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教科书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吗?地理课本隐藏的重点,留心就能考高分!高考地理核心知识点汇总,冲...
知友@王品呈(3300 赞同)
知友@桃桃(7589 赞同)
知友@刘奕忆(3.9w+ 赞同)
知友@花花酱(5418w+ 赞同)
教科书上的:
你以为他在认真思考实验?
而现实是这样的:
其实,长大后才发现,语文课本里的故事都是以悲剧结尾,从小就被伤感的文学作品所熏陶,怪不得如此丧。
《城南旧事》:「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哭了好久。
朱自清的《背影》:「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又泪目了。
《鲁迅和闰土》:「多年不见闰土再也不是那个少年了。」
伤感。
还有鲁迅的好多文章,闰土不再少年,血馒头的愤怒无奈,祥林嫂的悲哀,不知孔乙己是大约还是的确已经死了!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还有《边城》,不知为何让我难过了很久,特别希望他最后回来了。
《罗密欧与朱丽叶》每次一想到结局都好难受!
《我与地坛》,压抑到人想哭!
《项脊轩志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孔雀东南飞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还有《石壕吏》,真是太悲剧了。
小学语文课本封面的一对情侣和一个电灯泡。
然后越长大还越孤单。
太难了!
知友@仙之人兮(5262 赞同)
蒙娜丽莎看着你,她看到的只是你的上皮组织。
真怕组培考试的时候问血液的作用是什么。
知友@南星(9123 赞同)
牛顿(1643-1727)实际上跟康熙帝(1654-1722)是同时代人,同时代的人还有莱布尼茨(生于顺治三年),惠更斯(生于崇祯二年)。笛卡尔生于万历二十四年,费马生于万历二十九年,洛必达生于顺治十八年,泰勒(级数)生于康熙二十四年,欧拉生于康熙六十一年,拉格朗日生于乾隆元年。
所以说,其实在还珠格格的时代,那让你们在大学里欲仙欲死的微积分课本已经差不多成型了.......
电影《模仿游戏》
后来的数学家: 拉普拉斯生于乾隆十四年,傅里叶生于乾隆三十三年,高斯生于乾隆四十二年,柯西生于乾隆五十四年。
其他科学家生辰,大致按时间顺序: 开普勒 隆庆五年,斯涅耳(折射定律) 万历八年,托里拆利(大气) 万历三十六年,帕斯卡 天启三年,波义耳(气压和体积) 天启七年 , 列文虎克(显微镜,微生物) 崇祯五年,胡克(细胞) 崇祯八年,上面提到的牛顿是崇祯十六年。
哈雷(顺治十三年),富兰克林(康熙四十五年),林奈(康熙四十六年);
布莱克(定量化学)(雍正六年),卡文迪许(雍正九年),普利斯特里(氧气)(雍正十一年)。
......
人类群星闪耀时。
这样,是不是课本上的各路科学家们离还珠格格、书剑恩仇录、 康熙王朝、雍正王朝 、孝庄秘史、清宫风云、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乾隆秘史、鹿鼎记的距离一下子近多了?
对于需要大量背诵的学科或许大家都不是很喜欢,但是它们在考试中确实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大家一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最高效的记忆方式,这样你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地理备考期间,大家都在忙碌的记忆着重要的知识点,但有时候却忽视了本该重视的知识——课本知识。地理课本中其实也隐藏了很多的中考考试重点,不信你来看!
一、目录、导读不能漏
背书的过程都很枯燥,每天机械的背背背,知识点背了很多也忘了不少,效率很低。其实背书也是有捷径的,当你开始背书时,不要直接上来就背,可以先通读整个单元,然后根据教材目录上每个单元中框课的划分,找到每框课题之间的联系,最好是能够自己动手把这些联系写出来。
课本目录是非常好的复习资料,多看目录不仅能够整体把握道每册书的整体内容,还有助于理清学习思路,掌握知识要点。
对了,除了目录外,还要注意每单元的导读,很多同学复习时一般不会注意到这些,导读一般多以问题的形式出现,这些问题一般都是每单元的学习重点。
背诵知识点的过程中,还要以出题人的角度联想知识点的考察方式,这样就相当于在背诵的同时做了很多练习题。如果能够做到这个程度,这个知识点你就能牢固掌握啦!
二、课本图片背后的意思
地理书上图片很多,但是有些图片很大,几乎占了一页纸。你不觉得这样排版很占位置吗?俗话说“存在即合理”,浪费这么大的版面去放一个图,肯定是有讲究的,之所以占这么大的位置,就是为了告诉你“这里有考点!”如果这么大的提示你还视而不见,那真是枉费了编辑老师的一片苦心啊!
