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是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篇第十五条辩中出现的一味方剂,是伤寒论的第一方。伤寒论中所有方剂中百分之六十的处方都是在桂枝汤基础上做加减而来,所以说桂枝汤是伤寒论群方之首,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它具有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功效。临床上治疗有汗,怕冷,头痛,有点发烧,肌肉有些酸痛等症状。
然而,桂枝汤的智慧远不止如此。关于桂枝汤的探索解读,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桂枝汤
(点击以下蓝色字体,进入查看详情)
【原文】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服后,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又名】阳旦汤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伤寒论》:
桂枝汤主之:
1、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2、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宜桂枝汤:
3、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4、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5、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6、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主之。
7、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8、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9、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10、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1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12、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13、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14、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15、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16、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17、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18、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服桂枝汤后:
19、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20、服桂枝汤,不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21、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2、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禁忌:
1、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反与桂枝汤,以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谵语,脚挛急,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
2、桂枝汤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3、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常年喝酒的人不能用桂枝汤(舌苔乌浊,又黄又厚),一喝便吐。可用葛根黄芩黄连汤。)
4、凡吐家,服桂枝汤,其后必吐脓血也。(经常要呕吐、吐酸的人不可用桂枝汤。)
5、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6、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7、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金匮要略》:
1、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1、桂枝汤的主证是怕风,有汗,脉浮紧。但是没有汗出,则不是桂枝汤症;1、以上五味药,用七碗水大火煮成三碗。每次温服一碗。服完药后再喝一碗热稀饭,以帮助药力;2、喝完微微流汗最好(用稀饭助流汗),出了汗就不用再喝;切记不可使病人流太多汗。流汗后后须擦干,不要当风或靠火炉;3、如果没有发汗,2、3小时后再喝第二碗发汗。再不出汗,每一小时到一小时半再服一碗…余此类推。半日内可喝完三碗。若是病情比较严重,可以早晚各服用一帖药(共六碗);4、医师或家人要在旁观察病人病情的变化。若是病状有改善,但仍未消除,可以继续服用桂枝汤。或是汗一直不出,可以连续服用到两、三帖药都可以。1、桂枝、白芍等量。桂枝3钱,白芍3钱, 炙甘草2钱,生姜切片3钱,放两片就可以了,大枣12颗用手掰开。1钱的重量应该等于3.7克;2、病人感冒久了,甘草可用重一点,5钱,刚得病不久的,用2钱,尽量少用,因为它会减缓药力;3、桂枝、白芍:孩子半钱,瘦子3钱,胖子5钱。其它相应变化。
1、桂枝壮心阳,所以心脏病的药一定会用到桂枝。血一加速,免疫系统就出来把滤过性病毒赶出去。2、白芍轻用补血、重用活血破瘀。桂枝白芍就是免疫系统的循环。4、如果脉气虚软,芍药寒中,宜多用炙甘草以扶中气,以减去脉之虚软,则芍药乃能免寒中之弊。1、若桂枝汤症加气喘咳嗽,加厚朴(降气)杏仁(滋润肺的津液);3、如果病人是肠胃虚寒、素体虚寒的人、肠胃比较冷的人,开桂枝汤的时候,生姜要改成干姜;4、平常中焦比较湿热盛的人(比较胖的人),大枣会增甘加腻,应该将大枣拿掉。中湿里虚的人可以加一些白术、茯苓;6、如果桂枝汤证病人舌苔白白厚厚的,湿的,就知道脾脏是素湿的,一定要加白术、茯苓,否则一发就会变成五苓散证。1、头痛在太阳穴通常是外感头痛,脉浮,小便清。依证用桂枝汤、麻黄汤系列。临床上,治疗头痛麻黄汤不如桂枝汤,因为此头痛是热气上冲。(1)外感太阳痛,最多的是感冒受凉了。可用桂枝汤(如有经燥,加葛根花粉)。羌活长于治后脑痛。(2)(唐容川)头痛在后,或兼发热恶寒者,太阳经伤寒也,宜加味败毒散。(2)痛在肌肉,桂枝汤,玉竹可以治肌肉里面的痛,可以在桂枝汤里加玉竹。西医有一种肌纤维痛症,桂枝汤加玉竹,一下就好了。
4、背痛以桂枝汤加葛根以疏通太阳之经脉。
5、有汗、怕冷、不口渴、白鼻涕:桂枝汤、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6、不发烧、不怕冷、白鼻涕:桂枝汤+辛夷、石菖蒲、苍术、炮附子
7、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是因风寒湿邪侵袭太阳经脉所致之疼痛,其自觉症状为腿有增长或缩短的感觉。如果腿有缩短感,桂枝汤加附子以温阳驱寒,加重芍药、甘草量以濡筋缓急,取芍药甘草汤治脚挛急之意。可以加葛根以疏通经脉;如果有筋脉短缩之感,仍为经燥之象,加天花粉清热生津以润之。
8、桂枝汤症有黄痰、或者感冒好了之后有黄痰、咳嗽,桂枝加厚朴杏仁汤。9、产后气血两虚,如果有桂枝汤症,身疼痛,可用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10、感冒时,口臭,因为免疫系统到表面去抗邪,肠胃蠕动不够、吸收差,水从大肠跑出来,身体里面的温度很高,食物在里面容易坏掉,嘴巴很臭,就用桂枝汤加一点点大黄,一点点芒硝,表里可同时解掉。(1)脾藏主湿,风中肌肉,内应于脾,翕翕发热,鼻鸣,干呕,桂枝汤证(2)腹为足太阴部分,风中脾藏,里湿应之,风湿相搏,故腹中烦重。风淫于上,吸水湿上行,肺气为之阻塞,故皮目瞤瞤而短气。此证湿邪不流关节而入于里,轻则为风湿,重则为风水。风邪吸于上,则湿邪壅于腹部而不行,非去其上之所吸,则下部之壅湿不去,越婢加术汤。12、桂枝加桔梗汤:桂枝汤中加桔梗6~9克。煎法用法同桂枝汤。主治:桂枝汤证而有咽喉痛,或有黏痰,难以咯出者,或有化脓证者。本方虽为吉益东洞翁之创方,实合仲景之桂枝汤、桔梗甘草汤、排脓汤三方而成者也。13、桂枝加半夏汤方,于桂枝汤中加半夏6克。煎法用法同桂枝汤。主治:桂枝汤证中有咽喉痛或咳嗽者。本方本于仲景之桂枝汤、半夏散及汤之方意,合此二方而成者也。16、霍乱的吐泻停止后,如果还有一些身痛的表证,还是桂枝汤。17、腹满、腹胀,太阴症,有时痛,桂枝汤重用芍药一倍;大实痛,桂枝加大黄汤。18、治扁桃腺发炎。一般喉咙痛,桂枝汤加葛根4,再加连翘清热,银花、浮萍、蝉兑,一剂就好。脸部用葛根6。19、妇人怀孕,前面60天吃桂枝汤,第三个月到第五个月,吃当归散。当归散养孕妇的,不是保护小孩。20、平时容易发发热流一点汗的人,或者每天定时发热、之后流汗的,就吃桂枝汤。在发热之前吃最好。21、肝炎、肝硬化、胆囊炎或胆结石等少阳证的患者,如果发生外感,我们首选的处方是柴胡桂枝汤而不是桂枝汤。