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中巷1号|热闹的大操场
2021年5月21日《盐城晚报》的第8-9版刊发的本公众号一组关于盐中巷1号的文章。
当年的校园有大操场、中操场,在西门外还有个灯光球场。
但这个校园里的师生说到操场,通常就是指位于南楼前的大操场。
大操场并不很大,不是标准跑道,只一圈300米用“炭屎渣子(煤灰)”铺起来的跑道。每年,要开运动会了,总务处的人会安排工人将跑道上已经板结了的煤渣翻一翻,再从电厂或是什么地方拉来一些煤渣,筛选一下,铺上去。被跑道围着的是草地,上面有两组足球门架子。暑假过后草长得最茂盛。到了秋冬时节,草被踩得几乎见不到影子。
操场的东、西、南三边都是教工宿舍。
那么简陋的操场,却是校园里热闹的地方。
大操场的热闹是从每天的早操开始的。校园,也是在每天的早操声中醒来。
早操,是住校生们的项目。
作息时间表规定了住校生们每天起床的时间是6点钟左右。到点了,操场边上的三层宿舍楼里宿舍管理员的哨子会准时响起来。1980年代,担任管理员的是张真才老师。张老师退休后,邱丕民老师也做过几年管理员的。到操场上参加住校生出早操的,还有学校、年级的领导,有住校生班级的班主任老师。
集合。整队。跑步。然后是做一套广播操。早操是不用广播放音乐的,全靠值班的体育老师喊口令,或是吹哨子来指挥。这时候,还会不时地传来老师们提醒同学们动作快些,再快些的声音。
大操场第二个热闹时段是在课间操时间。
1980年代,上午二节课铃声一响,《运动员进行曲》的乐声随即响起。同时,在广播里传出来的,是体育组长王焕尧老师的声音。他在广播喇叭里催促各班同学迅速整队跑步进行操场做广播操。
大操场能容纳全校六个年级的同学在那做操。那个时候的教室最高也就在二楼,教室前面有的是空地可以整队。全校1700名同学是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集合、整队并跑到大操场指定位置再次集合的。
广播室在南楼上。那是个制高点,站在楼上能看清操场上各年级、各班级做操的情况的。
广播操结束,王焕尧老师还要在广播里点评,表扬一些班级,也批评表现差些的班级。
真正的热闹,属于下午二节课后的大操场。
那些年,课程表就安排到下午的第二节课。二节课后是自习,和课外活动时间。
课外活动的内容也多。有各种兴趣小组的活动,有音乐、美术的兴趣小组活动,有航模、舰模活动。
也可以是自由活动。到阅览室去看看报刊,到共青山上去背背课文,或者到东大堆上随意地走走。
更多的同学会选择在大操场上活动。
在大操场活动的同学,又分为“官方”派和“私自”派。
每天下午的体育活动同学,学校有统筹安排,并印制成表格发到各个班级张贴在墙上的。每个班级每周有两次“官方”安排的体育活动,时间、场地和活动内容都有规定,到时,班级体育班委凭印有班级号码的纸牌子,到体育保管室领取相应的活动器材,篮球、足球、羽毛球或是其他的什么器材。三大球当然是男生们最喜爱的了。官方规定的项目,可以硬气地到指定的球场去活动。
那个时候,自己能带三大球到校的同学不很多,就是能将球带到学校了,未必能有场地给你活动。那又会有软和硬两种方式去取得活动的场地:软,就是发挥社交能力,到场地上与官方安排的同学协商,和他们一起玩;硬,就是强行硬占场地,那就容易产生矛盾了。发生矛盾、解决矛盾也曾是当年大操场上热闹的内容之一呢。
以上的热闹,是属于开学后的每一天的。
运动会,是一年两次,后来是一年一度的全校师生的狂欢。
运动会通常开两天。各个年级、各个班级的同学要参加田赛、径赛的项目,教师也分年龄组代表所在单位参加比赛的。
运动会开幕后,各个班级在指定的位置就座。场上,是运动员在比赛;场下,是各个班级同学都在参与比赛。
要比加油呐喊的声响,要比报道比赛、表扬好人好事的广播稿件数量,要比各个班级遵守纪律的情况,要比各个班级所在场地的卫生状况,更要比各个班级到会人数状况。没有比赛项目的同学,坐在指定的座位上是不安稳的,想到更加理想的地方去看比赛,想借机溜到外面去买好吃的东西,要趁班主任老师不在场或是在场而没注意到的时候,拿一本书出来看,不太可能是教科书,只可能是金庸、梁羽生,或是琼瑶。
观众席上隔段时间会出现一个小高潮。自己班级的同学参加的项目拿名次了,那就欢呼吧;自己班级的运动员同学跑过来了,那就扯着嗓子喊加油吧;自己班级的任课老师参与的比赛项目经过了,那更是一个年级的同学老师在呐喊的。
这样的项目,后来是什么时候不再有了的?
当年的教师项目,竟然还有跨栏跑呢。
铅球,实力派的年轻教师。
中老年教师的飞盘投准。
自行车时代的特殊项目,比谁骑得更慢。
运动会闭幕,大操场便回复到往日的宁静与热闹中。
热闹永远宁静更多些。每天,往往是夜幕降临了,操场上还会有玩得尚欢的同学在喧闹着呢。
这就是校园。
相关文章: