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的葛岭

在宝石山的西侧,有葛岭;葛岭的西侧,是栖霞岭。

葛岭高125米,横亘数里,因东晋高士葛洪在此炼丹、行医、著书而得名。

葛岭与宝石山,这两座峰岭恰到好处地连在一起,端坐于西湖岸北,像西湖面前的一道天然屏风;我曾三次翻过宝石山到葛岭,两座山的分界处在哪里,直到现在也没有搞清楚。

西湖多山,且山山相通;上到葛岭,便有很多条路。

光是主道,就不下四条。你在西湖边的北山路、葛岭路、栖霞路或是什么路上转悠,一不小心上了葛岭,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但最通达顺畅的,是正南面葛岭路上的一条山道。

从北山路拐进葛岭路,走不多时,会看见一个山门:黄色的墙、黛色的瓦,砖石混合结构,四柱三间三楼,正中为一圆形拱门;拱门两侧的墙壁上,右刻“抱朴”,左刻“道院”; 再外侧,分别是两幅太极八卦图;拱门上的匾额上阴刻“葛岭”两个大字。

拱门上有四根柱子,内侧两根上镌刻:“初阳台由此上达;抱朴庐亦可旁通”,落款为“民国四年,钱塘王家治撰句并书”。

外侧的两根柱子上,也镌刻着一副楹联:“点缀名山有勾漏丹青著色;登临绝顶看扶桑旭日来朝。”落款为“吴县杨世伟(杨叔英字世伟)敬立”。

看见这副对联,不由地想起欧阳修《送徐生之渑池》中的这句话——“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

山门正对的是平坦的石板小路。小路两旁多深宅大院。

走千余米,眼前出现一石阶,阶上有一穿越性小亭,名“迎风邀月亭“。

拾级而上,从亭里回望,便觉得那一门一墙,竟隔出来两个世界:外面的一个,是热闹喧天的北山街、波光粼粼的西湖,苏堤、白堤、断桥、荷花……里面的一个,是茂密的大树、秀丽的山峰,枯藤、古道、寺院、老宅……

跨过迎风邀月亭后,石级渐趋陡峭,山林越发茂密,环境更加幽闭……世俗被抛在脑后,渐行渐远……

拾级而上,又折数个弯,蹬数阶台。半路崖壁上颇多石刻,大多是像'人间福地'、'不亚蓬瀛'这样的美誉。

继续向前,山腰的转弯处又出现一个四角的小亭。亭是四面通透的露亭,可歇息,也可观望。

路在小亭处分了两道岔,一条通往抱朴道院,一条通往道院的茶室。

从露亭处往北继续拾级而上,行至半山腰处,遇到一座平桥;过平桥,脚下的石阶路开始变缓。

路至平坦处,台阶旁出现一座假山。假山依原来的山迹垂臂,用湖石叠置出一个高高的屏嶂。

我仔细端详着这堆石头,见其乱而有序、玲珑剔透;并有小道盘旋曲折其中,可赏可用,觉得它被誉为“西湖第一假山”,还是颇有道理的。

在石山前面,凿出了一口半圆形的水池,叫“涤心池”。

待抬头时,见半空的崖壁上突兀现出一座寺院的部分黄墙,黄墙之上,是一座殿宇的飞顶。

那大殿飞檐挑角,像栖息在高处的一只大鹏,展翅欲飞;而殿前波浪式的院墙,黄色的墙体如龙身,黛色的瓦盖如龙鳞,在山林中或隐或现、游弋起伏。——好一个葛岭仙境!

从涤心池起,绕着假山盘旋而上,到右侧的一个大台阶前。台阶像一个螺旋式的“楼梯”,盘旋着升向高处。

上“楼梯”后,有一平台。平台的右边,是寺院的大门,朱红色;门顶悬挂巨幅的横匾,黄色;上书“晋代名院”四个大色,黛色。

从敞开的大门中,一眼就瞥见了一座大殿的正门。大殿屋檐下悬立着一个神仙雕像:他赤面髯须,三目怒视;他身披金甲红袍,左脚踏风火轮,右手举钢鞭,威武不凡,令人生畏!

