萧齐建元元年冬,他被征为正员郎称说有病依然没有就任,此后高帝给崔思祖写信,让明僧绍和明庆符一齐归京,又说:“不吃周朝的粟而吃周朝的薇,古时还有人发议论,在今天难道就能没人谈论吗?聊作笑谈。”明庆符罢任,明僧绍随他归京,途中住在江乘摄山,明僧绍听说和尚释僧远素有德行,便往定林寺去问候,高帝想出寺见他,释僧远问明僧绍说:“天子如果来到这里,居士您如何对待?”明僧绍说:“山泽之人,正应当穿墙逃遁;如果辞谢不能得到允许,便应当依照戴公从前的做法。”随后逃回摄山,建立了栖霞寺住在里面,高帝感到非常遗憾。从前戴颙高卧窗下,以山人衣服穿在身上,明僧绍所以那样说。高帝后来对明庆符说:“卿的兄长行事高尚,也是唐尧的外臣。朕梦想幽人,确实是很用力的。正是所谓‘径路绝,风云通’。”于是赐给了竹根如意、笋箨冠,隐士们认为十分光荣。渤海士人封延伯听后叹息:“明居士身更在后而名更在先,也就是南朝宋、齐时代的儒仲。”又征他做国子博士没上任,明僧绍因朝廷多次征召不赴世称“征君”。这种甘于淡泊、不图富贵、洁身自爱、严持操守的真隐士精神获得了人们的由衷崇敬。 明僧绍为栖霞寺奠基人。栖霞山本来叫伞山,因山中盛产甘草、野参、当归、茯苓中草药有滋养摄生效用,故又称摄山。明代按察副使冯时可在《游摄山栖霞寺记略》中记载:摄山旧名伞山,以其形团如盖也,或以地宜药物,易今名焉。在南朝以前,摄山中常有猛虎出没,为此栖霞山又名虎窟山。在栖霞山所有名称中,摄山一名较普遍,它的北麓至今仍有摄山湖、摄山营等,均以此命名。南朝齐高帝建元二年(480年),明僧绍随其弟来到了首都建康(今南京),选择摄山作为息心宴坐之地。摄山在当时属于江乘县,相传这里曾是秦始皇南巡会稽后北还渡江之处,从秦朝始就在此设县。明僧绍看中此山,可能是因山上盛产摄生药草,宜于隐遁之士摄养延年,或许是源于泉石林壑之幽静空灵之美在。当时明僧绍家邻近有一沙门法度禅师在讲《无量寿经》,明僧绍与他交往很深待以“师友之敬”,在489年把自己宅第捐给佛门修成寺庙。据史书记载,“因即邻崖构宇,别起梵居,耸峤飞柯,含风吐雾,栖霞之寺由此。”当时建成的寺宇称为“栖霞精舍”,“栖霞”之名就是从这里开始的。《高僧传》法度禅师传略中亦有记载:齐郡明僧绍,抗迹人外,隐于琅琊之摄山,挹度清真,待以师友之敬,及亡舍所居,为栖霞精舍,请度居之。在明代兵部侍郎汪道昆的《栖霞般若堂记》中亦有记载:齐征君明僧绍供法度禅寺,居摄山。太始中,征君以其舍为栖霞寺。由此可见,明僧绍委实堪为栖霞寺奠基人。 明征君碑穿越1300余年风雨依然保存完好。明征君碑碑首为6龙拱额,额上还雕刻二龙戏珠和丹凤朝阳图案,上篆“明征君碑”4字为唐太子家令、麟台少监、朝散大夫王知敬所题;碑身两侧为狮首授带西番莲纹饰;碑下龟趺头部又有球斯瓦格蜒化石,证明它是用2.8亿年前之石雕刻而成,这些内含物更加提高了全碑的研究观赏价值。根据史料记载,在明代之前驼碑者多为龟,到宋代依然如此,而此碑刻驼碑者乃龙头,实乃唐碑中的孤品。碑文由唐高宗李治于676年撰写,唐襄州刺史、卫尉少卿、著名书法家高正臣以行书题写,字体结构与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尤为相似,其书法“风骨凝重,精光闪含”。该碑追述了明僧绍信奉佛教隐居栖霞,婉谢皇帝征召的过程,同时也讲到齐、梁二代在摄山营造佛像等史事,实际上褒扬了明崇俨引以为豪的这位先祖的洁操高行,字里行间可鉴唐高宗李治对明崇俨的器重,碑文实际上就是一篇明僧绍传记。这座碑历经千年风雨侵蚀不失其当年光彩,堪称奇迹,在全国现存唐碑中亦属极罕见珍品。众所周知“南京”在历史上有不同的含义。一般认为这个词指古都金陵,是从明代开始的。明僧绍碑文有“凌江迥憩,遂届南京”所指已是金陵,这可能是这一用法历史上最早先例。清代学者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卷四《栖霞寺明征君碑》中已提到这一点,这也是关于南京地名的一个掌故。明征君碑将历史、书法和石雕艺术完美地统一起来,人们在饱览栖霞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一睹唐代书法艺术的风采。明僧绍去世后将近200年,到唐高宗李治当政时期,明僧绍的五代孙明崇俨以擅长“方外之术”受到李治和武则天重用担任冀王府文学,后又累迁为正谏大夫。史书上说他有呼风唤雨、役使鬼神的本领,施动法术能“盛夏得雪,四月得瓜”,又设法坛为高宗祈福延年,极得皇帝恩遇。就在明崇俨位重势显之时,他未忘光宗耀祖特意向李治提出要为五世祖明僧绍树碑立传,唐高宗慨然应允亲自撰写碑文。