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岁爷爷,曾喝“卤水”寻短见,没成想却活成全村最长寿老人
百岁老人档案
姓名:任发恩
性别:男
年龄:出生于1915年12月1日
住址: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黄墩镇任家董旺庄村
学历:无文凭,无院校求学经历,不认识字,唯一教育经历是,小时候跟着老人学过木匠,后来又学过种地,不过种地水平一般,社交主要靠赶集、蹲街头
职业:农民,专业是做木匠
特长:60多岁以前,主要是做寿器,偶尔也做嫁妆,到了70岁后,主要做小桌子、板凳
养生方式:静坐、发呆、薅草、种菜、捡石头、垒墙、睡觉、晒太阳
养生饮食:少年时期,以地瓜、玉米糊糊、青菜为主;青年时期,吃过青草、树叶;中年以后,煎饼、馒头,青菜、鸡、鸭、鱼、肉、蛋都吃,喝酒、抽烟,但是不多;老年时期,以粗茶淡饭为主,偶尔喝点酒
养生环境:住平房,睡火炕,院墙为石头垒砌,地面为天然土质,没有污染,走上去自然舒适,能够最大限度地接收地气。平时不用手机、不看电视、不上网,唯一的家用电器就是一盏电灯
养生观念:遵循自然,发挥特长,不计利益,不在乎钱财,有钱和没钱一样过日子
长寿秘诀:少说话,不生气,少管闲事,遇事不犯愁,有事不撒急(方言:着急的意思)
1、人到花甲“失业”,曾想不开喝“卤水”寻死,却没成想活成全村最长寿老人
任发恩,这位平凡而又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农村老人,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能活到106岁,成为全村1000多口人中,年龄最大的老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刚刚实行分田到户口的时候,他曾因为不会种地,在生产队上做“寿器”失业而想不开,偷偷喝过做豆腐的“卤水”寻死,被人灌肠救过来之后,他还曾多次尝试再次喝“卤水”解脱,但是最终都没有得逞。
对于忠诚于“事业”的人来说,每个人都想把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老老实实做一辈子。任发恩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他从小就跟着老人学过木匠,在人生最美好的壮年时期里,他在生产队里一直是远近闻名的木匠师傅,是做寿器(棺材)的高手,虽然他从没有想把这件事做成“大事业”,再说也没有那么大理想。但是,在他心里,自己干了半辈子木匠,可能就得靠着这门手艺,一直走到终老了。
“当时刚分了地,俺公公不是一直在大队里当木匠吗,就没学过种地,地里的活一点也不会,让种地愁毁了。”今年66岁的孔庆娥,是老人的二儿媳妇,她说刚分田到户那会,公公不会种地,地种不好,长不出庄稼,种不出粮食,那过日子就是得挨饿,吃不上饱饭。当时公公心里比较失落,情绪失控,因为不会种地想不开,多次寻死,闹的村里没有人不知道的,以至于现在仍然有人不时的提起这件往事。
想想也是,1982年刚分田到户的时候,任发恩爷爷就已经就67岁了,自己干了那么多年的“事业”,本想干到终老,却没曾想一下子就那么突然“失业”了,而且是去干一种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事情“种地”,这是一个对他来说完全陌生的领域,让他一时失去了“自我”,走进了一条死胡同,差点把自己的命也搭上了,好在他的命硬,被人们给救了过来。
当年,任发恩爷爷67岁“失业”,到了这个年龄,如果是在城市里上班的话,早已经退休领取退休工资了,然后就是享受各种福利,安享着晚年的快乐,跳跳舞,钓钓鱼,打打麻将,或者到处旅游一番。可是他生在农村,“失业”后不仅不能“退休”,还得去学着种地,而且也没有工资。人到花甲,干了半辈子的木匠,不仅没有安享晚年,却又得去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学着种地,如果从这个角度去想的话,他当时的极端行为,就可以理解了。
2、儿女分担“忧愁”,老人发挥特长继续做木匠,逐渐活出自我
“后来,俺弟兄仨,三家分了地给种着,他就是帮个忙打个下手,到了农忙的时候,下地干活去也不行,不去也行。”老人家的二儿媳妇孔庆娥介绍,公公虽然不会种地,但是有木匠的手艺,加上平时就是一个勤快人,也不是那种吃了睡,睡了吃,不愿意吃苦的人,所以就自己做一些吃饭用的小方桌,以及小凳等,有时候也有人找他做嫁妆什么的,就慢慢地走出了曾经的心理阴影。
