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119)权力的重要一极意志力

读通鉴(119)意志力

注:孟子说: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王风也好,汉成帝也好,一开始还不太敢干坏事,架不住底下这些人不停地把坏事粉饰成好事,谷永等一批人就是靠逢君之恶而获得功名。让王风野心膨胀了。长君之恶,是助长领导的恶性,助纣为虐。逢君之恶是什么,领导还没有想去干,恶意未萌,先意导之,引诱领导下水。

河平元年癸巳,公元前28年

春,杜钦荐犍为王延世于王凤,派王延世堵塞黄河决口。王凤任命王延世为河堤使者。王延世以竹落长四丈,大九围,盛以小石,两船夹载而下之。三十六日,河堤成。三月,诏以王延世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

夏,四月,己亥晦,日有食之。皇帝下诏让公卿百僚陈政治过失,无有所讳。大赦天下。光禄大夫刘向(更生)对策:"四月交于五月,月同孝惠,日同孝昭,其占恐害继嗣。"这时许皇后专宠,后宫其他妃子难得进见皇帝,中外皆忧皇上无继嗣,故杜钦、谷永及刘向所对皆提及这件事。

皇上于是减省椒房、掖廷用度,服御、舆驾所发诸官署及所造作,遗赐外家、群臣妾,皆如竟宁以前故事。皇后上疏自陈,以为:"时世异制,长短相补,不出汉制而已,纤微之间未必可同。若竟宁前与黄龙前,本身也不一样!家吏不晓,今一受诏就如此,且使妾摇手不得。假设妾欲作某屏风张于某所,说:原来没有这样的特例。'或不能得,则必绳妾以诏书矣。此诚不可行,唯陛下省察!之前,以特牛祠大父母,戴侯、敬侯皆得蒙恩以太牢祠,今当率如之前,唯陛下哀之!今吏甫受诏读记,直豫言使后知之,非可复若私府有所取也。其萌牙所以约制妾者,恐失人理。唯陛下深察!"

皇上于是采谷永、刘向所言灾异咎验皆在后宫之意以报皇后,并且说:"吏拘于法,亦安足过!盖矫枉者过直,古今同之。且财币之省,特牛之祠,其于皇后,其实也是帮助皇后建立美德,为皇后得更加赞美和宠爱。咎根不除,灾变相袭,祖宗都得不到血食,何谈戴侯!易传不是这样说的吗:'以约失之者鲜',审皇后欲从其奢与?朕亦当法孝武皇帝也。如此,则甘泉、建章可复兴矣。孝文皇帝,朕之师也。皇太后,皇后成法也。假使太后在彼时不如职,今见亲厚,又恶可以逾乎!皇后其刻心秉德,谦约为右,垂则列妾,使有法焉!"

给事中平陵平当上言:"太上皇,汉之始祖,废其寝庙园,非是。"皇上亦以无继嗣,遂纳平当建言。秋,九月,复太上皇寝庙园。

下诏说:"今大辟之刑千有馀条,律令烦多,百有馀万言;奇请(现有法律没有犯,办案的人就增设一条罪名),它比(当前无案,办案人员找个理由对比出其有罪),日以益滋。自明习者不知所由,欲以晓喻众庶,不亦难乎!于以罗元元之民,夭绝亡辜,岂不哀哉!各职能部六讨论减少死刑及一些已不合时宜的法律,令法律较然易懂,逐条上奏给我!"时有司不能广宣皇上旨意,徒钩摭微细,毛举数事,大家都想着应付搪塞皇上。

注:皇上再坏再懒,还是想要组织健全发展,想做一些事,但是底上都是一些长君之恶,逢君这恶的奸臣,他们既没有能力做正经事,也没有意愿做正经事。组织发展到一定的规模都会出现这样的人。

匈奴单于遣右皋林王伊邪莫演等奉献,朝正月。

河平二年甲午,公元前27年

春,伊邪莫演献完贡品将要回国,自言欲降汉:"即不受我,我自杀,终不敢还归。"使者以其言上奏皇上,皇上于是将这件公案召公卿讨论。

议者有的说:"宜如之前一样,接受匈奴将军投降。"

光禄大夫谷永、议郎杜钦以为:"汉兴,匈奴数为边害,故设金爵之赏以待降者。今单于屈体称臣,列为北藩,遣使朝贺,无有二心。汉家接之,宜异于往时。今既享单于聘贡之质,而更受其逋逃之臣,是贪一夫之得而失一国之心,拥有罪之臣而绝慕义之君也。假令单于初立,欲委身中国,未知利害,私使伊邪莫演诈降以卜吉凶,受之,亏德沮善,令单于自疏,不亲边吏;或者设为反间,欲因而生隙,受之,适合其策,使得归曲而责直。此诚边境安危之原,师旅动静之首,不可不详也。不如勿受,以昭日月之信,抑诈谖之谋,怀附亲之心,便!"对奏,天子听从。