(1)漏不止,与大汗出同,脉洪大,若无他变证,仍与桂枝汤。(2)若形如疟,脉洪大,是玄府反,故加麻黄,用桂枝二麻黄一汤。(3)玄府不,没有如疟,没有颇潟,故加附子,桂枝加附子汤。(4)若大汗出后而大频渴,是阳陷于内,急当滋阴,故用白虎加人参汤。23、目斜视是风邪侵袭太阳经脉所致。症见目向内斜视,也可出现复视,可用桂枝加葛根汤以散风邪、疏通经脉,因太阳经脉起于目内眦之故。若得病时短者可服三至五剂,时久者应多服。24、舌喎斜系属风邪为患。症见舌喎斜,言语不清。舌为心之苗。治疗时本应从心经施治;但心为脏,恐藏邪而不出。所以可从心之表太阳经施治,以引邪外出,用桂枝汤。25、(1)痫证是指间断发作性病证,多与情志刺激有关。从脏腑来说,主要由于肝、脾、心、肾脏气失调,导致一时性的阴阳紊乱,气逆痰壅,蒙蔽清窍,而突然发作。症见全身或手足抽搐颤动,或面部肌肉抽搐,牙关紧闭,颈项强硬,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霎时即恢复如常人。若先抽搐而后仆倒不省人事者,则用桂枝汤加防风、竹叶,息风清热;若发作前伴有眼前发黑者,可用乌梅丸(汤),以其目为肝窍之故。(2)癫痫俗称“羊痫风”,以全身强直痉挛,突然性的意识丧失为特征。若症见抽搐甚,伴有热象而诸药无效者,可用风引汤治疗。若发作时口中无痰者,急诊处理病情平稳后可用磁朱丸。26、(1)瞳孔中有蓝雾而影响视力,瞳孔属肾,蓝为水色,故本病是由于心阳不足、肾水上泛清窍所致。所以用桂枝汤加重桂枝量,扶心阳以制水邪;加附子以温肾阳。(2)眼前发黑,视物不清,角膜生云翳。目为肝窍,肝阳上亢,上扰空窍,故眼前发黑、视物不清,肝气犯脾,水湿上泛,则目生云雾。可用侯氏黑散加乌贼骨,息风退雾,则眼疾可愈。27、平时容易发发热流一点汗的人,或者每天定时发热、之后流汗的,就吃桂枝汤。在发热之前吃最好。(4)若病里之里,当用猪苓汤但利其水,不可用五苓散兼发其汗矣。29、偏侧太阳穴痛,桂枝汤加钩藤、川芎,眉棱骨或眼眶同时痛,加当归。2、桂枝汤,倍芍药加人参为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3、桂枝汤加当归,通草,细辛,名当归四逆汤,更加吴茱萸,生姜,名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4、桂枝汤加附子,名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重用大枣为桂枝附子汤,更去桂枝加白术,术附汤。5、桂枝汤去桂枝、大枣、生姜,名芍药甘草汤;桂枝汤去芍药、大枣、生姜,名桂枝甘草汤。6、桂枝汤去芍药为桂枝去芍药汤,再加附子是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再加麻黄、细辛是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7、桂枝汤加黄芪为桂枝加黄芪汤;更去甘草重用生姜是黄芪桂枝五物汤。9、(1)桂枝汤: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2)桂枝汤加葛根:葛根四两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项背强几几,有汗;(3)葛根汤: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项背强几几,无汗小便不利;(4)桂枝加葛根汤: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二两(切)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项背强几几,无汗小便不利,痰。11、桂枝汤加龙骨、牡蛎为桂枝龙骨牡蛎汤,更去芍药加蜀漆是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13、桂枝汤,重用桂枝或加肉桂为桂枝加桂汤;桂枝汤重用芍药为桂枝加芍药汤。14、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为小建中汤,更加当归,名当归建中汤,更加黄耆,名黄芪建中汤。(4)心下痞硬拘挛者,加芍药生姜人参汤(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6)若腹反不拘挛、按之松软,胸满心烦者,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汤);(7)若心下满、小便不利,去桂加苓术汤(《医宗金鉴》作“去芍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5、桂枝汤《古方新用:临床一通百通的奥秘》(权依经)18、太阳病上篇:第四条(大塚敬节《临床应用伤寒伦解说》)19、太阳病上篇:第五条(大塚敬节《临床应用伤寒伦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