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吗?这一点能让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在道德经中,“不争”是一个重要的观点。老子在道德经中曾反复强调不争的重要性。通篇出现了五次“不争”,另外还有很多隐含着不争意义的字句。可见老子是十分推崇不争的境界的。他认为:一个人或者是一个国家要想强大起来,不争比争更加有效。
战国时期,赵国名臣蔺相如原为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蔺相如随侍赵惠文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
对此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一定让他难堪!”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这就是负荆请罪的典故,其中蔺相如用他的不争的智慧赢得了廉颇的尊重和友谊。
遗憾的是,现代人很少有人能体会到不争的妙处。只看到争的利益,却忽视了不争的远大前景。有的人为了一句话或者一件小事和别人争来争去,最终得罪了人失去了人脉;有的人或者团体,为了一个虚无的头衔或者是所谓的荣誉,挖空心思,劳师动众,甚至不择手段,其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一个产品或者商业创意刚问世,就会涌现出大量的仿造者,以至于搞乱了市场,造成恶性竞争,最终同归于尽。这些都是争得了一时,却失去了长久的做法。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是,只有不争,天下人都不能和他争,他就成了天下真正最强大的。一个武林高手,无论功夫多高,只要比赛,都有输的那一天。而一个谦虚礼让不与人争斗的人,却会因为不与人争斗,所以一生无败绩。所以常胜将军应该是不参加战斗的人。用在商业和职场上,也就是成功属于那些目光独到,善于另辟蹊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