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抱团的终局:公募基金成为散户公墓! 2021年A股的热词排行榜,“机构抱团”敢认第一,没有谁敢坑...
2021年A股的热词排行榜,“机构抱团”敢认第一,没有谁敢坑一声。
当前阶段,了解机构抱团的行为、动机和缘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释为什么有些股票估值高高在上。
同时在机构抱团下,一些公司的股价打骨折之际,我们也能发现诱人的投资机会。
机构与散户的利益冲突
在A股,机构与散户的利益是天然冲突的,券商、公募基金等机构的收入来源是佣金,券商靠交易来赚取佣金,基金靠规模来收取佣金。
在这种利益导向下,券商会各种鼓吹频繁交易,制造各种概念、热点和题材来请君入瓮。
机构会费尽心思打造牛基,不断买入各种涨势最好的股票,而不去考虑背后的风险,毕竟只要资金进来啦,佣金就有了。
仔细想想公募基金的动机,规模导向下,基金经历们考虑的不是散户们的长期利益,而是自身的饭碗。
只要眼前的股票能够获取高额收益,能赚大钱,才能吸引更多的散户买入。
规模有了,佣金有了,自己的高收入也就有了,几年就能财务自由,至于以后的事情没有人愿意管,也管不着。
因此我们经常会看到机构追涨杀跌比起散户只会更猛,抱团更是情理之中。
机构抱团就像一场围城,里面的人知道这样的风景不可持续,只能捞一把,但这一把已经足以他们财务自由;外面的机构也想冲进去搏一搏,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下一个明星基金,所以机构抱团会越演越烈,直到午夜的钟声响起。
机构的抱团的另一边是券商的吹拉弹唱、拼命看多。券商这种看似无脑的行为,其实和他们的利益高度吻合。
死多对券商可谓是好处多多:
第一,看多总比看空好,看多还能忽悠部分散户交易,赚点佣金;
第二,券商有投行业务,部分跟踪的公司是自己的客户,如果看空,分分钟钟丢业务,以后也没有公司愿意找这种【看空】券商;
第三,券商也需要从机构身上赚佣金,你出一份看空报告试试,机构大爷们分分钟钟让你没好果子吃。
在多方利益下,券商只能妥协,越涨越看多,50PE的时候看到100PE,100PE就看150PE,当然250也不是不可以。
只要你敢涨上去,券商就敢看多,死了都要多,不崩盘到底不痛快。
于是乎,机构负责抱团,吸引更多的资金进行更大规模的抱团,券商负责唱戏,给散户洗脑,一唱一和,一场史诗级的抱团行动迎来前所未有的高潮。
当公募成为公墓
机构抱团的输家最后只有一个,那就是散户!
近年来,爆款基金不断,百亿募资轻而易举,近期一只公募基金当天认购规模就达到2374亿,成为史上最强爆款基金。
在爆款基金的推波助澜下,机构手握天量资金,对证券价格的影响举重若轻,说好听点是机构定价能力提高,难听点就是投机抱团。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股票估值会达到匪夷所思地步的原因,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有的股票基本面明明蒸蒸日上,股价却跌跌不休,无他,机构砸盘而已。
大多数基金经理的收入是按照资金规模提取一定的比例,而不是业绩提成。
他们思考的是如何留存客户,做大规模,赚取更多的规模提成,而不是挖掘低估股票,为用户赚取更多的收益。
所以他们会绞尽脑汁来提高基金管理规模,但是有一个悖论:资产管理规模越大,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是倍增的。
一方面规模上不去,意味着收入不高,名气不高,另一方面规模上去了,收益很容易下来,从而削减规模。
这看上去是一个死循环,咋办呢?
最终演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局面:只买白马蓝筹。
管他们估值高不高,有没有投资价值,只要现阶段能继续上涨,做大我的规模,我就买它。
与此同时机构不断用募集来的新资金买他们,既能为老基金抬轿,又能进一步吸引资金,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的perfect,像极了庞氏骗局!
但问题也来了:大部分机构都买着相似的公司,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眼下机构抱团的困境是打开持仓一看,大家持有的公司几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意味着抱团的极端行情下,机构只能取得普通的回报,很难有超额收益。
在抱团的驱使下,机构的选择不再是价值发现,他们不再去判断哪一家公司具有投资价值,更加值得调仓加注。
相反现在机构会运用各种手段去猜测明星基金经理们现在手里拿着的是什么公司,下个季度又会是什么,然后进行果断的跟进抱团,追求稳稳的幸福。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家餐厅,连员工都不愿吃自家伙食,相信没人敢去吃饭 。
但在基金行业里,这个规律彻底失效。
很少有基金经理持有自己的股票,特别是现阶段,你问一个基金经理愿不愿意用一半身家跟投自己发行的新基金,我相信没有哪一个是愿意的。
但奇怪的是散户们却疯了一样地买入基金经理也不愿意跟投的基金,这或许就是人性吧!
在机构抱团下,基金经理们只会从一批抱团股换到另一批抱团股,不断循环抱团,直到抱团的泡沫破裂,树倒猢狲散,最终受伤的只有散户。
机构和散户的利益相反,在机构抱团的不断演化下,公募基金成为散户公墓也只是时间问题。
这是一个疯狂的时代,只要无脑买基金,似乎人人都可以躺着赚钱;
这是一个理性的时代,如果买基金就能赚钱,那么基金将不再赚钱。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叶秋的投资哲学,欢迎大家关注!
特别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个人投资思考和记录,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