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名摄影师镜头里,中国100多年变迁,你一定没看过!

细节丰富的照片如多年窖藏后启封的佳酿,藏着时间妙不可言的风味,它们是人和社会关系重新结构的珍贵标本。

最近,一组名为“中国百年前后对比照”的照片刷爆了网络,一经发布就登上了热搜,引来2亿多国人的围观:
百年前的中国发展严重滞后,今天,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中国早已不是100年前的那个中国。
但社会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迁,却往往被风干成大家记忆里的寥寥数语,100多年来,中国的变化究竟有多大?
好在我们还可以通过历史上留下的珍贵影像,去重新还原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那些鲜活的细节。
今天,阿信带来了100余位来自全球的著名摄影师的作品,100多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中国,记录下了中国的变迁
下面,让我们从这些老照片中,试着去回忆一个世纪以来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事……
1900-1949
新旧交叠的东方古国
20世纪初期的那些年,中国呈现出一种新旧交叠的状态。
1911年的辛亥革命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但临时政府那些看似有、实则无的法律条文,并不能将旧王朝倾覆后的散乱局面约束至一个正常的轨道上。
中国,进入到了一个新与旧之间“山重水复”式的过度阶段。

正阳门箭楼就是这一段历史的真实写照。

1915年至1916年,北洋政府在修葺这座箭楼时,为各个箭窗增加了罗马式白色弧形华盖,又在城墙上加盖了白色汉白玉栏杆围出的平台,显示出中国在慢慢向世界靠拢

维修中和维修结束的正阳门箭楼。

但是,对于“四九城”里曾经每月领月钱的旗人来说,生活的确慢慢变得像是《茶馆》里提笼架鸟的松二爷一样日渐窘迫,很多娱乐项目也就此没落,比如下面照片中的玩鹰人就是如此

玩鹰这种玩乐方式源于清朝入关后为了让八旗子弟不致荒废骑射之术而举行的木兰秋闱,训练鹰的初衷是帮助打猎。

社会剧变的时候,普通人的生活却大多一如往常,但改变,也在我们身边。

工业革命的象征——火车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之中,很难想象就在几十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会把铁路从洋人手里买来拆掉的国家。

