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枯竭的妈妈 -《精神健康讲记》连载17

白色的晚樱


汹涌而复杂的情感

听众:我跟老公沟通之后,觉得我们家庭关系的扭曲,对孩子是一种很深的伤害。(哭泣)

李辛:讨论的时候,我们可以带着情感和情绪,但要避免带入过多情感和情绪,陷在里面。

我们小时候常看的文艺晚会,那会儿的主持人和演员都带了大量“过于饱满”的甚至是造作出来的情感,然后我们从小到大浸染在这份过度渲染的、厚重而成分不明的社会心理场中,不知不觉就以为表达需要带这么大的情感。

比如我们小时候看的电影里,地下工作者们终于见面的时候,会紧紧地握住对方的手,热泪盈眶地说:“同志!终于找到你了!”这是过去影视的常用表现手法,但从实际情况来推理,情感这么强烈无制的人是不适合做特工的,特别容易暴露。

家庭当中也是这样,当家人因为孩子生病要不要看医生这件事情,或者因为更小的事情吵架的时候,其实吵架根本不是因为这些事情,而是你们已经积蓄到要吵架的状态了,任何微小的由头都会就此爆炸。那个时候,如果我不巧到你们家,可能就会变成那个让你们吵架的导火索。

听众:我理解,也跟他很深地沟通过,也许像您说的,我可能每次沟通都带着情绪。

李辛:不光是情绪,还有强大的情感力量。

听众:可能因为这个让他害怕退缩,把自己封闭起来。

李辛:就我而言,我觉得自己只能面对你一个小时,或者单独面对你半个小时。如果让我一直跟你在一起,我可能会受不了,想离开。但你的孩子跑不掉,你的老公也跑不掉。

当然,老公要走投无路了,也会跑掉的,可能历史一直是这样在重演着。

我跟太太总结出了一个定律,每次吵架后,虽然我每次主动“伸出橄榄枝”“拿上玫瑰花”去和好,但只要我心里面有很多杂质,仍然对她存有不满,或有想要说服她的念头,虽然表面上做出平复求和,她会完全不理我。反过来,我在心里已经松开了,真的平静了,就能看到对方也是一张松开的脸,和镜子一样。

有“镜子”的好处是,逼得自己要清晰再清晰一点,不然日子不好过。

你要去体会,比如这几天我们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我跟你眼神相对的时候,你里面有很大的忧怨,很大的情感波动的力量。

跟你开个玩笑,别介意,如果我现在十几岁,很可能就会被你打动,爱上你,很多年轻人会误以为这就是爱。这个问题,每个人都要去考虑,我们都以为让我们动心的、心潮澎湃的那个东西是爱。

但是呢,比较健康的爱,是简单的、平静的,你看到她以后心生欢喜,互相吸引,但是没那么多缠绕冲突的力量。

听众:谢谢李老师,我意识到了,需要做自我改变。之前老是想去说服他,因为我不理解,就这么点要求,只要对我妈好一点怎么都做不到。

李辛:这个要求是正当的,但是可以换一下方式,不必要求他做形式上的好,而是先从心里开始转变。第一,先做到双方接受现实。现在就是这个状态,你不喜欢我妈,我妈也不一定喜欢你,先承认这一点。

第二,讨论一下是不是还想在一起生活?如果想一起生活,就做最有效率、最有意义的事,说最有效率、最有意义的话,这个原则可以用在所有的事情上。

请他尝试从心里面接受你的母亲,接受因为过去的历史,积累到现在的困境与烦恼,然后呢,大家在这个基础上一起来改变。同样,你心里面也要接受他,互相接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还有呢,大家要说好,要反复提醒自己和对方:不要把过去的、不好的事情和状态再带回现在。

假设又吵架了,一个新的吵架,不得已但必要的真实表达,那很好,是澄清的进展。

如果又吵架了,或者没吵架,是很高兴地在互相喂养。但是,如果你当时很清晰地感觉到,这种表面开心的互相喂养和取悦,很Nice,但却是过去模式的延续的时候。你要明白,不要故意强化这个看起来很美的画面,不要互相喂养过去的习惯。

我们可能做不到一下子就改掉,但是你至少要有这个意识,让它越来越少。

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每个人都一样,容易强化过去的印记。因为这件事情你让我又不高兴了,我会联想起上次、前年,甚至跟对方完全没关系的另一个人,跟你一样差!

