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生赶考,为何都要带上一位书童?他们具体有什么作用?

从古至今,读书都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方式,古时候有科举考试,如今有高考,两者都是学习生涯所必须经历的环节。古时候的读书人被人们称为“书生”,现在人们称读书人为“学生”。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这一群体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以前人们常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只有考取功名,步入仕途之后,才算真正的有所收获,否则就是在浪费时间。

而现在读书学习是每个青少年的必经阶段,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拥有相对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说到“书生”,影视剧中的每一个书生,都会在学习或者是赶考时带上一个书童,书童的年龄和书生相仿。

那么书童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呢?难道是陪着书生一起学习吗?或者是照顾书生的饮食起居?他们具体有什么作用?

一、何为书生?

书生其实泛指古代的读书人,他们从小就开始学习各个方面的理论知识,四书五经是他们学习的基础,并且书生的目标就是考取功名,成为造福一方的官员。

影视剧中书生,往往都是温文尔雅,知书达理的形象。其实绝大部分一心考取功名的书生往往很无趣,他们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读书上面,很少有时间思考其他的事情。这些书生虽然熟读经书,但是缺乏实践经验。

再加上古代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和“重男轻女”的观念,只有男性才能上学,只有大户人家的小姐才有机会去私塾旁听。因而书生这个群体之中都是男性,并没有女性的身影。

后世常听到的几个书生的名字便是,《聊斋志异》中的宁采臣,风流才子唐伯虎等等。这些书生满腔热血,想要为国效力,但有一个很大的缺点,便是知书而不知现实,不能处理一些实际问题。

他们从小就开始在私塾中学习,此后便立志考取功名,并为之付出努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实现梦想。这些书生深谙孔孟之道,也有人会在学有余力的时候,涉猎很多其他领域的知识,以此来扩充知识面。

可以说书生的目标很明确,但是实现目标却并非易事。从科举制度来看,书生要从乡试逐级通过,最后在殿试中拔得头筹才能入朝为官。

相较于现在的高考,科举考试的难度更大。一方面是因为朝廷名额较少,另一方面赶考者需要通过层层筛选。

自隋朝设立科举制度以来,这套人才选拔制度延续了上千年之久。乡试的第一名被称为解元,会试第一名被称为会元,最后殿试的第一名被称为状元,这也是无数书生梦寐以求的称号。

二、书童的作用

书童是时时刻刻陪伴在书生左右的人,他们的地位其实并不高,也就相当于大户人家的家奴。由于和主人待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所以也深得主人的信任。

这些书童的作用并不是陪读,因为书童大部分都来自家境贫寒的家庭,为了维持生计才会做书童。

书童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是监督。很多书生都是来自大户人家,难免会有人自认为清高,在外面做出一些影响家族颜面的事情,这时候就需要书童在旁边时刻提醒。

第二是管理,每当自家公子要外出的时候,书童需要准备好出行的工具,安排好出行计划,并且准备好所需要的物品。第三则是服务,公子在读书的时候,书童需要在旁边端茶代水,或者是帮公子捏肩。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书生都有自己的书童,只有一些大户人家的公子哥才有能力请书童。这些大户人家的公子从小就娇生惯养,未曾干过体力活。所以书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忙背书。

因为古代没有纸张,很多时候经书都是抄写在竹简上面,若是需要的书籍很多,背书就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所以书童就是专门帮忙搬运竹简的仆人。

由此可见,做书童也不是一件容易事,需要能文能武。也不需要书童熟读四书五经,但至少能够识字,并且不能太瘦弱,否则干不了体力活。

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书童的作用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并不是局限于搬运书籍了。所以,书童在书生的学习生涯中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

结语

不得不说,做书童也需要一些智慧,不能仅仅听从一家之主的吩咐,呆板的监督自家公子。换句话说,书童其实是书生比较亲近的人,应该一心为公子考虑。但是对于公子的一些出格行为,也是及时劝诫,这样才能不失家族颜面。

(0)

相关推荐

  • 故事:聊斋故事:彭海秋

    莱州有个叫彭好古的书生,每天住在别墅读书.中秋节的晚上,他孤身一人,感到非常寂寞,想找人月下对饮.县里有个叫丘浩的书生,平时品行不端,素有恶行,彭好古很瞧不起他.一轮明月高挂,皎洁的银辉洒满了大地,彭 ...

  • 民间故事:书生走夜路,阴世丫环来相迎:快跟我去成亲

    清朝康熙年间,山西有个书生名叫李怀海,家境贫困,尚未婚娶,寒窗苦读十几年,一心想要考个功名光宗耀祖. 眼看着同龄人陆续结婚生子,却始终没有媒人踏进家门一步,李怀海深知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字:穷! 只是接连 ...

  • 古代土匪为何不抢赶考书生?原因其实很简单

    如果你喜欢看古装剧,那么应该经常会看见剧中的土匪,他们因为家里面穷,或者是犯了命案才不得已去上山当土匪的,就像是<水浒传>里面的梁山好汉一样,他们都是逼不得已才去做了土匪,不过他们讲义气, ...

  • 狼人夫妻

    古时,一书生赶考,在荒村借宿,一个俏寡妇收留他.夜里,寡妇做酒菜请他,书生吃了她的酒菜,却还故意装傻.寡妇拿出一块金砖,书生终于屈服.数日后,一晚寡妇屋中传出狼吼声,书生惨叫后,拖着一条断腿逃出来. ...

  • 徐继明 | 掌鞋驸马(故事)

    掌鞋驸马 文|徐继明 小时候,听老年人说,俺顾新庄,在乾隆年间,出过一科三甲,就是三定甲,状元.榜眼.探花,三甲同榜.我一九九七续家谱时,我翻开南阳县志才知道,当年我们徐家的状元叫徐少春,榜眼叫张梅霖 ...

  • 民间故事:书生好心将雨伞给老汉,老汉半夜托梦:送你当个状元郎

    明朝时期,一个书生在进京赶考的途中偶遇一名老者受伤之后出手为其包扎,半夜老者竟托梦说送书生一个天大的善缘,书生醒来之后竟高中状元-- 天启年间镇江府有一个叫赵无羁的书生,此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在家人的熏 ...

  • 聊斋故事|书生被仙人点化,和青楼女定终生,三年后八抬大轿娶她

    莱州有个叫彭好古的秀才,喜欢读书,爱好喝酒,因为喜欢僻静,特意在离家很远的地方租了个别墅读书. 这天晚上,正赶上中秋节,彭好古并没有回家,身边又没有人,不免有些心生烦闷,孤独感油然而生.他思来想去,村 ...

  • 古代书生进京赶考,为啥身边还要带个书童?每天能帮什么忙?

    读遍历史书籍,会发现古代的文人在念书之时,大多都有一书童陪伴在侧.不论是贫穷亦或者是富有.比如说我国古代的"诗鬼"李贺,沦落到骑跛驴的境界了也有书童跟在身边. 而书童的作用,我们在 ...

  • 古代书生赶考时为何总要带上一位小书童?他们的作用是什么?

    我们在看古代背景的影视剧时经常会看到一个场景,很多莘莘学子到学堂里上课读书的时候,或者是书生到外地赶考时,身边总是会有一个小书童跟着,这些小书童几乎是寸步不离,什么事情都听从调遣,甚至是游玩.应酬也都 ...

  • 民间故事:书生借宿豪门,与达官之女相爱,考中状元险丢命

    宋朝,一书生进京赶考,借宿大户人家,在花园与府中小姐偶遇,凉亭里私定终身,书生将祖传之物相赠,作为定情信物,相约殿试之后,上门提亲,七日之后,书生高中解元,前来迎亲,府中老爷却说并无此女,一番调查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