京张铁路南口车站的照片。

现代教育拓展了人们的认知,也解放了第一批女性。1920年,北京大学首次招收女生,之后南京高师也开始招收女生,一些进步的中学甚至开始男女同校,甚至同班。

14 位女学生穿着统一的服装,手握文凭,意气风发,展现出一种与传统的中国女性截然不同的精神风貌。

新与旧,交织在一起,有人盼新,有人念旧。

本节图片来源:《彩色的老北京》

1949-1978
神秘国度与好奇之眼
这段时期,中国的环境激发了外界强烈好奇,对于摄影师而言,“中国正在发生什么”是一个有着巨大吸引力的选题。
透过镜头近距离观察中国并且向世界传播,便成为了无数摄影师的梦想,他们中的很多人的作品,都成为了时代记忆中,关于中国的标志性“视觉记忆”。
保罗·波普尔(Paul Popper)
1949年5月的上海,几个男孩依旧兴致勃勃地围拢在出租连环画的书摊前。懵懂的他们并不知道,书中那金戈铁马的故事,此时正以另一种形式上演着。4月20日晚,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5月27日,上海解放。
埃尔吉·兰道(Ergy Landau)
1954,在一场由工会组织的职工舞会上,青年男女翩翩起舞。在当时,交谊舞是一种广受欢迎的休闲方式,很多人都会参与。
让– 菲利普·查博尼尔(Jean-Philippe Charbonnier)
1955年,街头的“露天照相馆”里,一对祖孙正准备在首都“天安门”前留下永远的纪念。
汤姆·哈金斯(Tom Hutchins)
1956年,北京,景山公园万春亭上的四个女孩。她们登上高处,仔细地打量着这座御苑。
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中国,正处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摄影师汤姆·哈金斯捕捉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蓬勃向上的生活景象。
这些优秀的作品,在当时只有很少一部分被选登在了1957年的美国《生活》杂志,剩下的直到30多年后才得以公开展示。
这些60余年前的影像记忆,在历史辗转中藏而复现,更显弥足珍贵。
佚名
20世纪60年代,在浙江省杭州市郊的农村,一群年轻人正在围观农业合作社当时新打造的“施肥车”。
沃利·麦克纳米(Wally McNamee)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与国务卿威廉·罗杰斯一同参观明十三陵。尼克松访华的意义已经无需赘言,当年,借助现代摄影技术,马克纳米拍摄的这些照片,向美国民众展示了一个真实中国的样貌。
弗朗索瓦·洛雄(Francois Lochon)
1977年12月,雨中的广州街头,一位母亲用塑料布为孩子挡雨。那个年代的中国孩子大部分都有过坐在父母自行车前杠上的经历。
1978-1992
春江水暖与敏锐之眼
历史的转折再次降临。
1978年之后,西方摄影师敏锐地觉察到了中国的改变,重新融入世界的中国,首先迎接的是西方摄影师好奇与审视的目光,就连颜色都鲜活了起来。
弗朗索瓦·洛雄(Francois Lochon)
1979年3月,在北京街头弹奏吉他的少年。不久之后,他们这一代人中间将诞生出中国第一代摇滚歌手。
布鲁诺·巴贝(Bruno Barbey)
1980年,上海豫园,一位女士正在葫芦造型的门前拍照留念。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留意和记录下平凡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丹尼尔·达罗尔(Daniele Darolle)
1980年10月,陕西西安兵马俑考古发掘现场。在1974年偶然被发现之前,兵马俑已然在地下待了2000余年。而在以后的日子里,它们将作为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而被世界所熟悉。
西格玛图片社的摄影师丹尼尔·达罗尔(Daniele Darolle)获得了特别的许可,得以进入考古人员工作的现场进行拍摄,右侧为著名考古学家袁仲一。
罗纳德·C. 莫德拉(Ronald C. Modra)
1984年,正在进行吊环训练的中国体操运动员李宁。在当年举行的洛杉矶夏季奥运会上,李宁一人夺得三金、两银、一铜,接近中国代表团奖牌总数的1/5,也成为该届奥运会中获奖牌最多的运动员,由此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新时代。
维特里亚诺·拉斯泰利(Vittoriano Rastelli)
1986年6月,意大利歌唱家帕瓦罗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独唱音乐会。这是帕瓦罗蒂首次来华演出,他也成为第一个在人民大会堂举办音乐会的外国人。
这趟来之不易的中国之旅,被帕瓦罗蒂称为“毕生最美妙的体验之一”。也正是他的这次中国之旅,为中国人打开了一扇西方歌剧的窗户。
彼得·特恩利(Peter Turnley)
1989年4月28日,火车上的一对情侣正旁若无人地展示着亲密。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人不仅越来越习惯了用肢体语言去表达情感,更尝试着用更为宽容的目光去看待热恋中的人们。
弗里斯特·安德森(Forrest Anderson)
1992年,路边的两个孩子因陋就简地在高椅子搭成的“书桌”上写作业。这一场景成为一代人共有的记忆,与今天屡屡成为热门话题的“家长陪写作业”形成有趣的对照。
1992-2008
改革历程与见证之眼
中国打开国门融入世界的进程大大提速,对于外国摄影师而言,一个开放而锐意革新的中国褪去的是隔绝感与神秘感,呈现在视觉上则是迅速崛起令人目不暇接的多元景观和跨越式发展。
佚名
1992年7月,年轻的中国第五代导演陈凯歌正在给出演《霸王别姬》的张国荣和张丰毅讲戏。这部反映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初期京剧名伶人生悲喜的电影,最终在国内外广受好评,也是陈凯歌导演的巅峰之作。
格哈德·乔伦(Gerhard Joren)
1993年2月1日,北京天坛公园,一位老人正在晨练。
汤姆·斯图达特(Tom Stoddart)
1993年6月,上海,凤凰自行车工厂的一名工人正独自推动着满满一车的轮圈。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还是自行车车轮上的国度,凤凰自行车在很多人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罗伯特·凡德·休斯特(Robert van der Hilst)
1995年8月,潮湿闷热的夏夜,南京路上聚集了诸多前来纳凉的市民。在今天看来,这种沪语中称为“乘风凉”的举动,是空调尚未普及下的消暑方式。
安德鲁·霍尔布鲁克(Andrew Holbrooke)
1995年,一位男士正在为自己的未婚妻拍摄婚纱试妆照。
约翰·范·哈塞尔(John van Hasselt)
1996年,上海大众汽车厂即将出厂的桑塔纳家用汽车密集而整齐地停放在广场上。家用汽车的普及宛如为中国经济引擎加入了润滑油,令其发挥出了更为蓬勃的动力。
辛西娅·约翰逊(Cynthia Johnson)
1998年6月29日,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在北大发表演讲:“今天的中国和任何一个国家一样年轻,新世纪将是新的中国的黎明。”
一年后,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正式签署。
大卫·休莫·肯纳利(David Hume Kennerly)