这尊神,就是道教的第一护法神将王灵宫。

王灵宫的本领很多,他是著名的雷神、火神,降魔之神,司掌收瘟摄毒;据说他额上的火眼金睛,能辨识真伪,察看善恶。

他的级别也很高。道教有五百灵官,他是这五百灵官之首,称号“都天大灵官”。

既有本事,级别也高,他便成了道教中极重要的一位神仙,享受着国家祭祀的待遇,在许多道家宫观的第一大殿中,镇守道观山门的一般都是这位王灵官。

自然,人们来到宫观,最先朝拜的一定是这位面对山门的王灵官了;所以,民间有俗语曰:“上山不上山,先拜王灵官。”

在王灵官背后的屋檐下,悬挂着一幅黄色匾额,上书“抱朴道院”四个大字。

老子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抱朴”,是道教的教义,即返璞归真,不为物欲所诱惑,不为世事所困扰,所谓的'人行道归朴'。

登上十级台阶,进入大殿。大殿正中供奉着葛洪祖师像,左侧是纯阳祖师,右侧是朱大天君。

纯阳祖师本名吕洞宾,就是被二郎神那个不识好歹的哮天犬咬了一口的那个唐代道教主流全真派的祖师。在我看来,吕洞宾有名气,不是因为被狗咬了一口,而是因为他的确多才多艺。他若没有点道行,面对巨浪汹涌的东海时,怎么敢提出不靠乘舟、只凭个人道法过海的建议呢?

据《宋史.陈抟传》记载:“吕洞宾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快,倾刻数百里,以为神仙,皆数来砖斋中,人咸异之。”吕洞宾兴趣广泛,虚心好学,广参贤达,博览群书,融汇贯通,勤于笔耕,遗留下的著作极其丰富,《吕祖全书》、《吕祖诗集》《吕祖百字碑》等皆是他的传世作品。

这样能文能武之人,一定帮助过不少人,又沾上了道家的仙气,民间就索性让他得道成仙了。

朱大天君据说是明末的思宗崇禎皇帝。

朱大天君

崇祯十六年,年仅33岁的最后一位汉人帝王、明思宗朱由检用一条绳索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江南百姓念这位年轻君主生前不迩声色、起早贪黑、励精图治,又被其以身殉国时“不敢见先人,亦不敢终于正寝,任贼碎裂朕尸,但弗伤我百姓,”于是“自去冠冕,以发覆面”,在煤山寿皇亭的一棵歪脖子树上投缳自尽的决绝悲壮的局面所感动,说他殉国是合乎大道的“仁”,死前逼死嫔妃免受凌辱合乎“义”,不争天命成为九五之尊为“智”,死前庇护百姓是“礼”。这样仁义礼智俱全的年轻皇帝,死后就被人们自发地封为神,奉祀于寺庙内。

大殿正中正气凛然的道人,就是葛洪。

葛洪,江苏句容人,自号抱朴子。

葛洪幼时父母双亡,家道贫困,以砍柴所得买纸抄书,刻苦攻读,十年如一日。正如《晋书》所言,他“博闻深洽,江左绝伦”,最终成了满腹经纶的博学名家。

他晚年来杭,在宝石山坞建抱朴庐,并在山上挖井、筑台、炼丹,后人将他住过的山叫葛岭、葛坞。

葛洪殿前有一小院,小院东端头有一个照壁。照壁上雕刻的是九条色彩缤纷、形态各异的中国龙,——有粉色的、有白色的、有蓝色的、有褐色的、有赭色的……有张牙者、有舞爪者、有摇首者、有摆尾者、有戏珠者……俱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似要腾云驾雾、一飞冲天而去!