任发恩爷爷是个勤快人,平时总是闲不住,虽然不会种地,但是他凭着自己的木匠手艺,做了小饭桌、板凳等木制器具,拿到农村大集上去卖,也换来了不少的劳动成果,有时比种地收入还多。虽然这样,但是老人似乎对挣钱没有太多的欲望,在他的头脑中,金钱的积累,财富的增加,并不能给他带来快乐,反而是在发挥手艺,制作木器的过程中,能带给他无限的快乐,常常让他心无旁骛。
“他到现在也闲不住,别看他一百多岁了,没事还在门口薅草,经常找一些小石头,垒砌门口的那段小墙,门口让他拾掇得很板正。”老人家的二儿媳妇孔庆娥介绍,公公勤快了一辈子,虽然不会种地,但是会种菜,100岁的时候,还能种一院子里菜,自己都吃不了,还拔了菜给邻居,在她的印象中,公公平时除了吃饭和睡觉时是安稳地呆在那里,其它时间几乎都是在不停地活动着,不是浇水就是薅草。
3、慢性子,从不生气发火,生活中无忧无虑,遇事不发愁
任发恩爷爷脾气好,性子慢,从不与别人发生矛盾和争吵,一辈子没和别人红过脸。而他的老伴性格则与他完全相反。据村民介绍,他老伴的性子急,脾气火爆,遇到不顺心的事,马上就会爆发出来,性格就和鞭炮爆炸一样,经常因为一件小事,气得脸色发紫,他劝阻无效时,常常就会安静地走开。爷爷的老伴,74岁时,因病去世。
任发恩爷爷和老伴,共生育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老大是儿子,今年73岁,老二是儿子,今年69岁,老三是女儿,今年67岁,老四是女儿,今年66岁,老五是儿子,今年60多岁了。“俺大哥一辈子没结婚,和俺公公住在一起,一辈子也不会花钱,除了能干点拾柴火的杂活外,别的什么也不知道,还经常自言自语。”任发恩爷爷的二儿媳妇孔庆娥说。
“俺家里(丈夫)是老二,今年69岁了,前几天刚出院,全身有五种病,现在瘦得皮包骨头了,走路都走不了。”任发恩爷爷的二儿媳妇孔庆娥介绍,老人五个孩子,身体都不算太好,大儿子身体好点,但是智力不行,其他四个孩子,身体不是这里疼,就是那里痒痒,现在伺候老人,都觉得非常吃力,还得照顾着自己的孩子,为了生活咬牙硬撑着。
任发恩爷爷兄弟两个,他是老大,他的弟弟六七十岁的时候就没有了。爷爷性格好,与人为善,以前村里谁家的家具坏了,或者找他修理个家具,他都随叫随到,不收一分钱。而且非常高兴的,愿意去帮助邻居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这让他在村里一直有着很好的口碑,以至于平常自己遇到什么难事的时候,经常会有邻居帮助他,让他度过一时的难关。
4、不用儿女伺候,不用自己做饭,“幸福院”里每天吃饭不重样
百岁爷爷任发恩,因为子女家庭经济状况一般,以及身体状况不佳等原因,虽然全天由子女伺候有难度,但是村里的“幸福院”极大的解决了他们这个难题。“俺大哥是'五保户’,庄里安排了两个人,每天早、晚来给做两顿饭,中午他自己随便吃点, 家还帮着收拾下卫生。俺公公每天上午去庄里的'幸福院’吃饭, 不仅免费,还天天不重样,也不用俺伺候了,真是解决了俺家大难题。”任发恩爷爷的二儿媳妇孔庆娥说。
每天中午十一点多,任发恩爷爷就会拄着拐杖,从家里出来,步行约500米,就会来到村里的“幸福院”,等待吃午饭。爷爷如今年龄大了,走路虽然有些吃力,但是他仍然能用十分钟左左右的时间,从家里走到吃饭的地方,吃了饭后,他又这样,一步一步的走回家,躺在炕上休息。而他的大儿子,会在家里烧开水,热一下早上吃剩下的饭菜当作午饭。
“上幸福院免费吃饭的老人,得75岁以上的才能去,俺这个庄大,一千多口人,现在中午在那里吃饭的老人就好几大桌子呢。”任发恩爷爷的二儿媳妇孔庆娥说,她的大伯头子,再过三年,就到了去吃饭的标准了,到那时就会更省心一些。现在,爷爷的三儿子在岚山城区居住,经常回家看望老人,二儿子身体不好,二儿媳妇几乎每天都会到爷爷那里看看。
“俺公公性格确实好,以前还自己做饭伺候他大儿子,也没见过他生气发火的,现在年纪大了,没那回(没本事)了,说话就更少了。”任发恩爷爷的二儿媳妇孔庆娥介绍,以前年轻的时候,公公吃饭也不讲究,吃饱肚子就行,说不好听的,就是有口饭吃就行,以前给人家干木匠活管饭,他还喝点酒,也吸点烟,现在不吸烟了,但是有时也喝点酒。
任发恩爷爷,与大儿子住在一起几十年,从没分过家,他知道儿子一辈子没学会花钱,也没有能力照顾自己,直到现在,他每天还惦记着儿子,吃饱了吗,穿暖了吗,却对自己关心的比较少。“我觉得他这么长寿,是因为他不愁不忧,性格好,穷富地与他没有关系,什么事也不着急有关,他以前吃饭都不刷碗,平时也不吃药。”任发恩爷爷的二儿媳妇孔庆娥介绍。
(图文/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