这就是我们在自己捆绑自己,然后加速缠绕,这可能是你比较明显的一个模式,加速和强化。

听众:我是很会发生联想,之前的历史会一下子全涌过来。

李辛:这是我们非常大的愚痴,是痛苦的根源。每次当我掉进去,我会对自己说,李辛你这个笨蛋。

我会问自己,现在想怎样?人是自由的,对不对?既然我们还想在一起,那就做我该做的事情。这点在跟家人、朋友、同事都是一样的。

这是命运

听众母亲:李老师,我想说两句。

李辛:好的。

听众母亲:女儿今天讲出了这些话,我从来不愿说这方面的事,既然今天说到这儿了,就敞开心扉吧。我在婚姻上是很不幸的人,我觉得自己哪一点也不比别人差,但却过得这么不好,嗯......但求下辈子吧,我一直是这样想的。

我父亲是知识分子,我们家一共姐妹三个。我小的时候,父亲对我们的教育是非常严厉的,吃饭时不许讲话,睡觉必须面朝墙壁。我看到爸爸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但我一点都不记恨他,还非常爱他,甚至超过爱我妈,不知道为什么。

我爸工作比较忙,经常出差,我们姐妹三个都跟着妈妈。我爸那会儿在大学里面就和我妈谈恋爱了,我妈还没毕业就生下了我。大学毕业后我爸去北京工作,我妈生我以后去上海工作了,紧接着怀上我的大妹妹。

我妈说我生下来是一层皮包骨,可能是她怀我的时候,生活比较艰苦,因为我爸当时还是学生,我妈比我爸大几岁,她要养他。

我妈说,我吃了她两个月的奶,就渐渐胖起来,但刚刚胖起来她就把我送给别人带了,因为她还得出去工作,也许这是我跟我爸感情好像更紧密的原因吧。其实我爸对我们反而更严厉,尤其对我,我一直住在保姆家,后来又换了另一个保姆家。

我爸在北京做翻译,后来跟着苏联专家到了东北,我妈就从上海把我带到东北,两个妹妹都是在东北生的。在东北,我还是住在保姆家,没有在父母身边。一直到我四岁的时候全家搬到南京,才开始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由于家庭成分不好,所以,我十几岁就离开家,被分到一个很艰苦的地方劳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我们那届分配工作,我是最后一批,吃了很多的苦。刚工作的时候,我知道自己没有依靠,只能靠自己,非常要进步。

我们五十几个学员分到单位以后,劳动锻炼我表现最好,很能吃苦。后来,领导就把我分到办公室,很少有没背景的人被分配到办公室。

后来我又做了会计,经常跑银行,银行里的一位大姐把我介绍给孩子她爸。我当时不想谈恋爱,觉得自己还小,才21岁,她爸当时在研究所工作。介绍人蛮积极的,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把他带到我们单位,就这么见了一面。后来介绍人天天到单位来,说:“你不谈没关系,把照片拿回去,给你父母看看。”

我那时候有点傻,不像现在的年轻人,真的把照片带回去了。正好我爸那时候生病在家,我把照片给他看。孩子她爸长得蛮好的,上海人,但是我不知为什么没感觉。我爸一看照片,哎,挺好。三天以后,他就到我们家来了,父母都觉得可以,当时我从头到尾都是稀里糊涂的。

我爸后来讲,因为我家庭出身不好,分的单位也不好,而他爸是在研究所,属于军工单位,这在当时是很体面的,所以他们就同意了。也不管我同意不同意,反正我也没什么主见,他们同意,我也就同意了。

然后我们谈了两年的恋爱,一个礼拜见一次面。每次见面两小时,他就到我们家里来。他坐那儿我坐这儿,都不讲话,所以彼此也都没有什么了解,两年后就这样结婚了。

结婚那晚,他就严重地伤害了我。我一个大姑娘也不懂,妈妈平时也没教育过什么。新婚之夜,在上海,我们睡在阁楼上,当时他就喊起来了,说我不是处女。我当时什么都不懂,他说你去问你妈。新婚第一天就受到伤害,我觉得我在这方面很苦。

蜜月里,我怕回家,尤其怕到晚上,就这样挨过来了。后来有了女儿,就这么过呗。我不爱吵架,每次吵架,我都赶紧把门窗关起来,说别吵,我要面子。

她爸摔盆掼碗,我先把女儿保护好。受过伤害后,我当然不愿意跟他“在一起”,所以我们的夫妻生活形同虚设。我对他一点感情都没有,我怕他碰我。我跟女儿一起睡了二十多年,女儿就是我的一切。

我们家里是没有声音的,她爸后来也不怎么跟我吵了,因为我不跟他吵。他吃过饭后往他的床上一躺,看看书或者听听广播什么的。有时候我说:“咱们出去玩吧。”他说他要睡觉。我就带着女儿看电影、逛公园,就我们母女两个。