1999年10月2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在北京某公园举行的军事展览上,两名军校学员在军事演习的巨幅海报前留影。

王身敦(Andrew Wong)

1999年11月26日,北京市中心正在举办一场慈善彩票抽奖活动。面对着包括一辆家庭轿车和50万元人民币的大奖,怀揣着一夜暴富梦想的彩民纷纷赶来一试手气。
格雷格·吉拉德(Greg Girard)
2002年9月,上海,夜幕即将降临,中心城区老旧的连排楼房正被拆除,远处是灯火通明的高楼大厦。
中国的改革开放极大地加速了城市化进程,用短短数十年走完了常规需要上百年才能走完的路。这类新老并存的画面成为高速发展的缩影。
佚名
2003年5月2日,由于“非典”疫情的肆虐,昔日人满为患的北京地铁里,只有寥寥几个戴着口罩的乘客坐在反复消毒的座位上。
五一期间,大多数北京居民都待在家里。在举全国之力严阵应对之下,这场公共卫生重大疫情最终得以平息。
2008至今
极速时代与凝视之眼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焰火画出的29个“大脚印”穿越北京中轴线“走”到“鸟巢”上空,高朋云集,华服盛宴,无与伦比。
中国似乎在一夜之间成为全世界建筑设计师前卫方案的实验天堂,成为全球奢侈品消费增长最快的市场,房地产、股票和当代艺术市场都涌入了资本的洋流……
拉尔斯·巴伦(Lars Baron)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夏季奥运会于北京正式开幕。
由艺术家蔡国强创作的盛大焰火表演惊艳全球,尤其是29个“大脚印”穿越北京中轴线“走”到国家体育场(鸟巢)上空这一创意,还有2008个笑脸、龙和金色的奥运五环等,无不令人印象深刻。
达米尔·萨戈里(Damir Sagoli)
2016年10月1日,路透社摄影记者达米尔·萨戈里将镜头对准了那些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用手机自拍的中国游客。自拍杆与美颜App的组合成为旅行者的标配,手机壳也成为彰显个性的物件。
达米尔·萨戈里(Damir Sagoli)
2017年5月10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启动了“月宫365”实验。8名志愿者分批在“月宫一号”高度密闭的实验舱里开展科研和生活,食物、水甚至氧气都完全依靠循环系统自给自足。
图为2017年7月9日,第二批实验志愿者将进入“月宫一号”实验舱,接替首批志愿者的工作。
凯文·弗雷耶(Kevin Frayer)
2017年5月15日,湖北武汉,工人在一座47层高的大楼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上作业。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国家政策的引导,清洁能源越来越多地用在城市建设中。
约翰尼斯·艾西尔(Johannes Eisele)
2018年5月10日,中国上海近郊,被遗弃的共享单车密密麻麻地堆放在高压电线旁的空地里。
2019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毕业典礼  摄影@ 彭昊山 星球研究所

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发射。摄影@陈肖 星球研究所

其实早在19世纪上半叶摄影术诞生初期,中国就已经出现在摄影师的镜头里。
1949年至今的中国是摄影的沃土:那些一去不复返的色彩和声音,那些难得一见的面容,它们是人和社会关系重新结构的珍贵标本。
细节丰富的照片如多年窖藏后启封的佳酿,藏着时间妙不可言的风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