明征君碑不仅碑文具有一定的史学意义,而且由于书写出自高正臣、王知敬及高宗本人之手,更有极高的书法价值。高正臣书法造诣深厚,其基本笔意取自王羲之,又汲取初唐褚遂良笔法,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受到唐高宗李治、睿宗李旦和玄宗李隆基等“领袖首长”青睐,也得到了习书者喜爱,当时学其书法者众有的达到乱真,可见风靡一时。唐张怀瓘说其书“筋骨兼备”,宋陈思称其“善正、行、草书”,清叶昌炽谓之“风骨凝重,精光闪含”,可见历代名流对高正臣书法定位很高。而明征君碑以行书写就,通篇气韵充沛又古雅凝重,结体圆润秀逸且刚健婀娜,既保持了魏晋风韵更蕴含初唐法度端严,不愧碑中逸品。由王知敬篆写碑额意度沉密、笔力深厚,亦足令人叹赏。此碑背面有“栖霞”二字传为高宗李治手笔,气势开阔、雄伟壮观。此碑既是研究者的绝好资料,又是大众的艺术教材。“手摩一丈玉,读尽上元记”。这是北宋书画家米芾对于栖霞山明征君碑的赞誉。 明征君碑在元明之际曾一度受到冷落,长期置身于杂乱丛生的草木之中。明代中叶,寺僧兴善整理寺容曾打算将该碑毁掉。撰写《栖霞小志》的明代名士盛时泰得知这一消息后,急忙赶往栖霞山竭力劝阻僧兴善,该碑才得以幸存。直到近代,明征君碑越来越受到考古学者和金石书家的普遍赏识,前来栖霞寺索取明征君碑拓片的各界人士也日渐增多,这才引起了寺僧的重视,并在明征君碑上覆亭予以保护。虽然高正臣生卒年不详,但他在初唐已是著名书家,还留下了《杜君绰碑》《赵国太妃燕氏碑》等名作。自太宗李世民以行书《晋祠铭》上碑开始了行书上碑的时代。高正臣行书《明征君碑》完全可以代表高正臣的最高水平。唐初的书家都带着特有的烙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即使他们有些强烈的、独到的艺术追求,并以求展示出耳目一新的美学面貌,也很难冲出一个特定的氛围。外力强过于内力的规范性:不可掠过王羲之。因此初唐的书家们一旦在文化心理上被定势,就会变得凝固起来。唐代宣城诗人刘长卿曾有诗云——《栖霞寺东峰寻南齐明征君故居》山人今不见,山鸟自相从。长啸辞明主,终身卧此峰。泉源通石径,磵户掩尘容。古墓依寒草,前朝寄老松。片云生断壁,万壑遍疏钟。惆怅空归去,犹疑林下逢。作为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唐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此诗作于刘长卿游历南京之时。刘长卿擅长五言律诗,自诩为“五言长城”。在历代诗人吟咏栖霞禅寺的诗篇中,明征君几乎都是不会缺席的,这固然是因为明僧绍与栖霞寺的渊源,也因为诗人往往有借明征君以明志的心意。该诗从仰慕明僧绍而入山寻访其故居写起,世殊时异,明僧绍眼中只有飞鸟相逐。此联颇似李白《赠孟浩然》之“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泉源”以下四句写今所见明征君故居景况,抓住泉水、石径、古墓、老松等物象,写出了栖霞山景色的特点。末尾四句,诗人的目光由近而远,从眼中所见和耳中所闻,写到了心中所思:“片云生断壁,万壑遍疏钟”上联写断壁片云,轻灵之意寓于动态之中;下联写万壑梵音,寓动于静描摹栖霞胜境。 《明征君碑》的两个来源,一是源于刻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的《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明征君碑》虽只晚其四年,字里行间透露高正臣对名碑虔诚与坚守!而二是与褚遂良一个模子。这件长篇中名曰行书,实则可以分为行、楷两种。行书源自《圣教序》,用笔灵逸骨感,使转自如委婉,有名士气度。整篇造型周正平和,舒展大方,配以轻盈舒朗笔画,使人心境松弛,情趋隐逸。全文约三分之一是精致细腻的楷书,分外精妙,类似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大字阴符经》字里行间的联系却是中断的。《明征君碑》算有个性创新的作品吗?显然,高正臣并未超出《圣教序》《阴符经》格局,却也达到惟妙惟肖程度。他试着将这两种笔调放入《明征君碑》,却没有能力将这二者水乳相融地结合起来。高正臣没有像欧阳询父子效法广阔融北碑与隶书为一体,成为初唐王书风鼎盛期独标风帜的境界,这使他陷入了困境。书法创作的生命就在于不断提出新见解,在于去模式化脱颖而出,不破不立,除此树立书家独特鲜明形象别无他法。