照壁上方,露出了上方大殿的徽式五叠式马头墙,白墙黛瓦,一排排望去就像昂首嘶叫的马头,有“万马奔腾“之气势;又像一浪高过一浪的浪头,给人以波涛汹涌之感。

这才明白,这小园之上,必有另一个院落。

门口的道姑看我站在照壁前发怔,用手向上一指,笑曰:“上面还有。”

我笑着谢她,还是不知道从哪里可以上到高处。

在那里仔细寻了一会儿,发现在照壁的右手处、也就是这个小院子的东南角落处,隐匿着一条砖石小径。就想这色彩鲜艳的龙壁,倒像个导路者,你来这里观赏它了,就看见它上面的建筑了,也就会去寻觅上到那里的路了。

第二个院落里有半闲草堂,草堂南侧是红梅阁,红梅阁南侧为抱朴庐。

每到一个院子,总会发现院子角落处的台阶小路,上台阶峰回路转处,总会看到别样的建筑和风景,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半闲堂,曾是穷奢极欲的南宋太师贾似道的住处,现在里面供奉着财神赵公明、慈航道人和文昌帝君。

据说,这位权臣当时的宅院可不止这么一点,他的豪宅大院,从葛岭山上一直延展到西湖边。

红梅阁典雅秀气,木雕、飞檐、镂花……是一座典型的江南阁楼。

从红梅阁处,可到抱朴庐。这是一个面向西湖的茶室,1915年,上海的颜料商人杨叔英建造了这座二层小楼。

从1915年到1919年的4年间,杨叔英联合上海染业界的富商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精力,自葛岭山脚一直到山顶,进行了浩大的修复及增建工程;他们在西侧岩壁上镌刻了“父母者有形之天地也,天地者无形之父母也”两行大字,对这位葛祖师爷表达“知恩图报,饮水思源”之情。

从红梅阁的小院再沿石阶而上,是太极阁,里面供奉的是三清祖师。

阁前的平台小院,正对着西湖湖面。站在台上观望,真是山清水秀,碧波万顷;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太极阁的楹联,十分耐人寻味。 门厅内的对联曰:“ 去留无意静观天外云卷云舒 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我看了这句话,觉着与范先生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异曲同工之妙。虽说略感消极,却也不失大丈夫能屈能伸、旷达风流之气概;尤其是在一个人无奈的时候,这话不知道叫人少遭多少罪呢!

太极阁的前廊里有两幅楹联,一联曰:“门前碧水如宝镜 窗外青山列画屏” ;另一联曰:“鸟语花香何处更求阆苑 山明水秀此间便是蓬莱。”

“阆苑”和”蓬莱”,都是神仙住的地方,自是未曾见过!

说到“阆苑”,想起《红楼梦》中一首叫作《枉凝眉》的曲子,第一句就说:“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这个“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说她是“仙界的花草”。

林黛玉本是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绛珠,就是红色的珠子。一株凝聚着泪血的花草,赤霞宫神瑛侍者每天又时不时地以甘露浇灌,那该是怎样的美呢?!

提及蓬莱,倒想起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美丽的蓬莱仙岛,是那样的可望而不可及,只好寄希望于一只青鸟。

小李的诗词,总是有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恍惚迷离之美,就像朦胧的蓬莱仙境。所以,金朝元好问便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诗人都说李商隐西昆体的诗美好,只可惜却没有人为他的作品像郑玄注古书那样做出完美的注释。

也许,美到极致的东西,就仅仅是一种意境,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吧!

太极阁再向上,是最高处的院落,里面有东西向的元辰殿和南北向的救苦殿。

元辰殿中供奉着生下了北斗众星的“斗母元君”和六十个星宿神“六十甲子”。

从最高处向下俯瞰,见那些庙宇大殿、亭台阁榭、石板小径和雅致小院,全都依山势而建,相依相靠、不争不抢,这才造出了这般妙趣横生的意境来!难怪宋高宗赵构要将这里指定为御花园。

从道院出来,发现西侧有一口古井,古井用石栏围了起来,栏上写着“炼丹古井”。

这井,是葛洪炼丹用的。他把练好的丹药投放到井里,饮用井水就可以防疫治病。

据明万历年间的石碑《重建葛仙庵碑记》所记载,这里原来有三十六口井。

葛洪炼丹,虽说没有炼出长生不老之丹,但他兼通医药,开创了中医药中矿石入药的先河,他炼制出的密陀僧(氧化铅)、三仙丹(氧化汞)等,都是外用药物的原料。

他的实验和实践,对中药炮制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丹药在外科疮和皮肤科方面的独特疗效,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奠定了基础。

