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养生”?
父亲生病期间,我深深感受到诸多绝望,其中一项,就是医学无知.
为人子女不懂医,视为不孝.
遗憾,我们都没有上过关于医学的课,直到自己或者亲人进了医院,我们才知道那才是此生所交最大的一笔学费,最大的一次冒险.
是的,最后的那段时间,我能做的,只剩下看着营养针的进度,劝父亲吃止疼药,给他倒水喝药,以及定时去医院开止疼药.
对于中间出现的父亲身上的所有症状,我都无能为力,高烧、低烧,有痰液,想吐,吃不下,拉不出来,我统统束手无策.
我所能做的,开始还可以聊天,可以聊鬼神故事,甚至念心经,到后来,就剩下眼睁睁看着.
我竟匮乏至此,这就是一直折磨我的内容.
对于晚期癌症患者,西医能给的,大概最有效内容就是止疼药,除此无他,说是止痛治疗,不如说是放弃治疗.
我想去试试中医,结果更难,我恐怕连找到一个靠谱的中医都难,因为我根本没有基础的识别能力.更何况,对于一个已经进食困难的病人,中医又能有多少办法?
我只能买各种零食,各种水果,让父亲来试,一样是甜的水果,葡萄吃了就吐,西瓜可以吃,梨子可以吃.
吃吗啡之前和之后都有喝水,然而发现吞完药之后,吃个山楂条能止吐.
我总在想,如果我能懂得一点常识,还有多好.
这些都还不是最主要的.
我最想搞清楚我爸的病是怎么来的?
我们对于自己最宝贵的身体,居然是一无所知的.
所以,绝大多数的我们,其实都是属于活得不明白,死得也不清楚的.
然后我就报名了一个中医课程,厚朴的筑基课,我要一点一点地学习,了解我们的身体,以期可以活得明白一些.
我常在想,我们人究竟是如何像一颗果实般成长起来的?
大概就是将所有的喜怒哀乐悲恐惊,统统像植物吸收风霜雨露雪花一样,内化于心,涅槃重生.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
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这两句取自纪录片《花开中国》的台词,深得我心.
究竟怎样叫“养生”?
我自己的理解是“滋养生命”,我们的身体是精密仪器,它是完整的,神秘的,它是物质的,也是哲学的,首先应该有三个统一:
1、身体和精神的统一:元气满满
养身体和养神是一样重要的,所以,每天吃什么,跟每天想什么,做什么,一样重要.
更多的时候,是我们的神支撑了我们的生命品质.
如果可能,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在“调神”上,是更养生的.
另外,养生绝不是道家的长生不老,至少“活久见”不是我养生的目标,我的目标大概是“无疾而终”.
自然生灭的规律是谁都不要违背了,违背就不美丽,就抢夺了其他的生命机会.
因此,日常生活里,饮食正常摄入营养,不要保健品,不要滋补品,体育锻炼强度适中,不求瘦身,目的在保证体能,让身体健康运转,服务于做事需要.
把身与心放在一起并重,就让我们不容易走极端.会发展出一种身心合一的觉知力,从而不追求绝对正确的说法和理论,这样容易达到平衡.
2、佛系与精进的统一:蜡烛的光
佛系不是当咸鱼,很多佛家其实非常自律精进,很喜欢暄桐老师讲的一个比喻:
如果把我们每个人当作一根蜡烛,有的人为了燃烧时间更长,干脆不点火,蜡烛烧不起来,一直完整,问题是那样漆黑一片,还叫蜡烛吗?
是蜡烛就要有光,要燃烧,稳定地燃烧,每一秒的燃烧都要释放出最大的光亮,同时不要有狂风暴雨的突袭.
因此,养生不是很多东西都不吃,也不是很多耗神的事情都不做,恰恰相反,养生之道,在有所为,但同时不纠结目标,不在攀比中沮丧,不在欲望中沉沦.
3.生与死的统一:临终心态
我尝尝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时不时对自己进行临终关怀,想象自己所剩无几地过日子,这大概就是一种临终心态,多一些训练,人生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断舍离,在这种意识训练中,重要的东西会不断呈现出来,不重要的东西慢慢后退,生命开始有层次感和方向感,于是时间也开始容易安排,情绪也变得稳定.
我们很多人平常不会想到死,首先是因为文化里的忌讳,其次是我们情感的脆弱、内在的不勇敢,我们断裂了生跟死的关联,其实,生当中本该有死带来的豁达和扯脱,死也该有生时的灿烂和无悔,生死叠加才是完整的生命.
最遗憾的莫过于:
生时多半已经死了,死时才发现自己从未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