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齐白石也是商人,出价越高画得越好,这幅山水是他的最高水平
齐白石虽然山水画画得少,但开创了前无古人的齐家大写意山水。现今山水画如何改变怎样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精神的精品?这是摆在当代画家面前的严峻课题。研究借鉴齐老的成功经验,对发展当代山水画有重要意义。
笔者研究发现齐白石对明代书画宗师董其昌的思想有所借鉴。他学习了董其昌山水的符号化思想。在齐白石风格成熟后的山水华中,形成三大类山峦符号:三角形、浑圆馒头状圆形、长方形。
《雨后云山》是齐白石七十岁时为川军军长王缵绪(一八八六—一九六○)画的十二条屏山水画中的一屏。
齐白石
齐白石以卖画谋生,他卖画不论交情,出价越高,他就画得越好、越认真。王缵绪十分喜爱齐白石的画,并且肯出大价钱购买,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齐画的大买家之一。这十二条屏从题材、构图、笔墨、设色到落款、钤印,齐白石都超乎寻常地认真、仔细,力争做到最佳。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早期,齐白石画风已成熟,『衰年变法』已经成功,卖画收入可观,生活安定,精神状态最佳,是其艺术创作的黄金时期,此十二条屏山水画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与背景下创作出来的,代表了齐氏写意山水画的最高水平。
齐白石 山水画十二条屏之雨后云山 62cmx128cm 1932 重庆三峡博物馆藏
《雨后云山》中,齐白石采用了传统的米点皴法。『米点山水』是宋代大书画家米芾(一○五一—一一○七)、米友仁(一○七四—一一五三)父子创造的一种表现南方烟雨云山的画法,即山体先用淡墨钩出轮廓,再依山的结构以大小错落、由淡而浓(或以浓破淡)的横点叠加点出山体,被称之为『落茄点』。
齐白石不一定见过米氏父子的山水画真迹,但元、明、清时期许多山水画家采用米点法描绘云山,且在《芥子园画谱》中也有专门介绍,故其在年轻时应该认真临习过。
齐白石 山水 捷克布拉格国立美术馆藏
『六出六归』后,齐白石经常用米点山水表现家乡及远游时所见到的雨后云山及雨后夜山,将雨后云锁雾绕、朦胧缥缈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其笔墨以湿为主,干湿互破,浓淡相间,对比强烈,笔法沉稳老道,用水、用墨都掌握得恰到好处,无一笔败笔或不周之处,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烟雨迷蒙的湿润感
齐白石 山居图 荣宝斋藏
《雨后云山》采用传统的平远法构图,远山、近山、远树、近树统统采用了相似的馒头状几何图形来表现,以浓淡相间的『落茄点』点出,充分表现出雨后远近不同的树木、山峦烟云朦胧的景象。画面中重复的笔墨凸显出画面的单纯化与形式感。最远处天空中浓密的黑云、近景和中景的坡岸都被画成两头尖的横条状几何形,成为画面的次旋律;画中的房屋、村舍为画面增添了生机;房屋双钩留白,与《蕉屋图》中白色芭蕉林的表现手法一致,强化了画面的黑白对比效果。
齐白石 蕉屋书屋 47cm×180cm
整个画面由黑、白、灰三大色调组合而成,乌云、山峦与树林构成了画面中不同层次的黑色调;闪亮的河水、透明的村舍、留白的山体及光亮的天空则构成了画面中不同层次的白色调;河水的涟漪、村舍下的土地和远方的天空构成了画面中不同层次的灰色调。画面强烈的对比又和谐统一,可见齐白石作画时的良苦用心与巧思。此画看似造型简约,实则内涵极为丰富,极具形式表现之美,又有平淡、天真之趣,更有生活之感悟,是齐白石继承并发展董其昌山水画后在形式构成方面呈现的最佳范例之一。
内容整编自:杜锋《删繁就简 领异标新——齐白石山水画的传统渊源与形式美》《荣宝斋》2019年9月刊,感谢荣宝斋杂志及作者提供资料,如有问题私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