所以,遇到地理课本上的排版较大的图片,一定要去研究它对应的知识点和可能考察的内容等,或许下一次考试你就会在考场看到它,或者看到它的姐妹图之类的。
说到地理图片,在这要求同学们每天能抽出10分钟时间专门用来看地图,看世界和中国地形图、政区图。
三、课本材料一定不能忘
除了图片和知识点外,我们还要注意课本中的材料,地理课本中很多材料篇幅还比较长,联系上面图片的说法,你也能想到这些材料的重要性吧。
近几年的中考地理题依靠课本知识能直接回答的很少,很多题目都是要看材料的,而这些材料大多都是以课本上的材料作为媒介进行延伸或转换的,所以对课本上的材料一定要重视。这些材料不需要逐字逐句背,但是要多读,读几遍之后,你就会发现这些材料里面有很多词句都可以直接用来做答案。
另外,复习期间还要准备一个小本子,可以放在兜里的那种,上面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走路的时间都可以随时拿出来背诵。功能和随身笔记类似,但是知识点更有针对性,抄写的过程也会增加记忆,用起来也比较方便;
PS:内容较多的知识点不建议记在小本子上;
另外,背诵知识点时,建议集中背诵,一般都是连续两个小时只背一个科目,一天换一科,也尝试过花式背书,就是半个小时背这个半个小时背那个,最后效果很不理想,后面就坚持集中背诵了。
1、把握高频考点
某些考点因其独特的学科地位而成为高频考点。抓住高频考点,既可避免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又能提纲挈领,抓住主干,突出重点,更便于综合思维。以全国卷为例,综合考查区域是历年的重点和热点,且分值较高,应引起考生的重视。试题往往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背景,这与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紧密联系在一起,也与地理学科的特性——综合性、区域性密切相关。另外,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也是高频考点。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并重、略偏向人文地理是高考的基本趋势。下面以“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这一高频考点为例,归纳其知识体系及考查角度。
(1)知识体系
(2)考查角度
①考查大范围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种植业——湿润、半湿润平原地区;林业——山地与丘陵地区;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地区;渔业——湖泊、水库、海洋;柑橘——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水稻——水热条件好的平原地区;苹果——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②考查局部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
(1)知识体系
(2)考查角度
①考查区位分析:自然因素——是否有建工厂所需的良好的地质、地形和气候条件,是否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源;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要考虑理想的区位条件和现实区位条件(是否具有明显的优势条件);环境因素——根据不同工业的污染特点,尽量减少对城区或居民区的污染。
②考查工业区位选择
工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角度:为减少生产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工业布局要尽可能接近原料、燃料产地与消费市场,以节省运输费用。
环境效益角度:要考虑主导风向、水源、地形的影响,以及与城市的距离。
③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原料、燃料、劳动力数量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技术、劳动力素质的影响逐渐加强;交通运输在发达国家工业区位中不再是考虑的主要因素;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度越来越重要。
(1)知识体系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条件→交通点
线:商业→市中心或交通便利的城市外围环路边缘
工业→工业集聚或扩散
聚落→分布、形态
(2)考查角度
①考查宏观选线:交通线的建设主要考虑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自然因素影响线路的选择(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如尽量选择平原或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地形);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自然条件的制约。
②考查微观选线:方便快捷、少占耕地、减少对居民区的不必要干扰是共同原则;铁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而地方性公路则要尽量多地连接一些节点(如居民点、铁路车站等)。
2、对高频考点进行微专题建构
对于高频考点,应以微专题的形式进行精细梳理,这既是“深度学习”的要求,也是应对高考的“法宝”。以“区域特征”为例,可归纳如下图:
3、重视热点地区的知识拓展
生态脆弱地区是高考的“常客”,对此要多加关注。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地区”主要有我国西部地区(2017年全国卷Ⅱ9—11题贺兰山东麓、2016年全国卷Ⅰ10—11题“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第36题“广西横县茉莉花茶”;2016年全国卷Ⅲ第37题“我国瓜州县风电建设”)、环渤海地区(2016年全国卷Ⅰ7—9题“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2015年全国卷Ⅰ7—9题“渤海海冰”,10—11题“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世界其他内陆或生态脆弱地区(2017年全国卷Ⅱ6—8题尼罗河泛滥区)。在复习过程中,要经常对热点地区进行知识拓展、总结,才能适应高考的“深度”考查。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可构建如下思维导图:
考前20天备考的基本任务
(1)何为对策?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目标人物,然后合理得来完成它。
(2)调好“五种”状态:
①思想状态: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排除干扰,全情投入;顽强拼搏,坚守阵地;决不放弃。
②学习状态:目标清晰,知己知彼。忙而不乱,科学有序。短时高效,主次分明;
③心理状态不骄不躁,平和冷静。紧张中有放松,压力下会调控;
④身体状态:精神饱满,身强力壮。每天坚持课外身体锻炼,及时消除疲劳,及时给大脑补氧;
⑤生活状态:饮食卫生,营养均衡。保证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不加班加点,调好生物钟,用好课余零碎时间。
(3)订好“四个”计划:
①自主复习计划;
②自主纠错反思计划;
③自主调节放松计划;
④自主练习提升计划。
(4)落实“四件”事情:
①每天有具体的重点复习内容;
②每天列出常考易错的知识清单;
③每天落实一次基础练习;
④每周保证有一次套题训练。
(5)做到“四个”结合:
①基础回顾与能力提升结合;
②复习与练习相结合;
③练习与练后反思相结合;
④专注复习与调节放松相结合
最后20天备考容易出现的误区
特级教师给高三考生们,考前最后20天的复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