遣中郎将王舜前往问其投降的原因,伊邪莫演说:"我病狂,妄言耳。"遣去。归到匈奴王庭,官位如故,不肯令见汉使。夏,四月,楚国雨雹,大如釜。

徙山阳王刘康为定陶王。

六月,皇上悉封诸舅: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五人同日封,故世人称谓之"五侯"。太后母李氏更嫁为河内苟宾妻,生子苟参;太后欲以田蚡为比而封。皇上说:"封田氏,非正也。"以苟参为侍中、水衡都尉。

注:成帝没有后代,大臣认为皇后有问题,没有人去问成帝的问题,成帝自己没有后代,却还敢于不停地封这些舅舅,建立了王家的大势力。成帝的决策有依赖症,弱主典型的特征,匈奴这个使节突然说要降汉,皇帝竟然还下到公卿去讨论,为什么要讨论,因为皇帝自己不知道如何决策,而王风也不能决策,没有这个眼界,也没有决策的逻辑,黄河大堤的事是一样的,这么重要的问题,用一句用度不够而给掩盖,后面灾害一起,花费就数倍了。这次也是一样,匈奴原来是敌国,那就是要分化瓦解对方,现在臣属,则主要目的让其臣服归心,竟然有饭桶说依旧例故事。

御史大夫张忠奏京兆尹王尊暴虐倨慢,王尊坐实免官;吏民多称惜之。湖三老公乘(姓分乘)兴(名兴)等上书讼:"王尊治理京兆,拨剧整乱,诛暴禁邪,皆前所稀有,名将有所不及;虽拜为真,未有殊绝褒赏加于王尊自身。今御史大夫奏王尊'伤害阴阳,为国家忧,无承用诏书意,'靖言庸违,象龚滔天。‘源其所以出,其实是御史丞杨辅所说,此人一向与王尊有私怨,外依公事建画为此议,傅致奏文,浸润加诬,臣等内心特别痛伤。王尊修身洁己,砥节首公,刺讥不惮将相,诛恶不避豪强,诛不制之贼,解国家之忧,功著职修,威信不废,诚国家爪牙之吏,折冲之臣。今一旦无辜制于仇人之手,伤于诋欺之文,上不得以功除罪,下不得蒙棘木之听,独掩怨雠之偏奏,被共工之大恶,无所陈冤诉罪。王尊以京师废乱,群盗并兴,选贤征用,起家为卿。贼乱既除,豪猾伏辜,即以佞巧废黜。一尊之身,三期之间,乍贤乍佞,岂不甚哉!孔子曰:'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是惑也。''浸润之谮不行焉,可谓明矣。'愿下公卿、大夫、博士、议郎定尊素行!夫人臣而'伤害阴阳',死诛之罪也;'靖言庸违',放殛之刑也。审如御史章,尊乃当伏观阙之诛,放于无人之域,不得苟免;及任举尊者,当获选举之辜,不可但已。即不如章,饰文深诋以诉无罪,亦宜有诛,以惩谗贼之口,绝诈欺之路。唯明主参详,使白黑分别!"书奏,天子重新任命王尊为徐州刺史。

注:皇帝软弱,自己决策困难,很多事就拖延,避之不理,公乘兴逼皇帝把是非分清了,皇帝只好就将王尊调个新的地方。

夜郎王兴、鉤町王禹、漏卧侯俞更举兵相攻。牂柯太守请发兵诛王兴等。议者以为道远不可击,乃遣太中大夫蜀郡张匡持节和解。王兴等不从命,刻汉吏的木雕,立在道旁,以箭射击。

杜钦劝说大将军王凤说:"蛮夷王侯轻易汉使,不惮国威,恐议者选耎,复守和解;太守察动静有变,才将这件事上报朝廷。如此,则复旷一时,王侯得收猎其众,申固其谋,党助众多,各不胜忿,必相殄灭。一旦这些人自知罪成,狂犯守尉,远臧温暑毒草之地;虽有孙、吴一样的大将,贲、育一样的勇士,若入水火,前往必然焦没,智勇无所施。屯田守这些地方,费用不可胜量。宜因其罪恶未成,未疑汉家加诛,秘敕旁郡守尉训练士马,大司农预备调谷积于要害处,选任职太守前往。以秋凉时入,诛其王侯最不轨者。即以为不毛之地,无用之民,圣王不以劳中国,宜罢郡,放弃其民,绝其王侯勿复通。如以先帝所立累世之功不可堕坏,亦宜因其萌牙,早断绝之。及已成形然后战师,则万姓被害。"

大将军王凤于是荐金城司马临邛陈立为牂柯太守。陈立至牂柯,谕告夜郎王兴,王兴不从命;陈立请诛之,未报。乃从吏数十人出行到县,至兴国且同亭,召王兴。王兴领着数千人往至亭,从邑君数十人入见陈立。陈立数次责问王兴,因斩断王们人头。邑君说:"将军诛无状,为民除害,愿出晓士众!"