他在著作《抱朴子》中,最早记录了火药的成分;他在炼丹的过程中,发现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他还记载了雌黄(三硫化二砷)和雄黄(五硫化二砷)加热后升华,直接成为结晶体的现象……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整个化学最重要的根源之一,是地地道道从中国传出来的。”

他著作颇丰,《抱朴子》,内外篇总共8卷,内篇20篇论述神仙吐纳符篆勉治之术;外篇50篇论述时政得失、人事臧否,词旨辨博,饶有名理 。

他“慈心于物,恕己及人”,潜心医术,悬壶济世,留下了《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等伟大的医学著作。

《肘后备急方》,是一本“夹在胳肢窝里”的急救小册子。

在这本小册子里,有许多中国乃至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结核病的观察和描述、测试黄疸的偏方、别具一格的“速效救心丸”……以狂犬脑髓敷伤口治狂犬病,以青蒿莆绞汁治疟疾,以小夹板疗骨折复位……灸治、捏积、食道异物急救……

他是最早对天花进行记载的人, 比阿拉伯医生雷撒斯还要早500多年;他也是最早发现沙虱,还知道它是传染疾病的媒介的人,比美国医生帕姆的记载,要早1500多年。

他开创性地以儒家学说完善了原始道教的理论体系,使道与儒相结合,因此有了“道与儒通”的说法。

在他孜孜不倦的“化学实验”过程中,还发明了染色、酿酒、制箔及化妆品等技术,为手工业者们提供了谋生手段,繁荣了相关行业的经济。

他被炼染业尊为祖师,他的画像被悬挂在印染业作坊内;旧时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的葛洪诞辰日,杭州附近的丝绸炼染业中人,会集聚到葛岭来祭祀葛洪祖师。

他的成就,涵盖了化学、医学、天文学、文学、哲学和军事学等方方面面,成为中国唯一被列入古代世界十大名医之一的中国医学家。

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说:在我的青蒿素研究陷入迷茫的时候,是葛洪启发了我,给了我灵感。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博士,在详尽地研究了葛洪后,曾惊奇的叹道:葛洪是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炼金术师,他开启了世界医学化学的源头。

如今,葛洪的雕像被立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里。在这里,他不啻被视为是一位著名的医学家,还被视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

在古井旁,有一片空地,这是古抱朴道院的遗址。

东晋时,葛洪在此山为百姓采药治病,并在井中投放丹药,饮者不染时疫,他还开通山路,以利行人往来,为当地人民做了许多好事。人们就在这里建“葛仙祠”奉祀他。

元代时,祠庙毁于战火。明代重建,改称为“玛瑙山居”。 清代复加修葺,以葛洪道号“抱朴子”而改称“抱朴道院”。

从道院出来,沿石阶向更高处攀登,山路渐行渐陡。

走很久, 遇到一个大亭;亭是搭建在一个高台之上的,这便是初阳台了。

这是葛岭的最高处,相传葛洪曾在此处炼丹,“吸日月之精华”;但后人更愿意津津乐道的事情,是在此处观日出。

这里是观西湖湖上日出的最好的地方。亭内正中的石碑上,记载的就是初阳台的来历:清晨日出之际,四周还是灰暗朦胧的一片,但台上已现出了第一缕阳光。向东遥望,西湖水连着钱塘江水,浩淼无边。

阳光先是微露一痕,刹那间霞光万道,半天俱赤、山鸟群飞……随着太阳升高,湖上光景迷离倏忽,瞬息万变。倘若在十月朔日,还能见到日月同升的奇景。

清朝雍正《西湖志》也描述说:旭日初升时,山鸟群起,遥望霞气,一影互相照耀,传是日月并升。

清代的百一居士在笔记小说《壶天录》中记载有一则关于嘉庆二十四年九月三十日晨于初阳台观“日月并升”的景象:“东方渐明,红云云片片,相催而上。有一红一黑者,大如车纶,并行而上。红者炽若火球,光华四射;黑者甚晦,暗如泼墨,盖即晦夜月魄也。“

清同治初的《杭俗遗风》却说:“天将曙,红日初浴海而出。遥见西方平地线上,变有一轮,掩映云际,即月也。约过数分钟,即不可复见矣。”