后来到了女儿上初三的时候,我和她爸就分手了。
对我女儿,尽管我对她有很多的爱,但那个时候我没有察觉。我不知道她会因此受到我这方面的影响,她爸净拿她出气,抓过来打一下什么的。小时候,她可能心理就有阴影,我自己意识不到。听你刚刚讲了,我想可能她会有阴影,反正我对不起孩子。
李辛:不是你对不起她,这是命运,谈不上谁对不起谁。
听众母亲:我觉得自己很坚强。
李辛:是的,你很坚强,尤其到了这个年纪,其实就是心里放不下她们。你对自己的生活其实没有太多的想法和要求,你知道你能发挥的作用。
爱是交换不来的
听众母亲:我和她爸分开后,有人给我介绍对象,也有自己认识的,条件都不错。有一个是部队的医生,见面后觉得他很开朗,脸上总是充满着笑,我觉得女儿又可以有一个完整的家了。
我的性格能容忍,什么委屈都能自己扛,那人对我很好,他也觉得我性格好。他有孩子,我对女儿怎么好就对他孩子怎么好,我希望他对我女儿好。
可是好景不长,我们在一起一年多以后,他女儿和男朋友同居了,他的情绪开始不好。我就偷偷给他女儿打电话,我说你回家你爸就开心了。她也回来,但只是吃个晚饭就走。我说你别走,可她还是要走,我不知道她是不是对我有意见,过一阵子才知道果然是对我有意见。
后来有一段时间,她不开心,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以母亲的身份去跟她交流。我问,是谈恋爱不顺利还是什么原因?她有一次就哭。我跟她爸讲:“你去跟她谈谈。”后来她爸回来就说:“她讲,'为什么你对阿姨这么好,比对我妈还好,我不住,你跟她们住去’。”
后来他对我女儿总是冷着脸,原来他女儿在家的时候还好,搬出去以后,他脸色就不好看了,我就装作没看见,想维持这个家。我私下跟他讲,我对你什么要求都没有,你给我女儿一个笑脸,不要总对她皱着眉,可他做不到。
我女儿很善良,给他买这个买那个。他还有个儿子,儿子媳妇回来,住家里将近两个月,他说他媳妇腰不好,睡不了钢丝床,我们就把大床让给儿子媳妇睡。
我整整忙了两个月,为他儿子媳妇买菜做饭,他儿子常把同学带回来,每天在家喝酒啊什么的。他儿子人很好,我也挺喜欢,难得回来,累一点也没什么。但我虽然很累,还是没有换来他对我女儿一丝笑容。
李辛:打断一下,有个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你们肯定是好人,很善良,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听众母亲:我现在反省自己。那段时间,我在一个商场里做总经理,整个商场由我来打理,很忙。所以有一段时间,可能忽视了他的感受,他曾经跟我说过。
听众:妈,其实我当时这么想,我那会儿已经上班,学校给我们这些老师提供宿舍,我可以住出去。其实,我一点不在乎他对我什么脸,我可以不看嘛。我觉得他们俩和好就行,但我妈就是不让我走。
李辛:我再问一个问题,你妈妈对她老公的要求,跟你对你老公的要求有相似之处吗?
听众:我刚才意识到两个是一样的。
李辛:这里面的重点是什么呢?你刚才的表述是,你觉得自己是非常善良的,是为别人好,而且确实做到了,但是有一个部分,你一直都是委曲求全的状态,一直反复在说,只要他对你女儿好,或者对他的女儿好,或者只要他好,你从来没有说过只要对我好,这个部分延续下来了。
你一直希望通过对别人好,换来别人对自己女儿的好。
比如有人送了个桃子,这个桃子可能是品种很好的高级桃子,也可能是普通桃子,但桃子只是形式,重要的是,送桃人的状态。
你送了好桃子,内心也是善意的,但是,你自己的生命力可能是枯竭的。这个问题,你有没有考虑过?如果你一直是为别人活着,最终你没长出爱自己的根,你的内在干掉了。
假如有人渴得要命,那就快给他喝水啊。我给他找了很多杯子,还陪着他,但是我没有水。
这是一个问题,你没有办法把你没有的东西给出去。
我们讨论的话题,无关乎道德、善恶、教养。
人和人之间是否能相处愉快的前提是:你自己是不是一个爱自己、有活力的人。
把自己遗忘的妈妈
听众母亲:他对我女儿不好,他也知道我因为这个和他分手。我和他分手的时候,我女儿已经在和她现在的老公谈恋爱了。
我觉得我对女儿的家庭没有任何干涉,我只是每次听到她问:“妈妈,你身体好吗?”我知道一旦她问这个,肯定到了需要我的时候。即使我身体有时候不太好,我也会说:“你说,有什么事儿?”她说:“如果你要是还好,能来一下吗?”我就知道小外孙可能不舒服了。
我每次去,都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般不会主动到她那儿,因为我知道会影响他们的生活。
李辛:我能感觉到,你是非常理性的人,你跟女儿正好是两个方向。如果你的女儿能多一点理性,比如刚才她在稀里哗啦哭的时候,我一直想提醒她:你知道自己在哭吗?你哭的时候,有没有意识到又在把过去的东西带回来?
不要闷头在那里哭,要留意自己有没有在习惯性地加强这个哭。你妈妈是非常理性的,这个部分你要向她学习。