陈立以王兴人头示众,皆释兵降。鉤町王禹、漏卧侯俞震恐,入粟千斛、牛羊劳吏士。立还归郡。王兴的岳父翁指,与子邪务收拢余兵,迫胁旁二十二邑参与反叛。至冬,陈立奏募诸夷,与都尉、长史分将攻翁指等。翁指据厄为垒,陈立使奇兵绝其粮道,纵反间以诱其众。

都尉万年说:"兵久不决,费不可共。"引兵独进。败走,逃回陈立大营。陈立大怒,叱部下,并下令阻挡其回归。都尉万年只好返还战场,陈立引救援。时天大旱,陈立攻绝叛军水道。蛮夷共斩翁指,持首出降,西夷遂平。

注:大汉朝能人辈出,陈立带了十几个人独自面对对方几十万大军,敢于斩其豪强首级。都是一人定一地,前面冯奉世,后面陈汤,这次是陈立,这些名字在史书里很多被埋没了,冯奉世家教严,后代在东汉出了不少名将。

河平三年乙未,公元前26年

春,正月,楚王刘嚣来朝。二月,乙亥,诏以刘嚣素行纯茂,特加显异,封其子刘勋为广戚侯。

丙戌,犍为地震,山崩,壅江水,水逆流。

秋,八月,乙卯晦,日有食之。

皇上以中秘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

刘向以王氏权位太盛,而皇上方向《诗》、《书》古文,刘向乃因《尚书·洪范》,集合上古以来,历春秋、六国至秦、汉符瑞、灾异之记,推迹行事,连傅祸福,著其占验,比类相从,各有条目,凡十一篇,号曰《洪范五行传论》,奏之。天子心知向忠精,故为王凤兄弟起此论也;然终不能夺王氏权。

注:洪范即治理国家的大法,箕子给武王的,刘更生想借书让汉成帝变得果断刚强,从而自己决定皇帝的职责,但汉成帝太软弱,克制不住自己人性的缺陷,最后把时间都用在好色等事务上。政治上太烦琐费力是他力所不殆的。

黄河再决口,流入济南、千乘,坏败了一半建筑。再派遣王延世与丞相史杨焉及将作大匠许商、谏大夫乘马延年同作治水,六月乃成。再赐王延世黄金百斤。治河卒非受平贾者,为著外繇六月。

河平四年丙申,公元前25年

春,正月,匈奴单于来朝。

赦天下徒。

三月,癸丑朔,日有食之。

琅邪太守杨肜与王凤连婚,其郡有灾害,丞相王商按问杨彤。王凤为杨彤说情,王商不听,竟奏免杨肜,奏章果然寝不下。王凤因为这个原因埋怨王商,秘密求其短,使频阳耿定上书,言"商与父傅婢通;及妹妹淫乱,奴杀其私夫,疑王商教使。"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王凤固争,下其事司隶。太中大夫蜀郡张匡,一向佞巧,再次上书极言诋毁王商。有司奏请召王商诣诏狱。皇上一向重视王商,知张匡言多险,出制说:"勿治!"王凤固争之。

夏,四月,壬寅,下诏收王商丞相印绶。王商免相三日,发病,欧血薨,谥曰戾侯。而王商子弟亲属为驸马都尉、侍中、中常侍、诸曹、大夫、郎吏者,皆出补吏,莫得留给事、宿卫者。有司奏请除国邑;有诏:"长子安嗣爵为乐昌侯。"

皇上之为太子也,受《论语》于莲勺张禹,及即位,赐爵关内侯,拜为诸吏、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给事中,领尚书事。禹与王凤并领尚书,内不自安,数病,上书乞骸骨,欲退避凤;上不许,抚待愈厚。六月,丙戌,以禹为丞相,封安昌侯。

注:王商死于气愤不过,人有各种不平,觉得天底下很多不如意的事,都是别人、老天对自己的不公,而不能心平气和,我们读史,读到这些事,最重要的是要带入自己,我们这一生遇到的各种人事,是以什么态度去对待的。

而汉成帝在这件事上的退让,基本上就等于在向王风交权,权力本身包含了意志力的较量,决策力上的智和勇,意志力上的不动摇组成领导权力的中心,王风用这件事把汉成帝的底给逼出来了,汉成帝明知王风是陷害王商,但他意志力弱,不能坚持正确的决策,屈服于王风的意志了。

(0)

相关推荐

  • 你是老大没错,但你不能坏规矩!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31卷,汉纪二十三 汉成帝永始元年(乙巳,公元前16年) [原文] 上欲立赵为皇后,皇太后嫌其所出微甚,难之.太后姊子淳于长为侍中, ...