元代时,人们称这景象为“葛岭朝暾”,并将其列为钱塘十景之一。“朝暾”,就是“初升的太阳”。

我登上阳台,见亭子里温馨一片:有人在锻炼身体;有人在谈笑风生;有人在大声歌唱:“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

我向东方远眺,不禁又想起了山门上的这句话——“点缀名山有勾漏丹青著色;登临绝顶看扶桑旭日来朝。”

我仿佛看见,有一轮圆圆的太阳,它在东方极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那里,是大片、大片的扶桑树。

火红的太阳,轻拂着扶桑树的树梢,冉冉地升起,映照着同样火红的、美丽的扶桑花……

(0)

相关推荐

  • 走读生眼里的杭州:葛岭局部

    初秋雨后,空气比往常新鲜太多. 去之前,换上合脚且适合登山的鞋子.走在湿漉漉的环山步道石阶上,第一要小心防滑,第二注意脚下会有毫不起眼的蜗牛,不要误伤了它们. 遇到很窄的路段,恰好遇到陌生的游人不远处 ...

  • 江南秋色:從寶石流霞到北街尋夢

    宝石流霞 确切的说,十一月底已过秋时,然则暖阳所至,仍怀抱城山于温情之中.起于望湖楼,沿宝石山路拾级而上,过纯真年代书屋,登顶稍歇:绕行山中,趋步往初阳台,又折行至抱朴道院,由葛岭而下,徜徉于北山历史 ...

  • 葛岭 | 五 月 情 思

    五 月 情 思 葛岭 五月,风和日暖,鲜花盛开. 独坐书房,一个人,静静地,在周末的午后.窗外,车马粼粼,市声如歌,我看不见行人的表情,也听不见他们说的话语,但可以想见他们眼神的快活和表情的悠闲.远眺 ...

  • 葛岭 | 一个人在途中—纪念郁达夫先生逝世70周年

    作者介绍: 葛岭:富阳中学老师,郁达夫研究学会会员. 一个人在途中 纪念郁达夫先生逝世70周年 先生离去已七十年了. 七十年前,你在这世上行走,身影清瘦.儿时诗惊四座,少年负笈东渡,青年办报著书,声名 ...

  • 福州永泰县葛岭镇会划入福州五区吗?

    从目前的形式来看,福州永泰县葛岭镇划入城区的可能性是不大的.今年,原福州长乐市划入城区之后,目前福州市区有6个,分别是鼓楼区.仓山区.台江区.晋安区.马尾区以及长乐区.而长乐能撤市设区也是符合规划需求 ...

  • 踏“歌”寻梅!葛岭梅花开了

    2021 01.09 葛岭梅花开了      这个周末,"葛岭梅花开了"的讯息悄悄地在关注福州花讯的花友圈子.文化社群.摄影爱好者的微信群里传开了.永泰葛岭的梅花开没开?开到什么样 ...

  • 寻味杭州建筑:西湖边、葛岭下,再睹巴洛克不羁的风华

    世人皆知徐悲鸿擅长画马 殊不知他笔下的人物,也充满风情   (徐悲鸿奔马图 图源网络) 打破封建的自由恋爱 为爱私奔的世家千金 漂泊他乡得不离不弃 那个年代所有关于爱情的描述 好像都出现在了徐悲鸿和蒋 ...

  • #老版画# 《西湖的早晨》套色木刻 葛克...

    #老版画# <西湖的早晨>套色木刻 葛克俭 1955年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浙江杭州西湖南山造像---慈云岭造像

    西湖南山造像---慈云岭造像位于杭州上城区玉皇山景区.距南宋官窑博物馆北920米.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代后晋天福七年.慈云岭造像外面建了围墙,院内崖壁下就是一排造像. 慈云岭造像共有两龛.主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杭州 西湖南山造像-慈云岭造像

    慈云岭造像位于杭州上城区玉皇山景区 五代后晋天福七年 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归入飞来峰造像. 过凤凰山隧道,到南观音洞,山边一条上山路.绵绵细雨中沿石阶向上,途中有玉皇山景区售票处,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