而妈妈呢,这种非常的理性,在情感部分却是枯竭的。可能是因为小时候的遭遇,还有遇到的第一个男人对你的影响很大,导致这部分枯竭了。还有,你的模式一直是为别人活着,所以会非常理性地做所有你认为“对”的事情。
但是不能简单地说,理性去做对的事会对小孩子不好。而是这种过去与丈夫内心的断绝,与女儿的相依为命,以放弃“自己的生活与感受”的理性选择,虽然名为“理性”,实质上是局部的理性,而非整体的、全观的理性。
我说的不是标准答案,只是分析一种可能性,供大家参考。
比如我们看待一件事,以这个房间为坐标原点向外看,我们的视角和视野就局限于此。如果原点移到楼顶上空100米的地方,我们的视角和视野就变了。
所以,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世界,是有个人角度偏差的,有偏差也正常,但如果我们过于认同自己的角度,就属于偏颇的执念。
如果我们能不断地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原点,把它调到相对适当的位置,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不是受限或扭曲的,别人对我们的认识也不会因此片面扭曲。然后,从外在流给我们的一切会相对接近我们真正需要的。
第一天在大家自我介绍的时候,我说经常会有人收到自己不需要的礼物。不一定是送礼物的人不明白我们的需要,而可能是收礼物的人,坐标不在自己的原点上,或者他的坐标中增加了一些不相干的内容。呈现的并不是他的真实状态和真实需求,让别人弄不清他需要什么、想要什么。
回到你生活中所有这些不对的人、不对的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你没有把自己放在应该在的位置。如果我要把你刚才的描述,加一个标题,上回我见到的那对母女叫“相依为命的母女”,你呢,像是一个“忘掉自己的奴仆”。
听众母亲:我现在在改变,为了我女儿,我已经几个月没到她那里去了。
李辛:重点不是你去不去,而是你要为自己活着。
听众母亲:我现在已经在为自己活了,包括锻炼啊什么的,我感觉现在很爽。
李辛:过去的这些经历,把你的世界压缩成一个小点点。你现在需要重新把你的思想和精神打开,再跟这个大千世界接上。当你为自己活着的时候,就能重新回到这个大千世界里,把自己的根扎到水分充足的地下。
你像是在一个黑漆漆的山洞里待了很久的人,只是闷头做自己觉得对的事。即使都做对了,还是在山洞里,没有出路。你现在,除了要做对自己真正有意义的事,还要从山洞里走出来。
要跟现实世界的人和事接触,不用想下辈子再怎么样,其实现在就可以。不是一定要有婚姻,有证书,甚至不一定再去谈恋爱,但是可以跟你喜欢的人交流、接触。
你至少可以这么想:即使到了这个年纪,这个世界上应该会有不止一个人可以好好交流。他会适合我,不光会关心我,也会关心我的孩子。
这类潜意识的指令很重要,是一个正常人应该拥有的指令。你之前的指令是:我可以放弃一切,只要他对我的孩子好。
听众母亲:唉,我现在还是这样想,只要他们好。
李辛:不要再这样想了,如果还是这样想,一切仍然会照旧延续。你不会好,你的孩子也不会好。
听众母亲:对。
李辛:我碰到太多这样的人:我只要你们好!
我妈也常这样说,只要你好,我就好了。我告诉她,不要这么想,只有你把自己活好了,我们才会好。所以,你们不要互相责怪。
听众母亲:我从来没责怪他们。
李辛:心里面不责怪是很难的。
过去的人已经跟你没关系了,就像现在我看着你们,当我看累的时候,我也可以看看外面。但如果你盯着你不想看的东西不放,就只能一直跟它待在一起了。当我们对当下某件事情聚焦过度了,这时候想一想无边无际的老天,想想古往今来、天地山河,能帮助我们执着的头脑松开,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不要再站在过去的基础上,心里不要再过老账,你也不用再分析自己,我有没有做多、做少,这些都是次要的。
先为自己活着,然后很多东西自然会清楚,否则你们是一团永远都理不清的迷雾。当你们自己站对位置,自然就可以理顺了。
听众:我妈妈从来没有在别人,特别是这么多人的面前倾吐过。
听众母亲:我平时都放在心里。
李辛:从心理学的一个原则来说,任何事情,如果开始说出来,开始讨论,这就是解决的开始。
让我们一起来祝福她,也感谢她的倾诉。

* 转载请注明:摘自李辛《精神健康讲记》

李辛简介

中医师,心身医学硕士。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

著有:《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2015年,立品图书。《经典中医启蒙:一个中医眼中的生命、健康与生活》2018年5月,立品图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n Approach》(《回到本源》2013年瑞士,英文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