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通洲桥
兰溪通洲桥
兰溪通洲桥去过多次,记得第一次还是跟市博物馆副馆长钱镇祥去的,那时是为了拍摄通洲桥的一组照片,第二次是跟市文化局文物科的童友良去的,是去考察通洲桥的历史变迁情况,还有一次是市作家协会到那里捐献图书而去的。最后,也去过四五次,大多是跟陈水河一到去的。
通洲桥坐落在兰溪到横溪的老公路边,在近外阳村,与塔山脚村隔梅溪相望。
在近外阳村,我们看到了原先繁华的古街,徽式建筑马头墙,鹅卵石铺成的石子路,以及木排结构的店面,体现了近外阳村清代民国时期的繁华。
通洲桥,位于浙江省兰溪市梅江镇塔山脚村。横跨梅溪,昔为金华、兰溪、义乌、浦江、建德五县间交通要道。据兰溪县志和碑文记载,通洲桥创建于康熙年间,现存的通洲桥为清道光三年的建筑。
康熙年间是一座木桥,乾隆二十三年改为石桥,嘉庆五年的被洪水冲垮,暂不木桥,道光三年重修并筑水榭21间 。六墩五孔,圆弧形石拱廊桥。桥身全长84.8米,桥面宽4米,拱券矢高8米,净跨9米。拱券为纵联砌筑。桥面铺条石,两侧设条石护栏。桥上建廊屋21间,两端为重檐歇山顶门楼,中悬通洲桥匾,桥中部设重檐歇山顶神龛。此桥与武义的熟溪桥、永康的西津桥均为楼阁长廊式木桥,颇具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桥头有一座小山,名曰“挂钟尖”。山顶建筑有一座玲珑剔透的“文昌阁”。桥阁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别具风格的画面。
桥对面古樟掩映,听村民说这条古驿道曾经是连贯婺州(金华)和严州(建德)的必经之路,横跨梅溪的通洲桥的作用可想而知。通洲桥的造型与金华范围内的其它几座著名廊桥不同,武义城区熟溪桥、永康城区西津桥和浦江虞宅乡席场桥等都是平直木梁式廊桥,而它却是六墩五孔的石拱廊桥。桥身为东北、西南走向,桥孔拱券用红沙岩条石纵联砌筑,迎水面做船形分水尖,第三孔顶部两侧有阳刻“通洲桥”石匾,桥面用青石板铺设,两侧石栏围护,出桥头用抱鼓石。桥上建有廊屋二十一间,五檩前后单步,所有梁架朱漆粉饰,廊柱间用长凳连接,廊屋两头各设重檐歇山顶门楼一座,悬蓝底金字木匾,牛腿和额枋雕刻华丽,如雌雄双狮、神童刘海、福禄寿三星等图案惟妙惟肖。廊屋中段凸出歇山顶亭阁,飞檐翘角,内置藻井和神龛。通洲桥1997年列入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从桥的这头走到那头,又从那头走回来,数个来回也没遇见几个人,通洲桥一年四季或许都是那么安静的,只有潺潺的溪水相伴,还有阳光打下的那些斑斑点点。
当代文学巨匠曹聚仁和他的结发妻子、教育家王春翠的初恋故事就发生于此。美国作家罗伯特有一篇《廊桥遗梦》的小说,一时风靡世界,而此处廊桥上的曹王恋情却演绎了一个更为凄美感人的东方“廊桥遗梦”。
“竹叶潭深留旧网,挂钟尖外送飞霞”,这是家住附近的近代杰出文学家曹聚仁(1900-1972)描写通洲桥附近景色的诗句,美丽的廊桥也见证了他与原配妻子王春翠的爱情。
故人已逝,而廊桥依旧。现在通洲桥已成了兰溪人的旅游胜地,背靠挂钟尖,面向竹叶潭,习习春风,潺潺流水,成为年轻人谈情说爱的“香格里拉”,是一些年轻人永不退色的浪漫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