  • 《西汉趣事》之三十六:丙吉隐善 宣帝报恩

    御史大夫丙吉和丞相魏相同心协力,辅助治理政事,汉宣帝很尊重他们.丙吉为人深厚,不夸耀自己的善行.对于皇曾孙刘病已的遭遇,和自己救助的情况,丙吉绝口不提.所以朝廷也不知道他的功劳. 恰巧掖庭的宫婢则让别 ...

  • 越是成熟的人,看问题不看对错,只看利益!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30卷 汉纪二十二 汉成帝建始元年(己丑,公元前32年) [原文](可跳过直接看解析) 司隶校尉涿郡王尊劾奏:"丞相衡,御 ...

  • 她依次被祖孙三人娶为妻子,后忍受不了,最终服毒自尽

    在古代的时候,美貌对于女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大家都是喜欢美好的事物的.长得好看的女子,可以通过选秀等方式,成为皇上的妃嫔.但在历史上,也有一些美貌的女子,成为了红颜祸水,虽然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飞 ...

  • 读通鉴(395)萧道成的一战而进入权力中心

    读通鉴(395)萧道成一战成名 1.刘休范起兵谋反 二年,(甲寅.474) 春,正月,丁丑,魏国太尉源贺因为生疾病罢职. 二月,甲辰,魏国太上皇还平城. 三月,丁亥,魏国员外散骑常侍许赤虎来宋国报聘. ...

  • 读通鉴(251)没有同一利益就没有同一认知

    读通鉴(251)没有同一利益就没有同一认知 嘉平二年庚午,公元250年 夏,五月,以征西将军郭淮为车骑将军. 当初,会稽人潘夫人有宠于吴主,生少子孙亮,吴主有偏爱.全公主既与太子孙和有矛盾,想要预先自 ...

  • 读通鉴(250)高平陵之变

    读通鉴(250)高平陵之变 嘉平元年己巳,公元249年 春,正月,甲午,皇帝谒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与弟弟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散骑常侍曹彦皆跟从前往.太傅司马懿以皇太后令,闭诸城门,勒兵据武库,授兵 ...

  • 读通鉴(252)曹操以力胜而得天下,司马懿以治胜而得民心

    读通鉴(252)曹操以力胜而得天下,司马懿以治胜而得民心 嘉平三年辛未,公元251年 春,正月,王基.州泰攻击吴兵,皆攻破,降者数千口. 三月,任命尚书令司马孚为司空. 夏,四月,甲申,任命王昶为征南 ...

  • 读通鉴(249)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读通鉴(249)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正始七年丙寅,公元246年 春,二月,吴国车骑将军朱然进击柤中,杀略数千人而去. 幽州刺史毌丘俭因为高句骊王位宫数次侵叛,督诸军征讨:位宫败走,毌丘俭于是屠丸都,斩 ...

  • 读通鉴(253)三个国家的权臣性价比

    读通鉴(253)三个国家的权臣比对 嘉平五年癸酉,公元253年 春,正月,朔,蜀汉大将军费祎与诸将大会于汉寿,郭修在坐:费祎欢饮沉醉,郭修起身而刺杀费祎,刺杀成功.(这个人准备刺杀刘禅的.) 费祎生性 ...

  • 读通鉴(248)博弈的平衡点

    读通鉴(248)末大必折,尾大难掉 魏国宗室曹冏上书说:"古代的王者,必建同姓以明亲亲,必树异姓以明贤贤.亲亲之道专用,则其政治败坏得也微弱:贤贤之道偏任,则其敝也劫夺.先圣知道其中道理,故 ...

  • 读通鉴(254)曹魏被落井下石

    读通鉴(254)曹魏为何没有忘身捐躯以扶纲常的重臣? 感悟:天下所有做大事的人,实际上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最初所得靠什么?之后维持凭什么?得天下不以道,守天下不以仁,用人才不以礼,这是曹魏这个庞大 ...

  • 读通鉴(147)假装很忙

    读通鉴(147)大家都在虚张声势 解读:博弈论说,很多时候博弈中却并不是全都是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选项,有的时候只能选择当下最优,所以在做选择的时候就不能介意一时的成功与失败,更不会在意对一部分人好,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