故而,作为媲美智永的王羲之书风杰出者高正臣,实时亦然有着令人刮目的品味和颜值,唯一遗憾的是毕竟在书法盛唐时代他没有个性风骨卓立的高标出入,用最大的功夫打进去却未能以最大功力走出来,这也是古今无数优秀艺术家没有感性个我面目的困惑所在。好在,《明征君碑》毕竟还是高正臣以逼近王羲之风亲笔写入书法史,而恰恰举世闻名的《圣教序》反而还是禅师怀仁和尚集字而成,从文献笔墨的人文史迹考量,似乎真品比集字还要珍贵许多多。明正君,我看好你哦!明正君碑,少了你,南京栖霞山栖霞寺就要逊色三分。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赞 (0) 相关推荐 宋拓《云麾将军碑》:行书入碑,厚重雄健 <李思训碑>,亦称<云麾将军碑>,著名书法碑刻.公元720年立,由李邕撰文并书.铭文记述李思训生平事迹,现存陕西蒲城,是李邕书法代表作.亦有拓本传世.此碑书法劲健,凛然有势.用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苏南京栖霞寺---明征君碑 明征君碑位于栖霞寺山门前左侧.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上元三年(676年),高宗李治诏立.南朝创栖霞寺的隐士明僧绍五世孙明崇俨(唐高宗宠臣),为纪念先祖,向李治求取"御碑&q ... 唐代高正臣行书《栖霞寺明徵君碑》赏析:俊逸清秀,刚柔有致 高正臣<明徵君碑>,又称<明僧绍碑>.善正.行.草书,习右军(王羲之)法.转自:防风大侠博客,致谢~ 专栏 行书技法26招,轻松学行书基本功 行走丨千岛湖印象(外一首) [千岛湖印象] 朝朝与暮暮相依相偎 晨光熹微而又夕阳无限 遗落于东海之滨,虽只是人设 仍不失为浙皖大地的明珠璀璨 狮城和贺城心事重重 隐匿成琥珀和历史以至于沉沦 自1959至2021 而天长地久 你, ... 行走丨开化印象 秋深处,在撒网形塔垄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无缘无故地深深怀念-- 芹江畔南湖公园的两只黑天鹅情侣 没有理由也没有原因 晨光暮霭里,它们优雅地游戏优渥地生活 平和又安淡,丝毫不在意人们的注目议论 真心相伴也 ... 行走丨画中生境,宏村印象 初冬已至,深秋未远. 畅游"天下第一奇山"黄山乃是人生一大幸事,攀仙路,如梦幻:看巨石,赏奇景:宿山顶,观日出:登山巅,看云海.如此浪漫,何乐不为. 余兴未尽,回味无穷. 在即 ... 骆淑景丨成都印象(行走散文) 一 成都是温柔的,冬天也不太冷,温度总在零上五度以内.穿个薄毛衫,加个外套就可以对付了.举目望去,满眼是绿,让人有一种不知人间"疾苦"二字的感觉.街街巷巷都干干净净,不象我们北方, ... 赵振超丨新乡印象(行走散文) 2019年7月,应邀参加在新乡河南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国好教师公益行动计划",有机会对这座文化名城有了更亲近的了解,真正走在城市的大街上才能体会到它的真切和朴实.每个地方都有专属它的 ... 行走丨印象九寨沟 浓厚藏家情 四川九寨沟原始安详风景优美,秀丽的风光养在深闺到世人皆知,盛名之下早已耳闻. 一年四季,异彩纷呈,山水怡人,风景如画.美丽群海置身于高山深谷之间,碧蓝澄澈,恬静圣洁:古木参天,环山衔水,茂盛的丛林延绵 ... 行走丨印象宁溪乌岩头 [1] 看见 村口老俞民宿 特亲切 难禁隐隐乡愁起 愿山间清风,擎 家燕归巢 鸿雁南飞 [2] 古村 株株柿树 秋风中 摇着一盏盏红灯笼 正将村民的甜蜜 慢慢转化 红红点亮 [ ... 行走丨北川羌城掠影 初到北川,有一种既陌生而又熟悉的感觉.因为北川新县城是一个具有羌民族特色和风情的地方, 高耸入云的羌碉,婉转悠扬的羌笛,色彩绚丽的羌绣,热情奔放的羌族舞蹈,甘洌醇香的青稞咂(zā)酒,无不显示出其独特 ... 行走丨十里香 洪洞县恒富大道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在县城的北面.早晨六点,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是初夏的太阳,你走出尚客优酒店大门的时候,就感觉到阳光的热度. 迎着太阳,你走在人行道上.小县城还没有完全苏醒,很少的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